有經驗的釣友都知道在深山之中,常常棲息著很多鮮為人知的奇特魚種。比如在2024年10月,有位廣西百色釣友在山里的一處水壩下面,意外釣獲了一種形似麥穗魚卻體型比它大出很多的陌生魚類。百色釣友說,當天自己在這里下竿的時候,發現有好多巨型麥穗魚鬧窩。雖然自己常年在這里釣魚,但此前似乎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魚。
可能偶爾釣到過一兩條,但都當作普通雜魚處理了。對于它們突然大量出現的情況,他認為和當地加大了打擊非法電魚的力度有關,這種棲息在山里的魚對電流是很敏感的,以前電魚的人一來,這片水域里的魚都會消失一兩個月。
由于不知道這種魚到底是什么魚,百色釣友便讓自己的朋友看看,有人說是黃尾魚,有人說是變異的麥穗魚,還有人說是馬口魚。但經過仔細比對后發現,這種魚與上述各類魚種都存在明顯的差異。百色釣友原以為這種棲息在山里的魚會比較好吃,但吃過之后很失望,說它的腥味特別重,即使用姜蔥料酒腌制之后還是特別腥,遠不如鯽魚好吃。
出于好奇,他把照片發到了網上,沒想到照片迅速引發了熱議。有不少網友留言表示曾釣到過類似的魚,但大家對它們的叫法也都不相同。浙江的釣友稱它們是艋魚,廣東的釣友則叫它溪石斑,但也指出它與真正的溪石斑在體型和花紋上存在差異。最后還有網友說這種魚在他們那里被視為高檔魚鮮,過年時這種魚能賣到60元一斤!這個回復讓百色釣友大感意外,自己覺得腥到沒法吃的魚,為什么能賣這么貴?
在釣友們猜測的答案中,溪石斑算是最接近正確答案的。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溪石斑通常指的是光唇魚屬的魚類,而這位百色釣友所釣獲的大型麥穗魚,其實是云南縱紋鲃。它原本屬于光唇魚屬,但在這幾年的魚種分類研究中,學者們根據它的形態特征又把它重新歸類為鲃屬魚類。
鲃屬魚類在我國淡水野生魚中占據著比較高的地位。這種魚類不僅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還有很多品種都是保護動物。就算是沒有被列為保護動物的,它的野生種群數量也是比較稀少的。這主要是因為它們生長緩慢,對繁殖的條件要求高,對棲息環境的要求也很高。因此,水產市場上的野生鲃屬魚類往往價格不菲,而云南縱紋鲃能賣到每斤60元也就不足為奇了。
云南縱紋鲃雖然是本土魚類,但它的人工養殖技術到現在都沒有突破,很難實現大規模養殖,從分布范圍來看,云南縱紋鲃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南部地區的少數水系中,比如紅河、瀾滄江以及部分山區溪流,分布范圍小就導致它們的野生種群數量有限。再加上前幾年對生態環境的開發,又讓它們的棲息地進一步縮減,能在野外遇到它們的概率更低了。
由此可見,百色釣友能在釣魚的時候遇到云南縱紋鲃鬧窩,實在是很難得的事情。能釣到它們不僅說明運氣好,也說明當地的水域生態比以前好了。云南縱紋鲃其實是很好吃的,畢竟它是能賣到60元一斤的魚。百色釣友覺得它味道太腥沒法吃,可能是沒有清理內臟就直接烹飪了。很多鲃屬魚類具有發達的消化系統和膽囊,如果沒有徹底去除內臟和腹膜,確實容易殘留苦腥味。
總的來說,云南縱紋鲃的回歸,意味著當地的水質改善了、電魚行為減少了,為珍稀魚種提供了生存空間?;蛟S在未來的某一天,隨著生態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這種原本稀有的魚類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成為我們可以經常吃到的美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