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鯽魚不好釣,或者說也不是鯽魚不好釣,而是大體型的鯽魚比較難釣。想要釣到大鯽魚,必須大鯽魚靠邊覓食才行,這在每年只有兩個階段。一個是春季的中間這段,這是回暖之后鯽魚恢復進食,繼而進入繁殖期的階段,進食、繁殖都在淺水區域進行,所以比較容易釣到大鯽魚。一個是初冬階段,這是大鯽魚到淺水大量進食增長體重準備過冬的階段,其他的階段大鯽魚不知道藏身到什么地方。
鯽魚有喜涼怕熱的習性,出了夏季的鯽魚早就過了繁殖期之后,怕熱也是夏季的大鯽魚難釣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晚上的鯽魚還是比較好釣的,但是晚上出門釣魚都是奔著大魚去的,而大魚跟鯽魚活動的地形是完全不同的,深淺遠近更是有差別,所以只能兼顧或者說順便釣釣鯽魚。白天釣鯽魚,牢記涼爽兩個字才是關鍵。天氣的選擇上以雨天最佳,因為降水的話會降低水溫,同時提升溶氧,鯽魚的覓食愿望會更加強烈一些。會從原本的早晚時段覓食,變成全天覓食。跟釣大魚還是稍有不同,小雨天的鯽魚好釣,但是漲水之后的鯽魚是不好釣的。
如果不能雨天出門,晴天、多云的時候就更加注重釣位的選擇了。鯽魚跟很多魚類不同,更喜歡躲在有障礙物的地方,尤其是有水草的地方,在民間從來都有釣草不釣光的說法。但是只要生長水草的地方,幾乎都是靜水、緩流、淺水,那么在高溫的夏季必定水溫會比較高,因為淺水從來升溫都是更快的。所以一定要找較為深遠的水草區域,這里還要注意一個要點,夏季的植物瘋長,一些有草的地方水下錯綜復雜,這會影響到鯽魚的通過性,鯽魚無法通過甚至被困,所以一些草洞一定要慎重選擇。
那什么位置才適合夏季釣大鯽魚呢?那就是涼爽的水草區域,可以是比較深的水草區域,也可以是陰涼位置的水草區域。水草的類型不同,深淺是有區別的,在夏季最適合選擇的有兩種。第一和荷葉縫隙,這是水深達到一定程度,同時也是陰涼的區域。第二是蘆葦叢附近,水中蘆葦叢會被北邊、東邊形成陰涼的區域,這是釣鯽魚的理想落點。陰涼的水草區域還有這樣兩種,樹蔭下的水草,還有橋面下的水草。這個水草也是有講究的,要釣沉水植物,因為這種植物更容易藏身,而且小蝦、昆蟲的數量非常多,大鯽魚不需要離開水草就能獲得充足的食物。
荷葉縫隙也好,蘆葦附近也好,都屬于不太好下竿的地方,所以釣法上還是以長竿短線最佳,搭配七星漂使用才更加理想。至于樹蔭下、橋面下的涼爽水草區域,大概率存在不好提竿和拋竿的現象,所以還是長竿短線的搭配更合適一些,因為端釣是不需要太大的提竿幅度的。餌料的選擇非常有講究,這些涼爽的水草區域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光照強度全都比較弱,一些淺色的餌料才更容易被魚兒發現,尤其是白色。所以米飯粒是個好選擇,面團也是不錯的選擇。這里有個面團餌料的配方,四張餃子皮揉搓在一起,加點曲酒和丁香油揉搓均勻,逗釣大鯽魚效果非常無敵。
最后要注意,晚上一般是不釣草或者水草附近的,因為水草到了晚上會吸收水中的氧氣,從而導致水草區域溶氧不如明水,所以要是選擇晚上釣鯽魚要注意不適合釣明水,也不適合釣水草,最適合釣距離水草2、3米的區域。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