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很多媒體轉載一篇報道,70 多歲的葉奶奶因平時失眠嚴重,看到益好保健食品海外專營店一款保健品宣傳圖寫著 “馬斯克也在用”,還有 “安心睡眠”“修護細胞線粒體” 等內容,在看到商品宣傳睡眠率可達 97% 后,她沒多考慮,在其他買家一般買四瓶的情況下,她買了八瓶。服用第四天,吃了八顆后,葉奶奶出現心慌、腹脹、總小便、出汗厲害、頭昏腦漲等癥狀,問醫生后停藥癥狀消失。葉奶奶聯系商家,商家稱 “吃了不能退”,她把東西退回香港,卻因地址有誤、手機空號等聯系不上。葉奶奶在網上搜索得知馬斯克不會給任何廠家代言,目前她已退回 177.52 元,平臺額外補償 100 元,但還有一筆運費未解決。商品瓶身標簽全是英文無中文標簽,記者通過平臺聯系商家未收到回復,記者給馬斯克微博賬號發私信也未收到回應。
進口保健品常因 “洋品牌” 標簽被賦予高品質、高安全性的想象,但實際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生產標準、監管體系各異,部分進口產品的質量與宣傳可能存在較大差距。健康產業應引導消費者摒棄 “進口即優質” 的刻板印象,樹立科學消費觀,重視產品本身的成分、功效及安全性評估報告。
名人代言雖能快速提升產品知名度,但商家使用名人形象卻未經授權屬于侵權行為。更重要的是,人體體質、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千差萬別,即使如馬斯克這樣的名人使用某款保健品,也不意味著其效果能普適所有人。健康產業需加強自律,杜絕虛假宣傳,通過消費者教育機制,讓公眾認識到保健品選擇需基于個人體質、健康需求,而非盲目追隨名人效應。
從報道中葉奶奶購買的保健品無中文標簽問題可見,規范標簽是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的關鍵。健康產業應推動嚴格執行產品標簽法規,確保成分、功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信息以清晰易懂的中文呈現,幫助消費者準確判斷產品是否契合自身需求。
葉奶奶遭遇的 “吃了不能退”“退貨地址有誤” 等售后難題,暴露出部分商家售后保障缺失。健康產業需建立標準化售后流程,明確退換貨條件、責任界定和處理時效,確保消費者權益受損時能及時得到妥善解決,增強消費者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