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書生規劃院 | 數字零碳產業園區建設路徑+零碳數字產業園區規劃設計(附方案文本)
內容導讀:
【一】數字化園區產生背景
【二】近零碳園區產生背景
【三】零碳數字園區的建設框架
【四】零碳數字園區的建設路徑
【五】零碳數字園區的規劃方案
【一】
數字化園區
產 生 背 景
數字園區是園區信息化基礎上的 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現形態,其體系結構與發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個小區域范圍內的縮影,既反應了智慧城市的主要體系模式與發展特征,又具備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發展模式的獨特性。
推進數字化園區建設,是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也是客戶參與建設國家數字經濟示范省的積極舉措。數字經濟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和新技術、新產業培育的主要陣地,其數字化轉型對全社會具有積極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快發展數字經濟,通過數字技術應用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持和動力,是振興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推動生活服務數字化、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數字化,園區和所在地政府可以全面優化管理流程、提高治理效率,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 數字園區——
【二】近零碳園區產 生 背 景
2.1 從低碳到近零碳
近零碳排放是低碳發展概念的進一步深化和落地。建設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需要在發展低碳經濟、應用低碳技術、推行低碳管理的基礎上,全面統籌示范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動循環經濟升級,創新性地集中應用各類基于全生命周期考量的先進的近零碳技術,實現區域內碳源與碳匯達成基本平衡,通過產業的融合與轉型升級,實現區域內的碳排放強度加速降低,碳排放總量持續減最化發展。
2.2 低碳的相對性、近零碳的趨近性、零碳的絕對性
低碳在國際公認的意義上是一種相對量,強調的是減排,北歐五國雖然是標桿,但并沒有絕對量可以參照,就目前發展來看,只要是減少碳排放、減緩全球變暖的均被認為是低碳發展。
—— 零碳園區——
2.3 零碳園區的定義
零碳園區建立在數字化全面賦能的智慧園區基礎之上,數字化手段貫穿零碳園區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
數字化、智能化成為零碳園區的基本特征,因此零碳園區一定是智慧園區、數字化園區。零碳園區和零碳園區為同一概念。
零碳數字化園區建設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在園區規劃、建設、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融入“碳中和”理念。
零碳數字化園區的實現,離不開節能、減排、固碳、碳匯等多種手段的支撐。同時,需要通過產業低碳化發展、能源綠色化轉型、設施集聚化共享、資源循環化利用、碳要素智慧化管理,以在園區內部達到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實現生產、生態、生活深度融合。
【三】
零碳數字園區
的建 設 框 架
3.1 生產制造型園區
生產制造型園區是指以生產制造為主體的園區,主要建筑多以車間、廠房為主。工業制造業一直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工業領域也是我國實現“雙碳”的關鍵領域。其碳排放來源主要在生產制造環節,其次是建筑能源和交通物流。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在典型行業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復制推廣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為深入推進綠色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2 物流倉儲型園區
物流倉儲型園區是指銜接多種運輸方式,成規模并且具備物流運輸、貨物倉儲等多種功能的空間聚集體,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運輸樞紐設施、運輸組織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適應城市物流管理與運作需要的物流基礎設施。其建筑多以倉庫為主,行業涵蓋現代物流和交通運輸二類生產性服務行業,具有綜合各種 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態的作用,可以全面處理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業方式以及不同作業方式之間的相互轉換。
3.3 商務辦公型園區
商務辦公型園區以商務辦公功能為主,吸引中小企業及大型企業功能單元入駐,形成一定的產業集群和規模效應,形態包括辦公區、商務獨棟、研發中心、商場、會展、文化中心等,并提供工作、就餐、休息、培訓、娛樂、健身、醫療、展示等諸多空間,打造實用、經濟、綠色、美觀的辦公空間。
3.4 特色功能型園區
特色功能型園區包括校園、醫院、景區、場館等專業化場景的園區,面向師生、醫患、游客等群體提供不同服務,分別承載教育、醫療、旅游、文化等多種功能,業態豐富。特色功能型園區作為保障民生的公共基礎設施,是城市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碳空間巨大,通過開展節能減排行動,加強節能管理,促進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力節約型社會建設。
3.5 產城融合型園區
產城融合型園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承載平臺,在傳統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以具有區域特征的特色產業為支柱,聚焦市民短期、重復、特色需求,匯聚市政、交通和社區等功能,充分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實現推動居民生活、生態環保、產業融合發展的功能復合型園區空間。產城融合型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特色小鎮、產業新城等。
【四】
零碳數字園區
的建 設 路 徑
4.1 診斷規劃
對于現有園區的零碳化改造,需要針對現有產業結構,構建碳核算模型,進行全量碳數據匯 總,確定零碳目標和線路圖。
首先,對全園區碳排放基礎數據進行全面摸底,做好碳排放數據統計和核查等基礎工作,深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況。
其次,在園區碳排放統計和核查的基礎上,推進“碳達峰”測算,科學估算碳達峰目標值和達峰期限。梳理出潛在的減排途徑,并對不同減排途徑的減排潛力、減排成本和減排效益等進行詳細評估和測算。
最后,根據碳達峰目標值和測算結果,結合自身具備的能源轉型、應用轉型、數字化轉型三大核心能力,科學選擇碳中和路徑,明確減排目標、重點任務、重點措施等事項,并制定分年度、分領域的詳細減排時間表,形成精細化的碳排放控制計劃和實施方案,以確保減排目標切實可行。
4.2 頂設先行
一代書生規劃院建議,對于新建園區,在園區定位、產業選擇、空間布局等層面依據碳中和理念與數字融匯賦能的城市高質量發展空間的愿景目標統籌規劃,基于創新成長、綠色高效、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進行一體化的零碳智慧園區建設規劃。
首先,根據診斷結果,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原則,研究制定園區碳排放碳達峰行動方案,按照“規劃、建設、運營”的基本思路,參照零碳智慧園區藍圖有計劃有安排地推進零碳智慧園區建設,完善園區零碳發展頂層設計。
其次,全面考慮零碳能源體系、零碳建筑體系和零碳交通體系的布局,因地制宜規劃園區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地熱等)區域,充分利用已有規劃設計藍圖布局新能源發電以及能源存儲轉化系統,合理規劃充電樁和新能源車位。
最后,充分發揮園區管委會的公共服務職能,強化零碳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多渠道統籌資源,探索引入社會資本,建立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為園區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4.3 產業優化
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廣普及碳應用,促進產業鏈優化,并結合實際情況設定產業優化方案,淘汰一批,改造一批,引進一批。
一方面,在原有園區產業基礎上,鼓勵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推動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產業集聚區。
另一方面,推動園區企業利用低碳設備、低碳技術及低碳材料進行技術改造、裝備升級,提高能源利用率,進一步實現園區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此外,在招商過程中,避免引入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項目和企業進入園區,同時也加大對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的引進力度,從源頭上筑起綠色低碳發展屏障。
4.4 機制引導
通過建立相關組織機制,創新碳排放激勵機制等,完善園區低碳管理機制,并積極探索建立園區零碳建設的長效機制與政策措施,為實現節能減排、低碳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方面,建立健全專項工作推進機制,制定相關督查考核辦法,常態化開展階段績效評估,將低碳責任與成效明確到個人,對完成目標任務的責任主體予以獎勵,對未完成目標任務的責任主體追究責任。
另一方面,鼓勵園區企業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積極融入全國碳市場建設與運行。制定財稅激勵政策,綜合考慮能源、環境和碳稅的協同配置,引導形成園區低碳發展長效機制。
4.5 零碳改造
根據一代書生規劃院的研究,以及按照園區碳排放碳達峰行動方案,完善空間布局,加強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對園區用水、用 電、用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低碳化、智能化改造。
一方面,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鼓勵在建筑、生活設施中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包括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風光互補路燈、智能充電樁等。
另一方面,對園區采暖、空調、熱水供應、照明、電器等基礎設施進行節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加強園區數字化改造,建設碳監測體系,建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統計監測平臺,加強對園區工業、建筑、交通用電等基礎數據統計,建立并完善企業碳排放數據管理和分析系統,支撐園區管理者科學規劃、精準部署。
4.6 數字運營
通過智慧園區體系,對園區內水電、光伏、儲能等各類能源數據進行全面管理及趨勢分析,整合碳管理模塊,建設零碳操作系統。基于零碳操作系統,利用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對采集數據進行聚類、清洗和分析,建立企業范圍內的資源-能源平衡模型,并設定評價指標體系,結合統計分析、動態優化、預測預警、反饋控制等功能,實現企業能源信息化集中控制、設備節能 精細化管理和能源系統化管理,降低設備運行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4.7 要素配置
強化要素支撐,對接配置相關土地、機制、金融、技術、人力、數據等資源要素,建設包括 園區企業、園區管理機構、政府主管部門分層次、多角度的監管體系,實現多元化、信息化監測模式。
建設能源與碳排放信息管理平臺,積極推動與園區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招商引資服務平臺等互聯互通,建立低碳企業庫、低碳項目庫、低碳人才庫和政策工具庫等專題數據庫,加強企業碳排放統計監測及服務能力,實現對園區碳排放及用能的綜合分析和實時監控,提升碳排放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
零碳數字園區
的 規 劃 方 案
以下是零碳數字園區的規劃方案、零碳智慧園區綜合智慧能源應用設計方案參考。
一代書生規劃院,是蘇州一代書生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內部規劃部門,是集項目評估、產業策劃與規劃設計于一體的專業咨詢機構,已擁有工程咨詢資質、工程設計資質,可獨立完成項目開發建設前期評估、規劃、設計工作,可為工程建設項目提供一站式投資決策咨詢服務與規劃設計服務。
關于產業項目規劃設計、項目開發評估等,可詳細咨詢17601499280(微信同號)。
產業規劃咨詢、概念規劃設計
項目可行性報告撰寫
行業分析報告編制
免責說明:以上部分內容來自網絡,文字、圖片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