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古文字學大家裘錫圭去世。
每當有這類文化人物去世,媒體上都會出現“最后一位XX大師”之類的標題,但大部分人名不副實。而裘錫圭是貨真價實的大師。
裘錫圭出生于1935年,浙江寧波人,在上海長大,他說:“我的家在上海,所以沒有考北大而考了復旦。”
后因導師胡厚宣工作調動到北京,作為復旦研究生的裘錫圭也來到了北京。
時間來到上世紀50年代末,政治運動一浪高過一浪,“我既沒有條件寫畢業論文,當然也談不上畢業,糊里糊涂地結了業就參加統一分配。”
因為在運動的時代鉆研業務,被北大看中,于是分配到了北大。
裘錫圭先生的學問是在那個時代為數不多的非政治空間中慢慢磨練出來的。
到了80年代后,他與李學勤先生已經是古文字、古文獻學領域的兩大家。
李學勤先生大概名聲更大,爭議也更多。相比之下,裘錫圭先生是更純粹的學者。
不過話說回來,在這個只知李澤楷、不知李澤厚的年代,現在電腦輸入法打“lixueqin”出來都是“李雪琴”了。
要說裘錫圭先生在專業領域之外聲名不顯,那也不完全準確。
裘先生晚年回歸母校復旦。
僅有高中學歷的三輪車夫蔡偉因提出《神烏賦》“佐子”應釋為“嗟子”被裘錫圭認可,最終破格錄取他為復旦大學博士生。
這件事一度被各大媒體報道,成為一時之美談。
此外,疫情時期,復旦也特別報道過對裘錫圭先生生活上的照應。這是校寶級學者的應有待遇。
我們外行人大概很難具體領會裘先生學問之高妙,但他在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上的成就則是扎扎實實無可置疑的。
裘先生走了。裘先生千古。
推薦《三聯生活周刊》
大浪淘沙出的精品雜志,
浮躁生活的良師益友,
碎片化時代仍然保持深度,
三聯是為數不多值得信任的存在,
《三聯生活周刊》2025年跨年刊訂閱
全年52期每月4-5本,包郵
原價:780元
限時特惠價:390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