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梅君
主筆、視頻制作:于梅君
近期,多國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夜間嗅吸特定香味,不僅能顯著增強記憶力、改善認知功能,甚至可能延緩癡呆進程。這一突破性發現,為全球5500萬癡呆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新曙光。
芳香療法改善老人認知障礙
衰老過程中,嗅覺會先于認知功能出現衰退。據《柳葉刀》子刊數據:全球癡呆患者中,60%存在嗅覺減退,且嗅覺損傷程度與癡呆風險正相關。
而在老年人臥室中每晚飄蕩兩小時的香味,經過長達六個月的持續影響,竟然能讓記憶力得到顯著提升,為預防老年癡呆癥提供了新可能。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這一發現,最近在《神經科學前沿》上發表。
在涉及多名60至85歲的參與者中,研究人員選取了7種有代表性的精油香氛:玫瑰、橙子、桉樹、檸檬、薄荷、迷迭香和薰衣草。“聞香組”每晚只需聞一種氣味2小時,7種氣味交替嗅聞,持續6個月,令人驚喜的是,參與者的記憶力顯著提升了226%!
此前,研究團隊已在中度癡呆癥患者身上進行了另一項實驗,讓他們每日兩次接觸40種不同氣味。結果顯示,氣味刺激不僅有助于增強記憶力和語言能力,還有助于緩解抑郁等癥狀。
日本的一項研究也發現:通過迷迭香+檸檬(白天提神)、薰衣草+橘子(晚上助眠)的組合療法,65歲以上老人認知衰退速度減緩,腦細胞活化率提升30%。而在辦公室擴散迷迭香精油3小時后,員工認知測試準確率提升14%。
在我國,已有多家醫療機構采用芳香療法改善老人認知障礙。上海推出國內首個“中醫芳香病房”,通過擴香機釋放中藥揮發物,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率降低33%,焦慮評分下降40%。
另據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臨床試驗,在對90余位認知障礙患者進行芳香療法后,70%的患者焦慮、失眠癥狀緩解,部分患者甚至能清晰回憶起遺忘多年的往事。一位患者感慨:“聞到熟悉的藥香,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奶奶的中藥鋪?!?/p>
阿爾茨海默癥是一種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記憶、思維和社交能力。據世衛組織報告:目前全球至少有55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癥;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5億,芳香療法等非藥物干預或成重要方向。
香味如何“喚醒”大腦?
人類嗅覺系統堪稱大自然的奇跡——它不像視覺、聽覺需經層層“翻譯”,而是通過嗅覺神經直接與大腦的“記憶中樞”海馬體、“情緒開關”杏仁核相連。
當香氣分子鉆入鼻腔后,僅需3個突觸,便能激活海馬體的神經元,觸發深埋在時光中的記憶。這種“直達”機制,正是為何某些氣味能瞬間喚醒童年回憶的奧秘。
據刊登于《神經科學前沿》的研究發現:夜間嗅吸特定香氣后,大腦左鉤束通路(負責信息傳遞)的完整性顯著提升。這一發現暗示,香氣可能通過促進大腦“排毒”,減少神經元損傷,從而延緩認知衰退。
比如,薰衣草精油中的“芳樟醇”具有鎮靜作用,檸檬中的“檸檬烯”能提升多巴胺水平,迷迭香中的“1,8-桉葉素”可增強乙酰膽堿傳遞(與記憶相關)。
迷迭香和鼠尾草中的化合物“羧肌肽酸”,可減少大腦中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堆積——這兩種蛋白正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志性病理特征。小鼠實驗中,該成分使患病個體的認知能力,幾乎恢復至正常水平。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2024年的臨床研究還發現:乳腺癌患者術后霧化吸入姜精油,惡心發生率降低37%;配合薄荷精油穴位按摩,鎮痛藥用量減少了22%。
隨著基因檢測與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科學家正探索“精準香療”。例如,通過分析患者APOE基因型(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基因),定制“迷迭香+姜黃素”組合,以針對性抑制β-淀粉樣蛋白沉積。
中醫視角:香氣與臟腑的“對話”
古人早有“聞香養生”的傳統。中醫認為,香氣是天地之精華,與人體臟腑相通。
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便出現了“紫”“燎”“香”等文字。周代民間出現佩香囊、懸艾草、沐浴蘭湯等辟瘟除穢的習俗。中醫芳香療法的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山海經》,書中記載薰草“佩之可以已癘”。
唐代,由于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大量芳香類藥物被引進中國并獲得廣泛應用。藥王孫思邈用白芷、川芎、通草、細辛、辛夷等芳香性藥物制成香膏治療鼻塞。《本草問答》中也有“聞香祛病、解郁助眠”的記載。
《本草綱目》明確記載了芳香療法中的擦法、敷法、撲法等用藥方法。清代中醫典籍《理瀹駢文》則系統闡述了中醫芳香療法的作用機制、辨證論治、藥物選擇、用藥劑量等。
中醫藥理論認為,芳香中藥常具“辛香之氣”,還有化濕、開竅、辟穢等作用。中藥芳香療法主要通過吸入、透皮、口服等給藥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有香薰、精油搭配按摩等方式。除傳統的香囊、香膏等劑型外,還有精油、噴霧劑、貼敷劑、洗浴劑等新劑型。
比如,使用香囊可固護肺的門戶,抵御外邪。制作香囊時只需將藥材等量研磨成粗粉末,混合放入棉紗布袋內即可,可隨身佩戴,或置于車內或家中。中藥香囊建議1-2周更換一次,或待聞不到藥材香味時即可更換。
爭議:香味療法的“安慰劑效應”
盡管多數研究支持香氣對認知的積極作用,但也有部分學者質疑其效果可能源于“安慰劑效應”——即患者因相信療法有效而改善主觀感知。
《自然·神經科學》發表的一項雙盲實驗發現,當參與者不知情時,薰衣草香氣的認知提升效果減弱30%。這提示,未來研究需進一步區分“心理預期”與“生理作用”的貢獻。
“聞香療疾”還需講究科學、避免風險。美國環保署曾警告,部分合成香料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質,長期接觸或影響生殖健康,因此應選擇天然植物精油,避免使用成分不明的香氛產品。
中國消費者協會也提醒,室內香薰使用不當,可能導致一氧化碳、甲醛超標,引發頭暈、頭痛。使用香薰時要保持通風,避免長時間密閉空間使用。
對芳香療法,孕婦和兒童也需小心使用。尤其是夾竹桃麝香類,孕婦需完全避開,因為麝香有活血行氣的作用,孕婦使用會直接影響到胎兒。
如果是兒童使用,則需注意低濃度、低劑量原則,且在情緒調節好后就應停止周期性再用。如果天天給孩子使用薰衣草,臨床上有引發性早熟的概率。
精油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味道。有些人聞不慣薰衣草味但又有助眠訴求時,強制性使用薰衣草精油反而起不到助眠效果。
另外還需注意過敏性。比如檸檬、甜橙、佛手柑、野橘等精油含有的呋喃香豆素成分,可造成光敏(光毒性)作用,所以在使用前,可先進行過敏性測試,再進行周期性芳香療法。
值得一提的是,芳香療法主要為輔助作用,如遇本身有疾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等狀況,還需去醫院及時就診,對癥下藥。
知多一點
如何利用香味療愈身心
從古代中醫的“聞香治病”到現代科學的“嗅覺干預”,香氣與健康的聯系正被不斷揭示。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聞香療法有望成為改善認知、調節情緒、輔助治療的重要手段。但需注意,科學使用是關鍵,避免盲目跟風,選擇天然、安全的產品,才能真正享受香氣帶來的健康益處。
目前,已被認識和使用的單方精油有300多種,功效各有不同。比如薰衣草精油,它能促進細胞再生,加速傷口愈合,收斂油性及暗瘡皮膚。在情緒調理方面,薰衣草精油可以減少壓力、焦慮抑郁情緒,對改善失眠有明顯效果。
檸檬精油可去除死細胞,明亮膚色,促進膠原蛋白產生,淡化黑色素,對油膩的發膚有凈化功效。同時,檸檬精油可使血液暢通,減輕靜脈曲張部位的壓力。
薄荷精油具有雙重療效,熱的時候能清涼,冷時則可溫暖身軀,可用于感冒的輔助治療。
迷迭香精油具有清潔肌膚、生發養發的功效,還能增進記憶力、讓頭腦更加清醒;乳香精油主要作用在于治療痛經和緩解經前期綜合征,對風濕關節炎、肌肉酸痛等有一定效果。
茶樹精油主要有殺菌消炎、收斂毛孔的作用;佛手柑精油可以治療曬傷、牛皮癬、粉刺,安撫情緒;快樂鼠尾草精油含有雌性荷爾蒙,也可調節焦慮抑郁情緒;絲柏精油有收縮血管、改善失禁、收斂效用、降低浮腫等功效。
家庭自制精油小配方
緩解失眠:快樂鼠尾草精油3滴+巖蘭草精油2滴+薰衣草精油2滴,直接滴入香薰機內進行香薰。
緩解壓力:薰衣草精油4滴+橙花精油2滴+苦橙葉精油2滴。
在香薰爐中加入2/3的水,按比例滴入精油,然后點燃無煙蠟燭。
增強記憶:迷迭香2滴+檸檬3滴+基礎油10ml
焦慮緩解噴霧:薰衣草3滴+羅馬洋甘菊2滴+蒸餾水50ml
香薰還要選對方法
聞香療疾,要選擇天然精油,確保產品標注“100%純植物提取”,避免化學合成香精。稀釋后再使用,單方精油濃度高,需與基礎油(如甜杏仁油)按1:10稀釋。
使用香薰機,每次薰30分鐘,保持環境通風;嗅吸法,將1滴精油滴于手心,搓熱后深呼吸;局部按摩,用稀釋后的精油按摩太陽穴、頸部。
在忙碌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調配一點精油熏香,不僅能舒緩壓力,還有一種浪漫氣息。不過,要注意以下幾點——
孕婦、兒童慎用:某些精油可能引起過敏或影響激素平衡。
禁止口服:精油需通過呼吸或皮膚吸收,誤食可能導致中毒。
避免過量:過量使用可能引發頭痛、惡心,建議每日使用不超過3次。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