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紹的是一位膠東歷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于尹”,生活在元代,其籍貫為萊陽縣,曾任福山縣主簿,后升任寧海州知州,因此他的事跡在萊陽、福山、牟平三地的史志中均有記載。(注:元代萊陽縣屬萊州,福山縣屬登州,萊州和登州同屬般陽府路,寧海州則直屬于省部。)
于是膠東傳統(tǒng)大姓,分布十分廣泛。民國版《萊陽縣志》就提到了當(dāng)?shù)氐亩嘀в谛眨缡谰有唬ê笪龀隽汉貌吹却澹┑摹皫焓褂谪呒易濉保约懊鞔鷱奈牡沁w來的于家疃(照旺莊、橫嶺口)等十余個于姓家族(雖皆相傳從文登遷出,但各自為族)。本文的主人公于尹,具體就出自“庫使于剡家族”。(注:庫使為古代官職名,于剡具體擔(dān)任的是金代的萊州庫使。)
按照《萊陽縣志》的記載,“于尹”系“于剡”的玄孫輩,兩者之間的具體世系為:于剡生于玠(第四子),于玠生于深(第四子),于深生于諒(長子),于諒生于尹。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于剡曾擔(dān)任萊州庫使之外,于玠、于深、于諒這三代也都各有官職在身,分別擔(dān)任過山東鹽場管勾、濟(jì)南路棣州尹、真定路中山府知府等職。因此,該支于姓可謂金元之際萊陽縣的官宦世家之一。
背靠家族的大樹,于尹長大后很快憑借父蔭踏入仕途,他最初被授予進(jìn)義校尉身份,后來出任福山縣主簿。
根據(jù)清代《福山縣志》的記載,于尹擔(dān)任福山縣主簿的具體時間為至正癸未,即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主簿一職,主要負(fù)責(zé)管理縣衙的文書簿籍,是知縣之下比較重要的屬官。于尹在福山縣主簿任上兢兢業(yè)業(yè),取得一番成績,為日后的升遷打下了堅(jiān)實(shí)基礎(chǔ)。
在清代《福山縣志》和民國版《牟平縣志》的記載中,都收錄了這樣一個說法:于尹是從福山縣主簿的位置上被破格提拔為寧海州知州。之所以稱作破格(文言稱之為“超擢”),是因?yàn)樵膶幒V葜荩ㄏ碌戎荩閺奈迤饭伲I娇h尹(下等縣)為從七品官,兩者之間尚有較大差距,更何況主簿的品級尚不及縣尹。倘若于尹真的是從福山縣主簿直接升至寧海州知州,誠然是“火箭式提拔”。
而按照《萊陽縣志》的說法,于尹在福山縣主簿和寧海州知州之間還有一個過渡職務(wù),即從仁郎、架閣庫管勾。不過,根據(jù)《元史?百官志》的記載,架閣庫管勾亦僅為正八品官。即便經(jīng)由架閣庫管勾過渡為寧海州知州,也是跨越多個品級了。總而言之,不管怎么說,于尹曾擔(dān)任過福山縣主簿和寧海州知州是肯定的,而他的仕途有過破格提拔亦屬無疑。
在寧海州知州任上,于尹同樣表現(xiàn)優(yōu)秀。《牟平縣志》稱贊他:“為政廉謹(jǐn),內(nèi)能律己,外不欺人,時甚稱之。”
限于資料,于尹具體的生卒年份不詳,推測是在元末去世。根據(jù)《萊陽縣志》記載,進(jìn)入明代之后,他的子孫仍活躍在官場。其中,其次子于谷剛就曾擔(dān)任過廣東英德縣洗口鎮(zhèn)的巡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