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為什么被譽為藥王?
在群星璀璨的唐朝,很多行業都出現了頂尖人物。在醫藥界孫思邈被稱為之“藥王”,真可謂是曠世千古,上下幾千年,無人與之媲美。
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被稱之為“醫圣”,春秋戰國的扁鵲被認為是“神醫”,還有明朝的李時珍被稱之為“藥圣”,可他們都沒有被人們譽為“藥王”!一個“王”字代表什么概念啊,無疑意味著孫思邈是唐朝中醫藥領域的權威!人們為何如此贊譽孫思邈?他又做了哪些貢獻呢?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視醫療行業,我國醫學在唐朝有了較大的發展,跟李世民的英明決策是分不開的,在唐初就開辦了分科比較明細的醫校。其后的皇帝高宗李治,雖然性格軟弱,但對醫學的推進毫不含糊。一本《唐本草》的問世,向世界上宣布產生了第一本藥典,而下詔組織人員編寫的就是李治。隋唐時期的醫學家有很多,最杰出的當數孫思邈,可他并沒有參與編寫《唐本草》,由此可見唐朝從事醫學研究的專家水準之高!孫思邈也恰逢李治與武則天當政期間,可是《唐本草》的編寫者為什么沒有孫思邈,他當時又在哪里呢?
都說作者癡,作為一個從醫的作者更癡。孫思邈從小就刻苦讀書,熱愛專研醫術,看淡名利且不喜歡仕途。當年的隋文帝曾邀請他做國博士,但是他托病拒絕了,唐太宗昭他做大夫,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的心都在中草藥上,用畢生精力研究醫學,在永徽三年寫下了醫學著作《千金要方》,后又補充寫了《千金翼方》,不但沒拿到稿費,更沒有那些撰寫《唐本草》的鮮花和榮耀。可他寫的這兩部書老百姓認可,里面記載的五千三百多個藥方,無論是從病因辯證上,還是在對癥下藥上,都經得住實踐的檢驗,成為了公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孫思邈在藥物發展史上所作的貢獻,源于他親自去采藥、嘗藥,不但發現了新的中藥材品種,還結合前人的藥方,并吸取民間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問世,可以說代表著我國醫學史上的重大革新。特別是一些來自民間的藥方,材質都比較容易采集,價格也低廉,小錢治大病贏得了老百姓的歡心。
預防疾病是孫思邈一再強調的,為此他經常深入到山區,為山民耐心開導,有時采藥吃住都在山民家,走到哪兒都備受歡迎。孫思邈說講究衛生可以預防疾病,提倡早晚做按摩,練氣功和打太極拳,切忌暴飲暴食,吃飯要暈素搭配。在婦科和兒科上,孫思邈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別是難產和產后的一些病,開發的藥方對癥施治,推動了婦幼保健的進展。孫思邈在針灸方面也提供了不少經驗穴,他所救治的一些疑難雜癥,就是最好的證明,如今的中國針灸所取得的成就,也有著孫思邈不可磨滅的貢獻。
最重要的還是醫德,孫思邈不為名不為利,治病不分窮富貴賤,一視同仁,他自己也不驕傲自大。《千金方》里面記載,有用蔥管抽胸腔出血的,有用水蛭吸眼睛充血的。這樣的例子充分說明了,孫思邈突遇急癥患者,能夠隨手就地取材救治,辨證選藥之準確,博學多識應當藥之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