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陽光斜斜地灑進初三(2)班的教室,粉筆灰在光柱里輕輕浮動,轉動的吊扇聲音搭配著窗外的蟬鳴,令不少學生泛起了困意。
語文老師褚紅學手指關節叩了叩講臺,這突兀的聲音瞬間讓幾位眼皮打架的學生清醒不少。
“天氣容易犯困,得要想辦法讓同學們參與進來,活躍課堂氣氛。”看著課堂上哈欠連連的學生,這位優秀的教室褚紅學心想道,有了“可以用對聯。”
褚紅學推了推那副磨得發亮的黑框眼鏡,“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講講對聯的知識吧!“
“對聯可是一門非常有意思的藝術表現姓氏,也是漢語博大精深的體現,至今可有上千年的來頭。” 他的聲音帶著濃濃的書卷氣。
“秦朝那會,老百姓就愛在門上掛神荼郁壘的桃木板上避邪,,到了唐宋慢慢就有了對仗的句子,等到明清,對聯就跟過年的餃子似的,家家戶戶都少不了。一些關于對聯韻律的書,例如《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也相繼涌現……”
“這對仗,講究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好比‘天’對‘地’,‘雨’對‘風’,讀起來還得抑揚頓挫。”
在褚紅學聲情并茂的講解下,同學們越來越專注、精神,時不時的舉手發言提問,課堂氣氛十分的活躍。
褚紅學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有參與度,于是清了清嗓子:“既然大家都了解到了相關知識,那今天咱們就來玩對對子!”
眼瞅著月考只剩兩周,他心里琢磨著得給大家鼓鼓勁,一個上聯在心里出現,卷了卷袖子拿起粉筆在黑板上書香,七個大字躍然眼前:“兩橫一豎就是干”。
“這‘干’字,拆開是兩橫一豎。” 褚老師轉過身,眼里閃著光,“我盼著你們,不管是眼下復習考試,還是以后走出校門,都能有這股子‘干’的勁頭!遇到難題別退縮,咬咬牙闖過去!”
“大膽想,放開對!對聯沒標準答案,就看誰最有靈氣!” 褚老師笑著鼓勵道。
“老師!我來!” 語文課代表趙靜 “騰” 地站起來,“我順著老師的上聯,對‘三橫一豎事業豐!”
他撓了撓頭解釋:“您看,‘三橫一豎’是個‘豐’字。只要咱們肯下功夫,以后保準能干出一番大事業!”
接著平時最文靜的林小萌站了起來,“老師,我的下聯是‘一撇一捺方成人!,這‘人’字啊,就靠一撇一捺相互支撐。要是只想著自己,肯定站不穩。咱們班也得團結,復習時互相幫襯著,才能走得長遠。”
褚老師對這個下聯不住點頭,眼里滿是贊許。
“半缽半盞只認錢!” 調皮的張明突然喊了一嗓子。“什么時候都有人一門心思鉆錢眼里,這樣可不對!”
這副帶著調侃的下聯,倒是讓大家對生活多了份思考。“你這小子,有想法!” 褚老師也忍不住樂了。
"單人獨木萬事休。"后排傳來清冷女聲。穿淡藍襯衫的女生扶了扶眼鏡:"'休'字拆開就是人倚木,獨木難支。"她的目光掃過墻上的班級合照,“一個人再厲害,也像棵孤零零的樹。我認為無論是學習還是將來工作,我們都要懂得互幫互助,這樣肯定事倍功半。”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課堂幾十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夕陽把教室染成暖金色時,褚老師看著學什么踴躍對出下聯,內心十分高興。
褚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對聯不只是文字游戲,它藏著老祖宗的智慧。今天這堂課,我更高興的是看到你們敢想敢說。把這股子精氣神用在學習上,還有什么難關過不去?”
“你們這些下聯,有志向、有哲理,還有對生活的觀察,都對的不錯,老師甘拜下風!下課我請大家吃雪糕!”
老師的話音剛落,教室里爆發出了歡呼聲。
針對老師的下聯,大家心里有什么好下聯,歡迎留言討論。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