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武術中,有“練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之說,李小龍在電影《猛龍過江》中說:“要想拳腿攻擊不軟手軟腳,就要從腰部練起,做到腰馬合一”。武術中, 有許多拳諺對腰法進行了描述,如“腰似車軸,手似車輪”,“腰如蛇行,步賽粘”等。太極拳論講“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可見,腰的練習與應用是武術攻 擊中的精髓。
一、腰法與發力的關系
將腰部轉動產生的力量加以利用,就可產生擊拳踢腿的爆發力。 以直拳為例,當腳蹬地產生的反作用力沿踝、膝關節傳遞至髖關節時,髖關節的轉動使力在髖關 節處做了一次平面回旋加速,配合腰不肌肉的協調運動,使其得到再次加速,傳至上體時,腰背肌肉的力量與其會合并傳送到肩部,肩關節的抖動,肘關節的伸展, 腕力的發出,使直拳威力達到極至。 掌握了腰髖關節用力的技巧,則上體之力與腿部力量合二為一,成為一個整體,而忽視或不明腰的作用,則只能是局部之力,零 散之力。
李小龍曾說: “以腰為樞紐,快速地轉腰,使肩與臂先手而出,要的扭轉系學習出拳之基礎練習。 ”拳諺云: “力由腰發多根基,貫入兩肋四肢軀,發到手 足成一點,丹田叫力山也移”,也是對發力的形象描述。 腰法與踢腿發力有什么關系呢?
李小龍說“腰馬合一”是什么意思? 馬者,馬步,雙腿也。 就是降腰力與雙 腿之力結合起來。 沒有威力的踢擊,盡管動作很快,但往往被擊中對手時的反作用力所頂倒。 而掌握了將腰腿從地面獲得的反作用力傳至腰部,腰部傳至大腿,再由 大腿傳至攻擊部位,節節貫通如流水般,此時踢力直透對方,即使踢中數百斤重的人或物體,攻擊者都不會自倒,因為腰力與支撐腿維持、調整好自身重心,故穩如 磐石。
二、腰力的作用原理
太極拳諺云“生命源頭在腰間”,“其根在足,發之于腿,主宰與腰,形于手指”。 如果仔細觀察狗的動作,你照它臀部踢上一腳,它會立即轉身反擊。 而一個 人的動作與其相比則笨拙的多,許多人轉跨轉腰時,腰背部就像束了一條寬皮帶,僵硬、平板,沒有扭擰、轉策、翻滾的靈活。 腰部又是人體眾多器官所在地,鍛煉 了腰部,就鍛煉了這些內部器官,就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從解剖學來看,其前有丹田(臍下三寸氣海穴,也稱前心),后有命門(兩腎之間,也稱后心)。 周身 之氣皆發于丹田,又皆收于丹田,“氣沉丹田,上虛下實,中氣存于中,虛靈含于內,內走五臟百骸,外行肌膚皮毛”,運行周身,達四梢。
發力時,松緊轉換的關 鍵在于腰腎,腰腎轉換的樞紐則在于命門穴。 運動時,以命門穴為原動力,帶動胸肌松沉,變幻虛實松緊,只有這樣,才能周身發力。 腰是運動之樞紐,拳論曰: “訣竅以兩腰之中,兩腎之間命門,為上下體之關鍵樞紐。 ”拳腳發力時,通過腰部來維持和調整重心,使動作既輕靈又穩健。 “有不得機不得勢者,身便散亂。 其 病必于腰腿求之。 ”不得機不得勢,必是手動而腰腿不動,所以腰力的發出必須做到虛靈頂勁,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氣沉丹田,使軀干正直,立身中 正,上下一線。 只有尾閭?
三、腰法與摔法的關系
摔法與腰法有關,只是由于動作幅度較小而常人難識其中奧妙。 摔技有一種典型練法——滑車練習,它是通過手的牽拉與上步,練習腰的旋轉,體會抽、擰、頂、翻、撬諸勁的變化。 借杠桿力,使對手失去重心。 如腰不靈活,則摔只是蠻力硬扯,吃力而沒有效果。
四、腰法與實戰
拳諺云“一打身法二打閃”,又說“身法為變化之本”。 身法就是以腰為軸作出的變化,以腰為軸,在旋轉中吞吐閃展,如同飛機在空中可作立體的變化,如老 虎、豹子都是腰部的收縮產生高速的一撲。 腰法若練之精熟,則腰部如同安裝了軸承一般,可自如的向任意角度變化。
這種運動有什么實戰意義? 即“身體的搖擺不 定,當可令對方更不容易攻擊,也可是自己,尤其是近身發力更具威力。 它的高明處在于,雙手放開,隨時可予對方一打擊,并增強自己的守勢,對方一旦暴露空 門,必可使自己有絕佳之可乘之機會”。 (李小龍語)腰法的這種復合變化就是在避開對方攻擊的同時近身擊敵。 正確的攻防技術,如同鞭炮,而腰法則如一掛鞭炮 中的導線,引爆連貫的技術動作。 腰法實戰應用最典型的例子是醉拳,看似東歪西倒,實則每一動作都有它的目的,在看似不經意的運動中巧妙的避開對方的攻擊, 見隙反擊,實為腰法、身法變化應用的典范。
五、腰法練習
既然腰法如此重要,那么,練腰、用腰的方法有哪些? 下面介紹一些示例。
1、轉腰。 開步站立,身體前俯,從前向左向后回環,兩臂隨身擺動上動不停。 再從后向右回環轉腰,左手隨腰的轉動從右側鄉下扳握右腳踝,身體下俯,左耳 盡力貼于右小腿外側,右手順勢五指撮攏成勾手在身后反臂上舉,略停片刻。 左手松開右腿,身體開始向右、向后、向左回環轉腰,右手去扳握左腳踝,左手成勾手 反臂上舉。 如此左右回環轉腰。
2、下俯腰。 并步站立,兩臂伸直上舉,兩手手心朝上五指交叉握住,然后身體前屈,兩手在腳尖前貼地。 兩手松開向后抄抱,握住小腿下方,使面部緊貼脛骨前面。 身體直起還原,兩手再直臂上舉交握,做第二次。
3、側俯腰。 并部站立,兩臂伸直上舉,兩手手心朝上五指交叉握住,下肢不動,上身做轉向左腿外側俯下,兩手在腳外側貼地。 身體直起恢復原狀,下肢不動,上身右轉向右腿外側俯下,如此左右輪換。
4、下腰。 開步站,兩手由身前直臂上舉,手心朝上,抬頭,背對墻壁,漫漫扶墻向下彎,到自己感到腰部不能再彎為止,堅持一會起身再做。
5、甩腰。 開步站立,兩手由身前直臂上舉,手心朝上,抬頭,眼看兩手以腰關節為軸使身體向前、向后甩動。 練習時,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練習次數,以防受傷。
6、握棍轉腰。 用一根直棍扛在肩上,可以很方便地練腰。 從照片可以看到李小龍持棍轉腰的動作,這里介紹幾種練習方法。
(1) 水平回轉。 兩腿開立,雙手持棍置于肩上,向左盡力轉腰,稍停,再向右方水平轉動,借以體會出拳時肩腰配合轉動的技術要領。
(2) 前斜下點棍。 由雙手水平握棍動作起,身體前俯,右手握棍向左腳面方向轉動,起身后恢復直立姿勢,再做象右腳面轉點動作。
(3) 斜后方轉棍。 由雙手持棍動作起,身體右后轉,至極限時,棍向左腳跟方向下點,使腰肋肌力得到鍛煉。 稍停,恢復水平持棍動作,再做向左后轉,向右腳跟方向斜點動作。
(4) 體側劃弧。 雙手水平持棍站立,左手使棍在一側劃小圓,稍停,再做右手在右側劃圓的動作。
說明: 雙肩扛棍運動,很容易體會腰的轉動。 如果將棍之兩端附上杠鈴片等重物,就可以起到練腰力的作用。 做上述練習,水平旋轉,體會拳法直線發力。 體側劃弧,可體會螺旋向上的鉆透發力,配合腰部功力練習,就可直接應用于實戰。
7、腰部功力練習。 腰部不僅要有柔韌性,而且要有力量,這樣腰就向彈簧一樣有爆發力。 練腰時,可用皮條、彈簧、滑輪等輔助器具。 經過全面練習,具有功力的腰部,結合正確的發力技術,就可形成強勁威猛的攻擊力。 (本文完)
真正的武學,不可能普羅大眾,一直以來都是陽春白雪,是極少數人玩的東西。傳武,需要真正的傳承才行。已經開始招募,五月份開課,里面有很多各拳種優秀的功法,包括樁功、試力、內功、肩胯訓練、技擊、養生等,愿自己在武學路上少走彎路的朋友,請關注,可以加羅山主微信:18513683927進行交流。
附:
來源:傳統武學
請欣賞短視頻
投稿郵箱348132359@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