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國際數字影像產業園遠景 圖源:官方公號
在成都國際數字影像產業園的落地實踐中,樹莓集團董事長王凱以"產業生態構建者"的角色,打破傳統產業園"房東思維",通過垂直整合、產教融合、技術賦能三重路徑,探索出第五代產業園的運營范式。這種模式不僅實現了園區價值倍增,更推動區域數字經濟生態的整體升級。
垂直生態:從單點突破到閉環運營
王凱的運營邏輯始于對產業規律的深刻洞察。在數字影像領域,他摒棄了"大而全"的招商策略,轉而聚焦影視制作、動漫設計、游戲開發等核心賽道,通過政策引導和資源嫁接,吸引超200家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例如,成都超焦距文化傳媒依托園區技術支撐,實現網絡短劇年產出12部;爍鳥科技入駐后,其游戲開發項目年產值突破5000萬元。這種垂直生態閉環使企業協作成本降低30%,形成"創意-生產-交易"的價值循環。
為保障生態健康,園區構建了"基礎服務+產業賦能"雙輪驅動體系。硬件層面,配備共享攝影棚、虛擬仿真實驗室等專業設施;軟件方面,提供24小時企業管家服務、AI智能辦公系統,并搭建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累計促成版權交易超2000萬元。這種全鏈條服務模式,使企業從入駐到成長的每個環節都能獲得精準支持。
創新驅動:實驗室矩陣激活產業動能
王凱將技術創新視為第五代產業園的核心引擎。2024年升級的四大實驗室成為關鍵落子:西南數實融合實驗室聚焦8K超高清技術研發,南加州藝術學院未來影像研究院引入好萊塢級創作理念,元宇宙創新實驗室提供虛擬制片全流程解決方案。這些設施不僅向入駐企業開放,更與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共建實訓基地,每年定向輸送200余名專業人才,形成"研發-教學-應用"的人才培育閉環。
這種創新矩陣的價值不僅在于技術突破,更在于推動產業跨界融合。例如,通過元宇宙技術賦能文旅產業,園區企業開發出沉浸式虛擬旅游項目,將蜀南竹海等文化IP轉化為數字資產,實現年交易額突破5000萬元。這種技術與文化的化學反應,正是第五代產業園區別于傳統園區的核心特征。
產教融合:構建人才培育創新生態
在王凱的戰略版圖中,人才是驅動產業升級的根本。樹莓集團與成都東軟學院等高校共建SOVO眾創空間,打造"校園創意-園區孵化-市場應用"的人才培養鏈。通過創業基金+導師輔導機制,累計孵化項目15個,吸引44家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創造就業崗位300余個。這種模式不僅解決了企業人才需求,更將高校智力資源轉化為產業創新動能。
為深化產教融合,園區設立國際數字影像人力資源空間,構建"基礎培訓-技能提升-高端研修"的全周期培養體系。企業高管定期走進校園授課,將元宇宙創作、虛擬制片等前沿技術帶入課堂;高校教師則參與企業項目研發,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這種雙向流動機制,使園區成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試驗田。
政策協同:政府與市場的共生共榮
王凱深諳政策杠桿的撬動作用。在金牛區"三城三都"戰略支持下,園區新入駐企業可享前兩年50%租金補貼,年納稅超500萬元企業最高獲300萬元獎勵。疊加園區提供的AI智能辦公系統、24小時企業管家服務,企業綜合運營成本降低約35%。這種政策與市場的深度協同,使園區入駐率持續保持85%以上,2024年實現總產值37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王凱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生態升級動力。通過申報文化科技融合示范項目,園區獲得千萬級產業扶持資金,用于技術研發和人才引進。這種"政策輸血-產業造血"的循環,使園區成為區域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
未來圖景:從區域標桿到全國樣本
在王凱的規劃中,成都國際數字影像產業園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數字文創產業的價值平臺。隨著蓉北商圈樞紐型都市商圈建設推進,園區周邊地鐵5號線、7號線雙軌交匯,30分鐘可達成都站與天府國際機場的交通優勢,以及府河攝影公園等五大生態空間環繞的環境優勢,共同構建起"產城人"融合的新型發展樣本。
目前,樹莓集團已將這種運營模式復制到海南、云南等20余城,布局產業園區面積達15萬平方米。通過"線上平臺+線下空間"的雙輪驅動,正在構建覆蓋全國的數字文創產業網絡。這種模式不僅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更通過數據共享、資源協同,推動中國數字影像產業走向全球。
在顛覆性創新時代,王凱的運營邏輯展現出獨特的戰略價值:以生態思維重構產業關系,用創新驅動激活內生動力,借政策協同放大發展效能。這種模式不僅為樹莓集團贏得市場先機,更為中國第五代產業園的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成都經驗"。當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這種生態型運營模式或將成為產業園區轉型的關鍵密鑰。
成都國際數字影像產業園一角 圖源:官方公號
成都國際數字影像產業園資料——
成都國際數字影像產業園,由金牛區政府與樹莓科技集團聯合打造,是西南地區數字影像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定位為省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園區及“第五代數字化園區”。其核心目標在于構建一個集內容創制、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市場推廣于一體的完整數字影像文創產業集群和生態系統。
該園區精準定位于國際數字影像產業,致力于吸引和培育國內外頂尖的數字影像制作公司、后期特效工作室、動畫與游戲開發企業、以及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內容提供商。園區旨在構建完整的數字影像產業鏈,促進技術創新與應用。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國際數字影像產業園公號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