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至6月4日,即將迎來奇石界史上最高規格的中國觀賞石藝術展,160方甄選奇石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演繹一場自然藝術與人文精神的深度交融之旅。
偶然間,在中國觀賞石協會舉辦的《石韻天成––中國觀賞石藝術展》第五期預覽中,看到了一塊題名《脆皮肉》的肉石作品。
其驚艷的外表,完美的造型,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經多方面了解,該方肉石藏主為柳州的曾先生。回顧其收藏歷程仍歷歷在目。
三年前的柳州第十二屆國際奇石節作品展中,一方獲得金獎的《脆皮肉》奇石,令評委專家激動不已,該方肉石原石的出現,刷新了對柳州肉石只有切片石的認知。
評委負責人在開幕式當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這塊肉石是原石,是塊大大的紅燒肉,就象故宮博物院東坡肉的放大版,之前柳州奇石節從未對肉石評過獎,該方肉石的出現,打動了所有的評委!”,看到評委接受記者的視頻,并獲得如此高的評價,曾先生興奮不不已,“脆皮肉”便成了“心頭肉”。
肉石系天然石種,多數屬沉積巖、硅石巖或變質巖,在上億年的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中,巖石受到各種地質作用,使得巖石中的礦物質發生了復雜的物理和化學變化。
當巖石中含有鐵、錳等元素時,這些元素在特定的條件下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形成了類似豬肉的顏色和紋理,故稱“肉石”。現實中同時具有層次、色彩分明的“豬皮”、“肥肉”和“瘦肉”的天然肉石實屬罕見。
賞肉石,在我國可謂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內涵豐富。臺北故宮鎮館之寶肉石,曾在清朝讓三代皇帝垂涎其形,宛如東坡肉。妙贊!望石可解欲也。
康熙皇帝曾把玩一方肉石贊曰:“神形俱似,可亂庖廚”;雍正皇帝更是把那方肉石置于案頭,朱批奏折時常感嘆:“肉石可警醒朕,民以食為天”;乾隆皇帝詩曰:“瑪瑙雕成濟世珍,能教饕客忘饑嗔”。
2010年,《脆皮肉》在柳州家鄉的石農家中首次被曾先生發現,他就被其逼真的肉石象形所驚艷,開始石農并不想出手,但經曾先生軟磨硬泡下,成功打動石農受讓,開啟了對這塊心頭肉的近十五年收藏之路。
本是他的書房雅石,22年有一天他突發奇想,送展柳州第十二屆奇石展。自己當成心頭肉的案頭清供藏品,到底水平怎么樣?只有在賞石業內才可以一較高低。第一次參加奇石展會,心里沒有一點譜。
曾先生也不曾想到,那屆柳州奇石展,他的心頭肉就獲得了“金獎”;最讓他難以平復心情的事,那年展會里的第三天,他接到了一個電話。
一通電話得知是展會上認識的福建商人欲為購買這方剛獲得金獎的《脆皮肉》藏石,曾先生來不及反應,他也未曾聽過有類似的肉石的價值,只知道故宮那塊《東坡肉》估價很高,因此還沒有打算出售這塊“心頭肉”,為了打消商人購買的念頭。
他隨意的一句:“老板您知道臺北故宮東肉石嗎?那可是個天價呢”,隨口報了一個500萬,想嚇退對方,沒想到,對方從50萬、60萬、80萬報價,最終報到100萬,他猶豫過,但還是回絕了。
再次聊起這件事,我問曾先生,您當時為什么不變現呢?他說當時自己也沒有馬上要變現的想法,只是單純的喜歡,就隨口拒絕了。
每一方藏石背后都有一位愛石之人的故事,曾先生似乎就是頭十年前那一批愛石人,用十五年光陰把藏石之雅的雅性彰顯的淋漓盡致。
去年12月份,中國觀賞石協會面向全國石友,征集優秀藏石作品,在多次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協調下,定于5月13日至6月日4日舉行石韻天成––中國觀賞石藝術展。
曾先生在看到國博展征集通知后,也主動的為愛石報了名。他意想不到這塊《脆皮肉》順利入選國博展。石頭作品好不好,國博展就是一個新的高度,新的起點。
屆時曾先生將與他的《脆皮肉》奇石一起赴宴國博展,如果有幸參展國博展,記得一定要去現場目睹一方“清朝三帝垂涎欲滴的肉石文化”,它就是形神兼備的《脆皮肉》肉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