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鳴
內地五一節黃金周,老同學一家從武漢到汕頭旅游,首站南澳島,然后到小公園看民國風舊城區,臨急抱佛腳打電話問我有哪些景點可推薦,我只好當一回離岸導游,不假思索列出三館:僑批文物館、開埠文化陳列館和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是不是有一座潮汕華僑首富陳慈黌故居?”老同學顯然做過功課。“是的,地點在澄海。這座一百多年前的潮汕大宅有五百多個房間,很有特色,值得一看”,我又補充一句:小公園附近有一家老字號小食店可供他們一家醫肚。
雖然筆者已離開家鄉四十多年,但經常在不同場合和媒體平臺談論汕頭和潮汕文化,這幾年汕頭成為旅游網紅城市,因此有不少香港和外省的朋友要我推薦當地景點,每次遇上這種情況,我就想:游客想去汕頭看什么呢?筆者前年和幾位朋友組團游新疆,出發前請教識途老馬得到指點:北疆看風景,南疆看人文。于是我們就從深圳飛到烏魯木齊,然后包了兩部車沿獨庫公路南下,穿越天山到達喀什,把新疆的風景和人文都看了。那么,汕頭最吸引游客的是風景還是人文?
汕頭是濱海城市,被譽為“南海明珠”的南澳島,一橋飛架可達,島上有國家森林公園和全國獨一無二的北回歸線標志塔,還有總兵府和曾經一島分屬兩省的獨特歷史。另一處景點位于市區東海岸,看三江出海浩浩蕩蕩,吸一口帶咸味的海風,遙想當年一艘紅頭船劈波斬浪駛向天際,怎不令人思緒萬千?深度游的游客,建議到牛田洋看落日,一定會令你驚艷。如果你了解牛田洋與“7.28”臺風的歷史,甚至讀過那本曾經引起一場風波、與牛田洋同名的小說,那就會更加想去看一眼。
但我總覺得,汕頭的海濱旅游資源沒有被充分發掘。和香港一樣,汕頭也是海灣穿過城區,形成一灣兩岸。香港的維多利亞港被譽為世界最美的港灣之一,汕頭發展港灣旅游大有可為。兩年前海底隧道通車之后,南岸的發展勢頭迅猛,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成為新地標,但要形成真正有吸引力的亮點,還需要新的突破。筆者去年到加拿大溫哥華旅游,看到市區帆船酒店對出海面,一架架海上直升機不停起飛降落,往返維多利亞島和附近列治文等不同地點,游客趨之若鶩。當時我就想,如果在汕頭海濱廣場碼頭設立海上直升機游覽項目,往返南澳島和南岸宮鞋石附近,會不會成為汕頭發展低空經濟和旅游業結合的新亮點?
游客到汕頭,另一個看點是僑文化。汕頭的前世今生都離不開一個“僑”字。老市區中心小公園一帶民國年代的騎樓建筑群在內地獨一無二,既有時代感又有地方特色,在很多海外華僑和港澳人士心目中,小公園才是汕頭最美、最有吸引力的一道風景。但不知道為什么,我每次故地重游,把當年最繁華的“四永一升平”都走遍,總是覺得還缺少一點什么。直至上月到深圳龍崗參觀“中國絲綢文化博覽館”,才突然找到答案:汕頭應該設立一座“中國華僑歷史文化博物館”,最適合的選址就是位于小公園的舊百貨大樓。這座由印尼華僑投資興建、于一九三二年元旦落成、前稱南生公司的七層高大樓,曾經是整個粵東地區最高的巍然巨廈,雖然經歷近百年風風雨雨,但風采依舊,聽說目前正在進行內部保育維修,加上大樓后面一片已拆除的空地可供重建,足夠容納現在分別位于外馬路的僑批文物館以及附近的開埠文化陳列館,形成一座綜合性的華僑歷史文化博物館,成為僑文化的“總部”。
內地稱為僑鄉的地方很多,廣東除了潮汕地區,還有其他好幾個縣市,以及福建、浙江等地,不是沿海的湖北省天門也有僑文化,但是因僑立市、因僑而成為經濟特區的只有汕頭,汕頭就是海外華僑愛國愛鄉愛家人的標本。走筆至此,本文見報翌日即五月十日,筆者在德輔道西八十一號潮州商會七樓潮汕文化促進協會有一個講座,題目就是“汕頭應設立華僑歷史文化博物館”,歡迎讀者參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