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插圖素材源自網絡,侵刪。
近日,一篇頭條文章指出了不久前舉辦的上海京劇院建院70周年演唱會存在兩大缺憾:一是演員演唱曲目和出場順序,未能與劇院70年發展歷程、特色及成果相結合,演出內容與紀念主題關聯度不高。二是個別演員每次演唱的唱段都是“老三篇”,張口“我魏絳”,閉口“嘩啦啦”……作者并批評演員是“駕輕就熟,練都不要練”。對此,我深表贊同。
上海京劇院深耕京劇七十年,在劇目創新、流派傳承、人才培養等領域碩果累累,這是有目共睹。作為紀念建院70周年演唱會這樣隆重的演出,在曲目的安排上似乎更應當與劇院發展軌跡以及取得的成就緊密相連,從而使得觀眾能夠通過曲目串聯起其發展軌跡,感受劇院的成長變遷,增加演出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但實際演出中,從演唱會的內容編排來看,整臺晚會的曲目選擇與劇院發展脈絡缺乏有機串聯,每一個“板塊”中安排演唱的曲目都有與板塊所要表達的內容關聯性不強,給人以草率感,未能充分展現上海京劇院獨特的藝術積淀與創新精神,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令這場紀念盛會在文化敘事層面大打折扣。
另外,個別演員在演唱會上反復演唱相同唱段,這一現象較為突出和普遍存在的現象。這種做法既是對前賢精心創造的藝術成果缺少敬畏,也體現出演員個人缺乏進取心,更是不尊重觀眾的表現。長此以往,不僅會讓觀眾對演唱會失去期待,也會對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使京劇在觀眾心中逐漸失去新鮮感和吸引力。
上海京劇院建院70周年本是京劇界的一件盛事,按說,這場演唱會本應是對其70年輝煌歷程的精彩回顧與總結,卻因這兩個遺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演出的意義與價值。
希望包括上海京劇院在內的整個京劇界能重視這些問題,今后精心安排演唱會等表演內容,呈現更精彩、更有內涵的演出,向前賢致敬,為觀眾帶來新的審美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