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作為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京劇電影工程”活動之一,京劇電影《紅鬃烈馬》4月21日下午在中國電影博物館首映。京劇文化中忠肝義膽、忠貞不渝的中華精神不僅再次感動了戲迷,更震撼了現場的青年電影觀眾。在首映禮現場,“京彩臺灣”對臺灣京劇演員魏海敏進行了獨家專訪,讓我們跟隨魏海敏的視角,感受她幾十年來在京劇求索路上的“京彩”歷程。
01
緣起與融合
兩岸民眾在由戲劇建立起來的共同‘王國’里達到更深融合
大家都知道京劇是源自于北京,離開北京傳播到各地都是另外開枝散葉的開始,在臺灣也是一樣。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臺灣就已經開始有京劇團產生。我也是在那時參加了劇校,那時候陸海空三個軍種都有,我屬于海軍的小海光劇校。但一直到畢業,我對大陸的表演形式都不是那么熟悉。
我小時候什么流派都唱,只要是戲好、能賣錢,我們就唱。一直到1982年,我在香港見到了梅葆玖老師,他是梅派第二代的大師級藝術家。梅老師的表演讓我深為震撼,覺得好像京劇表演一下子在我概念里面建立起來了。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就下定決心,此生一定要好好學習京劇,去學習梅派藝術,就萌生了“拜師”的念頭。1991年我終于有機會到大陸學習,我立刻決定要將拜師的想法付諸實踐。似乎也是那時候起,兩岸文化交流開始有實質進展,而不僅是“老兵返鄉”這種形式。
到了1993年,我們老師也是北京京劇院第一個到臺灣去表演的,那時候好幾個團都到臺灣去演出。上海昆劇院說過一句話,“最好的觀眾在臺灣”,就是說當時臺灣的觀眾對于大陸來的劇團非常熱情,對各個劇種也都非常喜愛。
我覺得兩岸交流自從有了文化交流之后,氛圍完全不一樣了,似乎有了交流的實質和所謂的“重量感”。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文化,兩岸民眾似乎在這個由戲劇建立起來的共同的“王國”里面,達到了一種更深的融合。
02
現代與傳統
京劇在任何一個只要有華人在的地方都會很有生命力
現在我們在臺灣演出,來看戲的觀眾其實80%以上都是年輕人。我們如果要推出一個戲,差不多都是客滿的,其他劇團的觀眾也都非常多。臺灣的觀眾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可以同時去欣賞電影、戲劇、音樂、舞蹈,我們的粉絲群也是非常多元的。京劇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傳承發展一直到現在,我覺得觀眾其實也在傳承。原本滿劇場的“銀發族”,現在也幾乎都不在了,來看戲的大多都是年輕人。在臺灣我們也很早就開始做京劇引導和推廣,到大學、社區等地方去演講,推廣傳統文化和京劇藝術。
我覺得年輕人喜歡戲劇可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的高科技讓他們的生活很多元化,但是他們一旦有機會來看京劇,就會覺得京劇表演比網絡營造出來的世界似乎更有臨場感、更精彩。我覺得京劇在任何一個只要有華人在的地方,都會很有生命力。
03
政治與藝術
人們需要藝術來讓自己凈化
現在民進黨當局在島內推行“去中國化”,但我認為,人為設限無法阻擋熱愛文化和藝術的朋友們。因為看戲的當下,他所受到的感動其實比接受政治影響要更舒服、更自然。藝術的各個門類對于一個社會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戲劇、音樂、舞蹈還是電影,都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在生活中人們需要這些藝術來讓自己凈化。
從1991年拜師到今天,我一直致力于推動海峽兩岸交流。我希望讓自己做一個京劇的“推銷員”,把自己所知道的戲劇中所有美好的東西,借由自己推廣給臺灣年輕人,讓更多臺灣年輕人對自己的文化更有自信,為自己身為中國人、有這么長的歷史而驕傲。我覺得這是我在當前這個形勢下,要盡量去傳達、傳遞給年輕人的一種信心。
04
拜師與傳承
學戲還是要口傳心授,不僅在藝術上服人,還要在藝德上服人
當年來大陸拜師我完全是靠勇氣過來的,那時候我誰都不認識,就委托一個人幫我來操辦這件事,但辦得非常成功。當時有近百位京劇界的大師都來參加了,可能他們也很好奇,到底從臺灣來了一個什么樣的人會來拜師?因為“拜師”這件事在當時已經不流行了,沒有人會做“拜師”這件事了。后來也是因為我來拜師之后,又重新開始有了這個觀念。大家發現原來學戲還是要口傳心授,有些知識雖然很基礎,但也很重要,是一定要有老師來告訴你的。
從1991年拜師梅葆玖先生后,梅派戲就是我最重要的一個功課了。現在已經過去30多年,對于梅派的表演藝術我也是頗有心得了。所以我決定從今年開始收徒。我們計劃在海峽兩岸辦一個拜師活動,因為在我看來梅派表演藝術,不僅要在藝術上服人,還要在藝德上服人。一個表演者的人品是非常重要的,在舞臺上表現出的那個角色,跟你的藝德是相關聯的。所以我想,只有通過拜師才能夠跟學生有比較緊密的接觸,才能夠把我心目中對于梅派的認識、理解,把所有受益于梅派的這種很高境界的藝術觀、人生觀、價值觀繼續傳承下去。
作者 | 周慕云
京彩臺灣
微信號:bjstb20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