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震局介紹,今天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如何做到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呢?又如何做到排查身邊的災害隱患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人講安全
“人人講安全”意味著要增強個人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防震備災習慣??蓮娜缦聨追矫嬷郑?/p>
準備地震應急包,儲備食品、飲用水、急救藥品用品、手電筒、聲光報警發生器等必要的地震應急物品,擺放在顯眼易取的位置;
了解周圍環境的安全情況,熟悉居住地周圍地震避難場所分布和疏散路線;
制定家庭應急避險計劃,明確家庭成員震時應急避險的位置和措施、地震引發火災等情況的應對、疏散撤離路線與會合地點等,可以定期演練和更新。
特別提醒:如果出門在外,應及時了解當地地震災害背景,若有發生地震災害或者海嘯等地震次生災害的可能,注意獲取當地地震信息,關注所處場所的地震安全環境和疏散路線,做好應急避險的心理準備。
個個會應急
“個個會應急”強調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震時應急避險的能力。大地震發生時情況很復雜,每個人的自身條件、震時所處的位置和環境各不相同,因此沒有簡單統一的地震應急避險方法,但原則是一樣的,那就是“震時就近躲避,震后快速撤離”。
遭遇地震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切莫恐慌,根據所處環境和自身情況迅速采取合理可行的避險措施,行動果斷。如果收到地震預警警報,則根據預警等級和預警時間,采取適宜的應急避險措施。
采取正確的震時躲避方法——“伏地、遮擋、手抓牢”。當強烈震動結束后應迅速移動到安全位置。遠離可能會有物體倒塌掉落、會被埋壓的地方。
地震中采取避險措施時,行動要果斷,不要猶豫不決錯過時機。不要盲目跑動,否則容易被震落的物體砸傷。住在高樓者,不要采取跳樓、乘坐電梯等不當避震逃生方式。震后不要立即返回建筑物內,以防余震發生。
如被困地震廢墟,那么請堅定信心,合理呼救,注意保存體力,耐心等待救援,根據所處環境和條件積極自救,盡可能擺脫埋壓狀態。確定有人能聽到時再呼救,可用物品敲打管道或墻壁等手段向外界傳遞消息。
排查身邊災害隱患
“排查身邊災害隱患”則是具體行動指南,把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實處。
消除身邊環境中的地震災害隱患,如合理放置家具、電器和高大物品等;
關注生活或工作場所的房屋設施的抗震能力是否滿足抗震設防要求,對于不清楚抗震設防是否達標的老舊建筑,應推動進行抗震能力鑒定,并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
注意圍墻、吊頂等房屋建筑的附屬構件在地震中是否牢靠,以消除災害隱患。
在遭受氣象、地質等災害或中小地震災害后,要仔細檢查房屋損傷對抗震能力的影響,及時采取適宜的加固措施。
在農村自建房屋設施時,應科學選址,避開地震和地質災害隱患地段,做好抗震設計,處理好地基,選用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規范施工,滿足當地抗震設防要求。
讓我們朝著 “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目標,從“排查身邊災害隱患”做起,讓防震減災的科學理念深入人心,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安全的社會。
資料:上海發布
編輯:陳 莎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