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賞源知味客服微信收到的酒友留言中,有一類問題相當常見:
你好,我喜歡葡萄酒,每次喝也能品出好壞來,但就是不知道該怎么描述。不知道有沒有什么捷徑,能幫助我提升一下描述一款酒這方面的能力?
這其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的橫空出世,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語言本身就包含著推理和思考的能力。碰到這樣的問題,當然要認真回答。
在千變?nèi)f化、微妙復雜的香氣和風味面前,人類的語言其實是很蒼白的。所以越是如此,越需要我們盡可能用豐富而精確的語言來描繪品嘗葡萄酒的感受,幫助我們將這種體驗記錄下來,而且還帶來了分享的可能性。
先來看一個著名的例子——在羅伯特·帕克手下拿到滿分評價而一戰(zhàn)封神的1982年拉菲,下面是1995年12月帕克重新品鑒之后的評語: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82 評分:100分 依舊異常年輕,這款宏大的酒(按照拉菲的標準來說也是)將會被證明是1959年以來釀造的無出其右的偉大拉菲。這款酒持續(xù)性地散發(fā)出異常濃郁而吸引人的草本植物、黑醋栗、香草、鉛筆芯和雪松的混合香氣;呈現(xiàn)出大量的單寧,和對拉菲來說非典型性的令人驚嘆的力量感和集中度;而且也沒有因為這個年份傾向于出產(chǎn)更為強勁、油厚、多汁的酒而喪失了其標志性的優(yōu)雅;豐盛,飽滿,同時年輕,這已然是一款卓越的拉菲了——偉大的1959年份的現(xiàn)代復刻。 適飲期:從現(xiàn)在-2040年 ——Robert Parker 1995年12月
我們今天的文章,會逐一解讀評價一款葡萄酒的五個重要維度酸度,酒體,質(zhì)感,結(jié)構(gòu),香氣會用到的一些表達,學習的目標是:知道自己在寫些什么,也看得懂別人在寫些什么。讀完這篇文章,要寫出帕克這樣生動而精準的酒評,也并非難事。
酸度
高酸度的葡萄酒并不一定喝起來酸……當香氣充沛或者含糖量高時,葡萄酒里的酸度因為獲得平衡,常常會被隱藏起來。這會讓你覺得一瓶酒果香怡人,口感清爽。但假如沒有足夠的果味和糖以及酒精平衡,即使很少量的酸都會讓酒嘗起來尖酸刺激,難以下咽。
所以選擇描述酸度的詞匯,需要結(jié)合整體的口感是否平衡。
如果平衡,我們會傾向于選擇褒義的詞匯:
平衡的高酸度:清新 活躍 有力 強勁 礦質(zhì)感 爽脆
平衡的低酸度:松軟 柔和 內(nèi)斂 纖細
如果酸度不平衡,我們則選擇貶義的詞匯:
過高的酸度:堅硬 尖銳 尖酸 不成熟 生硬 干癟 酸澀 扎口
不足的酸度:呆板 乏味 疲軟 松散
酒體
“酒體”(body)這個詞聽起來抽象,其實就是葡萄酒本身在口中體現(xiàn)出的厚重感。那些口感越濃郁,酸度越低,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我們就說這款酒的酒體越厚重。反之,口感越清淡,酸度越高,酒精度低的酒,酒體就越輕盈。想象一下全脂牛奶和脫脂牛奶在嘴里帶來的液體重量感區(qū)別,你就能明白了。
大多數(shù)描述酒體的詞匯,看上去都在描述身材。用起來也很簡單,從瘦弱的瘦子到健康的瘦子,再從靈活的胖子到笨重的胖子……過瘦指的是很寡淡松散,過胖則是油膩呆滯。鑒于大家平時對于描述身材的形容詞都很敏感,哪些詞是褒義哪些是貶義不需要解釋了:
結(jié)構(gòu)
我們常稱呼那些精心烹煮的食物在味道上會有“層次感”,當我們?nèi)パ莩霈F(xiàn)場或者用足夠高大上的設(shè)備聆聽音樂時,那些樂曲會產(chǎn)生“立體感”。葡萄酒和茶葉或者咖啡也是同樣——當各種風味按照不同的順序紛至沓來時,也會給我們呈現(xiàn)出這種與時間有關(guān)的結(jié)構(gòu)秩序感。
描述結(jié)構(gòu)感的詞匯,聽上去通常像是在描述圖形或建筑,比如大家經(jīng)常聽到的“線性”,以及下面這些許多詞匯:
當然,描述結(jié)構(gòu)感時,一兩個精準到位的詞匯就好。過于堆砌辭藻的話,除了華而不實,其實看上去還挺傻的。
一款酒的形狀和質(zhì)感,其實是特別能夠攜帶風土信息的,值得大家重視。
質(zhì)感
質(zhì)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很多酒是否高級,以及內(nèi)生性由風土而非工藝帶來的獨特品質(zhì),都體現(xiàn)在質(zhì)感之中。決定質(zhì)感的既有酒液的粘滯性,飽滿度等方面;但在紅葡萄酒中主要由單寧來決定,也就是所謂“澀澀的”口感背后的風味物質(zhì),來自于葡萄的果皮、果梗,以及橡木等源頭。所以質(zhì)感在描述單寧時,除了通過澀感描述它的量低中高,單寧的質(zhì)量也非常重要,因為它很難通過后天修飾來改造。
除了葡萄酒,單寧同樣也是茶和咖啡的重要風味物質(zhì)
除了收斂澀感外,單寧還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廣泛涵蓋觸覺和味覺多個方面, 專業(yè)品酒筆記里形容一款紅葡萄酒質(zhì)地“絲滑柔順”,如“厚重的天鵝絨”…說的主要就是單寧。 哪怕是糟糕的單寧,也能呈現(xiàn)出“苦澀不堪”或是“生青粗糙”等等各種各樣的缺點,實在是表現(xiàn)力豐富。
大多數(shù)對質(zhì)感和單寧的描述,看上去都像在說服裝面料或者裝修材料。當品質(zhì)不佳時,我們會用比較粗糙或者生澀的說法,當感受良好時,則選擇更加細膩柔滑的說法:
香氣風味
雖然那些寫著七八種香氣的品酒筆記看上去格調(diào)很高,但描述香氣和風味其實并沒有初學者想象的那么難。至少在品酒方面,寫出包含哪些香氣風味其實很簡單。只要仔細品嘗一款酒的味道,之后選擇風味相近,但生活中更常見的水果花朵或者其他東西來描述即可。
要做到這點,并不需要過人的品鑒天分或者嗅覺……反而是常去蔬果店或者香水店捕捉和記憶各種味道的人更有優(yōu)勢。這方面,并沒有什么常用詞匯可選。你只要用心品嘗,找到特別具有特征性的兩三種味道進行描述即可。當然,注意你選擇的參照物最好比較常見,特別個人化的描述只有自己能聽懂...《神之水滴》里那種有時候太過浪漫夸張的描述,偶爾為之也無傷大雅。
值得強調(diào)的是,反而是這些表層的香氣和味道,比較容易單純受到葡萄品種和釀造工藝的影響,反而不是分辨其風土身份信息特別好的觀察維度。
掌握了上面五個維度,足以對一款葡萄酒進行非常專業(yè)的描述,你只要搭配上一些合適的連接詞,比如“入口時、舌尖上、聞上去、嘗起來”……再添上比如“余味綿長”或者“收尾短促”這樣的詞收尾。一篇內(nèi)容豐滿、措辭精準,言之有物的品酒筆記就完成了。
如果你經(jīng)常品嘗偉大的好酒,可以繼續(xù)向“風土品鑒法”的方向再深造,未來我們有機會再深入介紹這套更針對風土好酒的語言體系。
末尾再多強調(diào)一句,做品鑒記錄的目的,是為了形象具體地讓他人如同親嘗、感同身受,或者讓未來的自己,能夠喚醒重溫當年這支酒的美好回憶,如果只是當作辭藻堆砌和夸夸其談的裝杯工具,就太可惜了。
知味精選推薦的高性價比口糧酒款和珍稀名家配額可以點擊這里查看
? 知味葡萄酒
任何關(guān)于酒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添加客服微信獲得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