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放出風聲,可能取消部分中國產品的關稅,這是中方同意談判后,美方首次做出讓步。這提醒我們未來要保持邊打邊談的姿態。
據路透社、《今日美國報》當地時間5月7日報道,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當天舉行聽證會,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現場質詢時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對兒童汽車座椅、嬰兒推車、搖籃以及其他嬰童出行必需品,豁免最高達145%的中國商品關稅。
這一消息引發美媒側目,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是中國商務部宣布同意與美方接觸后,特朗普政府首次傳出要取消部分對華關稅。考慮到中方代表將在5月9日訪問瑞士,與美方代表接觸,也就是說美方為了中美接觸,釋放了一些有利的氣氛,雖然誠意不多,但是與中方的要求很符合。
此前我商務部方面表示,美方要拿出談的誠意,糾正錯誤做法,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平等協商解決雙方關切。美方釋放信號取消部分對華商品的關稅,確實拿出了一定的誠意。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美方釋放的這種釋放信號,有沒有可能是在談判之前,釋放的煙霧彈?
在國際戰略層面而言,有這樣一種邏輯,對方在談判前釋放一定的利好消息,從而動搖談判對方的軍心,動搖對方談判的堅定意志。
美方的行為不排除有這樣的目的,畢竟對方目前沒有正式宣布,取消上述產品的關稅。那就很有可能是側面誘導中國,利用我們希望和平解決中美貿易分歧的心態,在談判中迷惑我們。因此對于美方釋放的信號,需要辯證看待,不能掉以輕心。
接下來我們要看看,為什么這次美方計劃取消,嬰幼兒產品的關稅豁免?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每年有350萬嬰兒出生,他們的汽車座椅、嬰兒車、搖籃、尿不濕和玩具什么的,可能大部分都是中國義烏生產的。
從消費層面來說,美國人可以短期內不吃進口雞蛋,忍受一段時間的溢價日常消費品。但是嬰幼兒產品的漲價和短缺,那可能就會導致嬰幼兒的生病甚至不幸死亡。因此在巨大壓力面前,美方率先可能取消類似產品的對華關稅,優先滿足美國國內消費者的需求。
除了這些特殊消費品,日常消費品的短缺,長期下去也會引發美國的民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特朗普宣布所謂“對等關稅”后,美國來自中國的進口量急劇下降。多名業內人士警告說,幾周后,美國消費者將面臨價格上漲,和某些商品短缺的局面。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接受采訪時稱進港貨船的貨運量大幅下降,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數量下降了50%以上。
基于此,美國特朗普政府才真正意識到,中美經貿的聯系是有多么的深度捆綁,誰也離不開誰。特朗普政府想要“美國優先”,除非他們全部搬到火星上去過苦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