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衡復風貌區,群租治理始終是老舊小區面臨的“老大難”問題。今年以來,徐匯區天平街道嘉瀾片區在群租整治的“預警、響應、處置、固效”全周期管理機制中注入“多格合一”新實踐,創新“五維聯動”工作模式。從單點突破到系統治理,“多格合一”正演化為基層善治的基因密碼。
風貌區全景圖
圍墻內的“群租頑疾”破冰突圍
建國西路211號小區位于建國西路陜西南路路口,周邊商業林立、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居民區在深入開展“四百”大走訪(即“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暖百家心”)活動中,發現群租亂象問題時有發生,同時該問題也帶來了人員管理難、充電隱患多、停車矛盾深等一系列社區治理難題,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和社區的安全穩定。這一城市治理“老大難”問題,在片區“多格合一”治理機制下終迎破局曙光。
微網格里的“神經末梢”覺醒
每天早上八點半,業委會主任老葛的帆布鞋準時踏響樓道臺階,雷打不動地沿著小區主干道和支弄形成巡查閉環,勾勒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那張被磨出包漿的聯系卡常年在他上衣口袋里被翻出,只要小區內有一些“風吹草動”,他就會立即向相關部門和居民區網格員匯報,激活“微網格”治理網絡。3月初,他敏銳地發現小區某樓棟102室內出入的居民很“面生”,短短幾分鐘就有多人進出,發現情況后他立即向肇嘉浜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匯報了情況。居委會立即拉響了“五維聯動”群租整治“沖鋒號”。
居民區日常“四百”大走訪
高效協同破解治理難題
3月初,由街道嘉瀾片區黨委牽頭、肇嘉浜居民區黨總支、綜合行政執法隊、城建中心、社區民警、衡復物業等對建國西路211號小區群租亂象進行了整治。“從發現問題到徹底解決僅用48小時,這體現了‘多格合一’機制的實戰效能。”肇嘉浜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指著電子臺賬介紹,社區網格員15分鐘要完成信息采集與上報,執法人員2小時完成取證,片區黨委24小時內制定“拆除+疏導”方案,所有執法力量到場48小時內完成整治。據悉,為了鞏固整治成效,居民區黨總支將協同街道相關部門,引入門禁AI識別系統,探索建立“房東誠信檔案”,推動“睦鄰樓組”美麗家園建設,讓“多格合一”真正成為破解社區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建國西路211號小區聯合整治
建立“五維聯動”攻堅作戰模式
建國西路211號群租整治只是天平街道嘉瀾片區發揮“多格合一”機制優勢深化片區治理的又一個生動案例。考慮到片區地處轄區東部,與黃浦區一路之隔,繁華的沿街商業帶來了餐飲、醫美等多種業態,便捷的交通和生活配套也吸引這些單位把員工宿舍租住在附近,日常流動人員較多且雜成為困擾社區治理的共性難題。
為此,嘉瀾片區黨委針對包括群租在內的一類治理難題,推動民情快辦工作站等快速處置平臺,掛圖作戰,建立片區群租整治“五維聯動”攻堅作戰模式,并在其他類型治理難題中復制推廣。即信息“聯”采,由網格員建立“一戶一檔”精準畫像,及時上報;風險“聯”判,由公安、消防、城管等聯合評估安全隱患,給出依據;執法“聯”動,由城管+民警的“柔性勸導+剛性執法”打出整治組合拳;進度“聯”督,由片區黨委、居民區黨總支等每日“掛圖作戰”督辦騰退進程;成效“聯”固,由居委、物業、業委會等通過人防技防手段,杜絕群租返潮。
此次群租治理攻堅,既是片區治理“多格合一”機制在基層的生動實踐,也是黨建引領治理現代化的創新突破。天平街道將持續深化“預警、響應、處置、固效”治理閉環,讓“多格合一”從機制創新升華為治理自覺,真正構建起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在梧桐掩映的街巷間書寫更有溫度的城區治理答卷。
記者:曹香玉
編輯:葉芳芳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