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中商俱樂部 責編 | 韓瑋燁
購物中心項目正經歷一場重構“出租率”生死考。
2024年全國商業地產平均出租率跌破92%,超40%項目陷入“空鋪-降租-貶值”惡性循環。本文從財務、生態、資本三個維度,分析出租率95%對于購物中心運營意義的底層邏輯。
租金暴跌3倍?
財務模型藏致命缺陷
出租率每跌1%,租金損失可能放大3倍。
你以為空鋪只是少收點租金?錯!商業地產的財務模型就像精密齒輪,一旦低于95%就會觸發連鎖崩塌。
1.高租金商戶“帶頭跑路”,收入呈斷崖式下跌
租金單價TOP30%的品牌(多為網紅首店、設計師品牌),抗風險能力反而是最弱的。這些年租金貢獻率超40%的非主力店,在出租率跌破95%后3個月內撤租率激增60%。舉個直觀例子:假設10萬㎡項目均價200元/㎡/月,95%出租率時月租金1900萬;若跌到93%,看似只空2000㎡,但撤離的往往是300元/㎡的高租金商戶,實際月租金暴跌至1740萬元,租金缺口達160萬元,是面積缺口的2.67倍。
2.固定成本像塊“滾石”,空置率越高壓力越大
不管開不開店,商場每天都在燒錢:10萬㎡項目年能源費500萬+、維保1400萬+、人員工資800萬,這些成本不會因空鋪減少分毫。當出租率從98%跌到92%,每平米固定成本從30元飆升至37.5元,相當于每平米毛利直接吃掉1/4。更致命的是物業費欠繳率同步攀升,2024年數據顯示,出租率低于95%的項目,物業費回收率平均下降22%。
3.資本估值“膝蓋斬”,比租金損失更可怕
REITs市場有個潛規則:出租率每降1%,估值直接打99折。一個20億估值的標桿項目,因出租率從96%跌到93%,次年估值直接縮水1.2億,相當于白干3年租金。更嚴重的是融資鏈斷裂:銀行授信額度與出租率嚴格掛鉤,低于95%直接進入次級資產名單,貸款利率上浮15%,授信額度砍掉30%。多少項目不是死在租金,而是倒在資本斷供的黎明前?
從“網紅打卡地”到“空鋪展覽館”
商業生態如何崩塌?
95%是商業生態的“臨界水位”,低于這個數就會觸發系統性崩潰。
你以為多空幾家店只是視覺問題?商業生態就像熱帶雨林,物種多樣性低于臨界值就會全盤崩塌。
1.消費者動線被“腰斬”,游逛體驗斷崖式下跌
人類潛意識里對“空鋪密度”極其敏感:95%出租率時,每層平均空鋪≤5個,消費者動線完整流暢;一旦跌到93%,每層空鋪達8-10個,尤其是零售黃金樓層(2-4層),每隔50米就出現閉店圍擋,游逛時長直接縮短40%,連帶餐飲、娛樂客流同步暴跌。
2.品牌級次“自由落體”,陷入招商惡性循環
為填鋪不得不降低門檻:原本拒之門外的快閃店、特賣會、非連鎖品牌大量涌入,租金直接砍半(從200元跌到80-120元)。更致命的是品牌調性崩塌——當奢侈品店旁邊出現十元店,高端客群用腳投票離場,形成“好品牌撤離-招不到好品牌”的死循環。一個二線城市標桿項目,出租率跌破95%后1年內,連鎖品牌占比從75%暴跌至42%。
3.運營成本“拆東墻補西墻”,陷入服務降級陷阱
為彌補租金缺口,最容易動手的就是推廣費和物業費:推廣預算砍30%,營銷活動從每周1場變成每月1場;空調溫度調高2℃、衛生間保潔頻次減半。別小看這些細節,消費者能清晰感知“商場變low了”,客流轉化率每季度下降15%,最終形成“空鋪多-體驗差-客流少-更空鋪”的螺旋下墜。
資本用腳投票
出租率破95%等于打開“衰退開關”
在資本市場眼里,出租率就是項目“心電圖”,低于95%就是重癥預警。
1.租戶談判權逆轉:從“挑品牌”到“被品牌挑”
高出租率時,項目方掌握絕對議價權,不僅能鎖定5年以上長約,還能每年按5%漲租;一旦低于95%,劇本徹底反轉:連鎖品牌集體要求降租10%-15%,否則到期不續約;甚至出現“反招商”現象——品牌方帶著苛刻條件(免租期延長至18個月、租金分階段遞增)挑項目。
2.資管機構的“一鍵拉黑”機制
REITs發行有明確紅線:出租率連續2個季度低于95%,直接失去入池資格;私募基金更現實,盡調時發現出租率94%,估值直接打8折,還要求附加“3個月內補滿鋪”的對賭條款。最殘酷的是行業聲譽傳導:一個項目因出租率問題,可能導致整個集團在資本市場的信用評級下調,后續拿地融資成本普遍增加。
3. 惡性循環的自我強化:越空越難,越難越空
商業地產存在強烈的“馬太效應”:高出租率項目能拿到低成本資金、吸引頭部品牌,形成“優質資產-優質租戶-高租金”的正向循環;反之,低出租率項目陷入“借高息貸款-招低端租戶-租金上不去”的泥潭,數據顯示,出租率低于90%的項目,二次招商周期比正常項目延長3倍,空置成本每年吞噬12%的資產價值。
給商業地產人
的3條生存建議
1.建立“95%預警機制”:每周監控重點樓層(尤其是2-4層)出租率,對租金前20%的品牌建立專屬預警檔案,提前3個月介入續約談判。
2.重構空鋪應對體系:摒棄“撿到籃子都是菜”的填鋪思維,預留5%的面積作為“品牌緩沖帶”,寧可短期空置也要堅守品牌級次。
3.從“二房東”到“生態構建者”:95%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通過主題街區運營、會員體系深耕、數字化導流,讓高出租率轉化為高客流轉化率(行業 TOP10項目證明:95%出租率+35%復購率,才能真正抵御周期波動)。
你的項目正在“過篩子”。
2025年的商業地產,正在經歷一場殘酷的“95%大考”。這不是簡單的出租率指標,而是檢驗項目運營能力的試金石——能不能守住優質品牌基本盤?能不能在壓力下維持運營品質?能不能給資本市場穩定預期?
當行業平均出租率跌到92%,你的項目是成為那5%的安全區,還是掉進95%以下的危險區?答案,藏在每天的招商報表里,寫在每個租戶的續約合同中。
現在,請打開你的運營報表,看看出租率數字——這不是一串數字,而是項目的生命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