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近年來,區應急管理局通過“實戰演練+創意宣教+數字賦能”三位一體模式,探索出一條新時代防災減災的“金東路徑”,守護著山水田園的平安底色。
硬核演練淬煉應急本領
“報告總指揮,東陽江水位暴漲,已超過警戒水位,請指示。”“立刻啟動Ⅱ級應急響應預案,通知各單位立刻趕赴現場。”5月9日,我區防汛防臺綜合應急演練拉開帷幕,模擬極端天氣引發的流域性洪水災害場景。
演練現場,無人機編隊升空,紅外熱成像鏡頭掃描著每一處可疑區域,實時回傳的畫面精準定位“被困群眾”位置。同時,沖鋒舟和救生艇迅速駛出,朝著被困人員全速前進,救援隊員半跪在舟頭,拋出帶繩救生圈。
“一號火點已定位,目標鎖定,裝彈,發射……”日前,在我區森林防滅火實戰演練現場,伴隨著一連串指令,地面固定式滅火彈與空中多旋翼無人機協同作戰,載重無人機、滅火彈發射器等新型裝備組成“空中交響”。全過程行云流水,充分展現了“空中偵察-精準打擊-地面清剿”的立體化作戰模式。
除了防臺防汛、森林防火演練,我區還積極開展地震逃生演練。演練現場,隨著警報聲響起,市民們紛紛伏低身姿快速離開建筑物,跑到樓下空曠安全地。“自己體驗和站旁邊看感覺真是不一樣。親身實踐了以后,這些逃生知識都牢牢記在我腦海里了。”參與逃生演練的市民李先生說。
防汛搶險、森林滅火、緊急疏散……豐富多樣的實戰化演練在我區接連上演。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我區已開展各類演練20余次,覆蓋防汛、防火、地震等6大災種。“演練不是‘花架子’,而是通過實戰錘煉,確保應急隊伍和市民在災害面前做到保持鎮定、快速反應、有效處置。”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次演練后,局里都會組織“復盤會”,針對演練中出現的細節問題建立整改清單。
創意宣教讓防災意識浸潤日常
近年來,區應急管理局創新開展“場景化嵌入、生活化傳遞、全民化參與” 防災減災教育實踐,讓防災減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
“哇,是森林消防志愿跑團,速度好快”“在青山綠水間奔跑,在這么美的風景中了解森林消防知識,真是讓人印象深刻”……3月16日,2025金漪湖·浙江半程馬拉松團體賽在金漪湖畔啟幕,區應急管理局將森林防火宣傳嵌入賽事,通過“志愿跑團+裝備路演+情景課堂”多維發力,讓現場跑者和觀眾在運動激情中筑牢森林消防意識,實現“跑一場馬拉松,上一堂防火課”的宣傳效果。
“您的外賣已送達,隨餐附贈《家庭防災手冊》,記得檢查燃氣閥門哦。”今年,區應急管理局創新宣傳載體與傳播模式,充分利用外賣員和快遞員走街串巷的工作特點,攜手美團、快遞企業開展“防災減災進萬家”活動。外賣騎手和快遞小哥化身“移動宣傳員”,將印有防汛防臺、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冊隨餐品、包裹精準送抵居民手中,推動防災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最好的安全宣傳,就是讓群眾在不知不覺中把安全知識記在心里、用在實處。”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正在悄然筑牢全區防災減災的思想堤壩。
“送一個快遞,發一張宣傳冊,可能就多救一條命。”快遞員王華告訴記者,“現在遇到居民樓電動車違規充電或是在樓道堆雜物,我都會主動提醒。”
據了解,今年以來,區應急管理局開展各類災害風險基本知識和防范應對技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3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
科技賦能夯實防災減災基礎
防災減災,預防先行。
汛期已至,連日來,區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深入轄區重點區域開展 “拉網式” 巡查,手持探測設備對河流堤壩、山體邊坡等關鍵部位進行細致檢測,密切關注水位、地質變化情況,及時排查隱患,確保安全度汛。
“防災減災,首先要做好預防工作,要將每一項防范措施落實到每個細節,把災害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做好實地巡查的同時,我區積極推進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數據更新工作。區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深入分析轄區實際情況,進一步查明重點區域抗災能力,更新自然風險普查基礎數據庫數據1028條。
預防工作扎實推進,應急保障也不斷筑牢。區防減救災辦組織修訂《金東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12個鄉鎮級地震應急預案,進一步健全應急預案體系,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正推動‘傳統預案’向‘數字預案’轉型,通過數字化技術讓災害發生時資源調度精準到分鐘。”據悉,依托防汛防臺在線平臺的動態數據更新、應急指揮調度平臺的全種類監測預警數據融合,以及覆蓋全區所有行政村的應急廣播系統,我區已構建起上下貫通、反應靈敏的災害預警網絡,真正打通了預警信息傳遞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我區還將科技力量貫穿于防災減災全鏈條。翻開我區應急裝備清單,各型無人機、智能滅火彈發射器、應急排澇車等“硬核”裝備格外亮眼。一個個充滿科技感的新型防災救災裝備,讓青山綠水充滿“安全感”。
在基層應急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區同樣穩扎穩打。據悉,區應急管理局已完成全區301個避災安置場所建設工作,全面梳理匯總全區避災安置場所的物資儲備情況,對場所內老化物資進行補充更新。(作者丨廖怡晴/文 李方政 王郅睿/攝 來源丨金東區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