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人們對于身體健康的理念呈現出多元化、科學化與個性化的特點,而醫學科普,是一項將專業醫學知識轉化為大眾易于理解的信息的過程,其對于個人健康、社會發展乃至國家公共衛生體系都有深遠影響。
點擊播放視頻
5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護士節,我們特意請來了上海市瑞金康復醫院護理部主任陳俊彥,聽聽她的“工作經”。
陳俊彥進入臨床護理工作至今,從一名普通的護士到護士長再到護理部主任,29年的護理工作見證了她的成長。除了日常護理管理工作外,陳俊彥帶領團隊深耕醫學科普領域,更是取得了國家級科普獎項,在她的帶領下,護理部人人寫科普,并在醫院公眾號開設“康護驛使”專欄,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為瑞金康復醫院在科普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談及獲獎作品《食之有味—好吃不要“管”》,陳俊彥認為,民以食為天,而吞咽障礙作為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存質量。
陳俊彥日常工作中(右一)
據陳俊彥介紹,作品以手繪畫視頻的形式講述了一位老奶奶突發腦梗,并發吞咽功能障礙后的護理注意事項。視頻用生動直觀的方式,告訴吞咽障礙患者正確的進食體位與姿勢、食物的調配及進食技巧等相關護理知識,幫助更多有著同樣困擾的患者擺脫胃管束縛,早日回歸美好生活。“創作時最大的難點在于選題,最終選擇了吃,這樣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容易產生共鳴。”
說到作為護理部主任,如何帶領團隊提升醫學科普能力時,陳俊彥說,除了選派骨干外出 參加各類科普訓練營外,提升表達能力與創作技巧。她還鼓勵護士積極參與義診和科普活動,了解民眾需求,從中獲取科普創作的靈感,為百姓提供優質豐富的科普內容積累素材。
陳俊彥日常工作中(左二)
記者了解到,在《食之有味—好吃不要“管”》獲得全國科普獎項后,其科普作品已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以助更多患者早日回歸美好生活。 對于未來,陳俊彥表示,會繼續挖掘康復護理的一些熱點及難點,把科普內容做細、做實,讓更多人關注康復護理,了解康復護理。
最后,祝愿我們的白衣天使們,護士節快樂!
記者 / 張益 陳露
編輯 / 孫沖
視頻 / 張益 陳露
資料 / 上海市瑞金康復醫院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