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8天。賴清德就已經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一周年了。
可在這一年的時間里,賴清德不僅沒有帶領臺灣越來越好,反而讓島內一片烏煙瘴氣。
現在賴清德和民進黨也是越來越囂張,最近更是接連有了不少小動作,試圖向大陸攤牌挑釁。
那么賴當局最近又做了什么?
近期臺灣的一系列動向引發外界廣泛關注,賴清德當局的多項舉動被輿論質疑存在政治意圖。
5月10日臺陸委會對中俄聯合聲明中涉及臺灣的內容作出激烈反應。
據聯合早報報道,陸委會發布聲明否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表述。
這種論調隨即引發歷史學者反駁,有專家指出臺灣同胞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當年同樣為抗擊侵略者付出巨大犧牲,如今刻意割裂歷史的做法令人唏噓。
與此同時臺灣前領導人蔡英文的歐洲行程引發揣測。
結束對立陶宛、丹麥的訪問后,這位已卸任的政治人物突然宣布轉往英國,而且還是在賴清德的授意下才去的。
據臺灣媒體報道,蔡英文將與英國政界人士會面,并參與多場學術交流。
在民間交流層面,兩岸宗教活動也遭遇障礙。
福建泉州富美宮計劃在臺灣進行宗教巡境活動期間,臺陸委會以“未提前申報”為由展開調查。
據其官網聲明稱已派員全程稽查,并威脅“依法嚴格查處”。
當地信眾對此深感困惑,有宮廟負責人表示,兩岸民間信仰本屬同源,不應被過度政治化。
更耐人尋味的是,臺行政機構官網悄悄修改了人口數據表述。
原先明確標注的“漢人占總人口96.4%”已被改為模糊的“其余人口占96.2%”。
國民黨民意代表直言,這種文字游戲實質是要切割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如果不認同漢族身份,難道要自稱火星人?”
相關修改被批是“網頁臺獨”,用技術手段實施“去中國化”。
這些看似分散的事件存在內在關聯。
在司法領域針對特定人士采取非常規手段,在國際場合尋求存在感,在文化層面淡化歷史淵源,以及在民間交流設置障礙,種種動作形成某種政策閉環。
正如島內學者分析這些做法可能意在通過多維度操作,逐步構建所謂“去中國化”的社會認知。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歷史事實不容否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
當前形勢下更需要警惕任何割裂民族情感、破壞和平發展的行徑。
正如大陸方面多次強調,只有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才能確保兩岸關系行穩致遠。
可是賴清德卻絲毫不顧及島內,依舊堅持“鏟除異己”,柯文哲就是一個證明。
兩人原本是政治對手,結果賴清德在坐上領導人的位置后,就開始對柯文哲展開了“追殺”。
從被拉進看守所,即使柯文哲交了錢,檢方還是會再次將他抓進去。
還有島內鬧得沸沸揚揚的大罷免行動,更是賴清德清除異己的行為表現。
為了提高綠營在立委中的比例,賴清德不惜發動大罷免,試圖將藍營的三十多個民代拉下來。
目前在賴清德斗個不停的狀態下,島內已經變得格外混亂了。
尤其是最近這4種行為,更是直接將兩岸關系越推越遠。
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進黨內部也有對賴清德不滿的人存在,洪奇昌就是一個。
臺灣政壇近日掀起波瀾,民進黨內部傳出不同聲音。
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日前就公開發文對其昔日門生發出警示。
這場跨越黨內的公開喊話,意外撕開了民進黨高層矛盾的一角。
據多家媒體報道,這位被稱為“知陸派”的民進黨元老連續提出四項關鍵建議。
他提醒行政部門要注意控制力度,避免在兩岸問題上做出過度刺激的舉動,尤其要防范意外摩擦升級成軍事對抗。
針對特朗普政府近期提出的多項爭議性要求,他主張整合政商界力量共同應對,而不是單方面妥協。
在談及島內政治環境時,他特別強調要緩和黨派斗爭,將精力集中于民生經濟議題。
最后他著重指出兩岸關系需要維持基本穩定,不能讓外界認為臺海動蕩的導火索握在臺灣這邊。
洪奇昌的建言幾乎每項都直指當前施政痛點。
作為曾經參與兩岸事務的資深人士,洪奇昌比多數黨內同僚更清楚紅線所在。
他當年參與推動兩岸經貿往來,如今卻目睹自己栽培的后輩在截然相反的道路上疾馳。
不過現實狀況似乎并不樂觀。
洪奇昌的逆耳忠言在當前的權力結構下很難產生實質影響。
自認獲得民意授權的賴清德團隊,近期反而在多個領域展現更強硬姿態。
從密集的法案推動到爭議性人事安排,種種跡象顯示其并未打算調整既定路線。
島內最新民調顯示,超過六成民眾最關心的依然是物價、就業等民生問題。
當政治人物沉迷于意識形態操弄時,普通民眾更在意的是荷包縮水和未來出路。
這種民意溫差,或許正是洪奇昌呼吁聚焦經濟民生的現實依據。
賴清德看不見島內民眾的呼聲,上任以來就不停的斗,然而島內的民生卻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現在賴清德又有了多個舉動,試圖分裂我們的國家。
只能說這樣的行為最終一定會讓賴清德受到應有的懲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