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9日中美談判開始之后,外界對于這場談判就抱有極高的期待,均認為這會是中美中場休息的一個契機,而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沒有參加談判,但他所釋放出來的一系列積極信號,也讓外界對這次談判充滿信心。
結果自然也是喜人的,在5月12日中美雙方達成一致共識,發布了一項新的聯合聲明,將雙方的關稅降低到了4月2日加稅之前的地步,均撤回了91%的關稅,但同時又加了10%的對等關稅,為談判留足了余地。
但令人感到疑惑的一點,先前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極其強硬,不止一次的表示要求中國先向美國“打去電話”,美國才會與中國進行談判。
但事到如今,現實卻又是美方主動找的中國談判,并且把姿態放的并不高,出現了180度的大轉變。那么問題就來了,究竟是什么讓特朗普的對華態度,在短時間內出現如此巨大的轉變?這背后又暗藏了多少的細節?
北約創始人怒批美國
事情的真相,極有可能與西方國家近期所發布的一則報告有關。
根據英國路透社在5月12日的報道稱,全世界對于美國的看法,在過去一年時間當中出現大幅惡化,以至于在一些民眾看來,美國遠遠比中國要“討厭得多”。
報道進一步指出,在一份由民間公司起草的相關報告當中,采訪了全球約11萬人,涉及了100個國家,可得出的結論令人驚嘆。
據悉,在100個國家當中,有多達82個國家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看法呈負面,而中國的“厭惡度”卻只有44個國家,幾乎是美國的一半,且美國的“凈認知度”出現直線下滑,從去年的+22%跌落到今年的-5%,而中國則從+5%上升到+14%。
至于說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身為北約創始人之一的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表示,特朗普引發了全球貿易戰,并且還在白宮怒斥澤連斯基,引發了盟友關系的破裂,讓“敵人”更加膽大妄為。
拉斯穆森強調,在這一大背景下,就連像他一樣“一生崇拜美國及其所代表的人們”,也對美國改變了看法,而這“并不奇怪”。
顯然,在拉斯穆森這樣的“北約鐵桿”看來,美國的濾鏡已經破碎,過去幾十年來積攢下的良好口碑已經全面崩壞。
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
而特朗普之所以“自毀長城”,背后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如今的美國國力加速衰退,已經難以承擔起所謂的“全球責任”,但卻又要維護自身的全球利益,彌補自身巨大的財政虧空與工業真空,這就導致像特朗普這樣的“孤立主義者”成功上臺,對全世界進行“敲骨吸髓”,妄圖在全球其他國家的尸骨上“再造美國”,這也是特朗普發起貿易戰的初衷。
可事實卻又是,特朗普連身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都奈何不了,向來忠心耿耿的日本也與白宮唱反調,歐盟更是直接把反擊牌擺在來桌面上,直接讓特朗普的計策變得不上不下,既無法后退一步全面撤銷關稅,又無法前進一步讓美國“大吃一口”。
而從這件事上我們就能看出,過去幾十年來的全球化思潮已經深入人心,就算是曾經帶頭全球化的美國扛起“反旗”,也難以一呼百應,唯一的結果只會說形成一個“環美國”的新全球化體系,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