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鬼餐廳越來越難做了。
近兩年,窮鬼系列餐廳是當之無愧的頂流,不管什么菜系蹭上低價的邊就能成為排隊王。
但熱鬧背后,越來越多窮鬼餐廳現原形了。
有的增收不增利,南城香2024年的利潤下降了35%,只能從小地方摳錢:紙巾改為集中懸掛,自助火鍋的蔬菜不再免費。
有些爆改窮鬼后先窮死了自己,全網都在吹的2元面包,開始出現倒閉潮。有的品牌90%的加盟店都不賺錢。
由此可見,窮鬼生意雖好但想做好并不容易。
但有家火鍋店靠著人均50元吃撐的窮鬼火鍋,不僅開了400多家直營店,還火了整整25年。
最逆天的是,這家店在吃頓火鍋人均百元、且年年漲價的情況下,它的素菜2塊一盤、葷菜10塊一份,鍋底比奶茶都便宜,且還接連降價。
它就是江西的季季紅,被當地網友稱為“火鍋界的蜜雪冰城”。
越來越多“窮鬼餐廳”原形畢露,季季紅憑什么爆火25年?
江西最牛窮鬼火鍋,
連海底撈都躲著走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餐飲爆款:淄博的烤串、天水麻辣燙、長沙的臭豆腐。
江西最為人熟知的是南昌拌粉,但季季紅卻靠火鍋成了江西的地頭蛇。
社交平臺上的網友已經把季季紅捧成了江西之光,無論是在南昌還是景德鎮的旅游攻略中,都能在必吃榜里看到季季紅。
游客把季季紅當作打卡美食,本地人吃了24年,也快把季季紅吃成自家食堂。
對于不少江西本地人來說,季季紅可能貫穿他們的一生,有人從相親吃到結婚,最后一家三口去吃。
有江西網友夸張地表示:感覺季季紅已經把江西人的胃都洗了一遍。
最牛的是季季紅所到之處,壓根沒有其它火鍋店的生存空間。
就連開遍全國的海底撈,都要避其鋒芒,這點從數量上就能看出:江西周圍的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海底撈數量最少也有40多家,多的開了上百家,但江西的海底撈只有24家。
季季紅稱霸江西,是火鍋有多好吃?還是服務有多好?
答案都不是,季季紅搞定江西的秘訣就一個:極致低價。
如今火鍋市場上,窮鬼系列火鍋并不少見,但大多是呷哺呷哺式的小火鍋或是自助小火鍋。
但季季紅卻是實打實的大火鍋,份量、鍋底、小料都向大火鍋看齊。
季季紅店里的物價,仿佛夢回十幾年前。
在吃頓火鍋人均一百的大環境下,季季紅的鍋底只要16元,相當于一杯奶茶錢,小料是不要錢的。其它的配菜更是低到個位數,素菜2塊起,10塊出頭就能吃一盤肉。
眾所周知,酒水飲料是餐飲店盈利的大頭,但季季紅卻有1塊的礦泉水、2塊5可樂和8元一扎的鮮榨西瓜汁。
在季季紅就算胃口再大的人,50塊也能吃到飽,就算吃不飽也有免費的冰粉和冰激凌接著。
季季紅能把價格做得這么狠,并不是跟風窮鬼系列,而是從開業起就這么便宜。
2001年的南昌人均工資僅300元,吃一頓火鍋要三四十元。創始人周弘瞅準想做個老百姓吃得起的火鍋。她大膽盤下600平米的店面,開出當年南昌最大卻最便宜的火鍋店。
當時的季季紅堪稱“窮鬼餐廳鼻祖”,24年前已經喊出“5元管飽,10元管好”的定價,最貴牛肉5元/份,最便宜菜品5毛,算下來比街邊的麻辣燙還便宜。
靠著極致低價,季季紅開業第一年就吸引了10萬人,成為南昌街頭的現象級消費地標,最火的時候連員工宿舍都改成攤位。
窮鬼餐廳的“破產魔咒”,
全被她解決了
過去一年,窮鬼系列大熱,各種各樣的業態和形式層出不窮,但隨著時間流逝,不少窮鬼餐廳原形畢露,他們或關門倒閉,或咬牙死撐,有的還被扒出各種坑人套路。
只有一些家底厚的連鎖品牌,也是一邊靠窮鬼系列引流一邊從其他方面摳利潤。
這些窮鬼餐廳撐不下去,歸根結底都是低價低不起。反觀季季紅25年不漲價,還靠著2元的土豆年營收20億。
最關鍵的是,季季紅開了400多家店全是直營模式,并沒有靠加盟賺錢。
不靠資本和加盟發家,季季紅到底是怎么悶聲發大財的?
1.織網式開店,開得越多越省
季季紅能把火鍋開成江西特產,除了低價還有個殺招:在江西人面前瘋狂刷臉。
截止到目前,季季紅已經開了466家店,這個數量和海底撈、呷哺呷哺等連鎖品牌相比差很多,季季紅厲害在這些店97%都開在江西,連鄉鎮都有店。
在江西街角看到季季紅的概率,比奶茶店還大。
在同一商圈甚至能看到4-5家店“背靠背”營業,就連同一商場同一樓層都能找到2家店,門店密度堪稱“火鍋界便利店”。
如果一家排隊的人太多,那你轉身走幾百米就能再找到一家,上一個這么密集開店的還是長沙的霸王茶姬。
按照正常經營模式,店面離得太近必然會搶生意,但季季紅算的是另一本賬。
在織網式開店的背后,季季紅實現了“越密集,越省錢”的良性循環。3公里配送圈內物流成本遞減5%,損耗率僅5%。
如今,在火鍋連鎖領域,自建食材基地和供應鏈都是基操,季季紅比他們多省了一步,把供應鏈控制在3公里范圍內,主打一個能省則省。
2.薩莉亞的忠實學徒,擠毛巾式省錢
季季紅能25年不漲價,有個絕殺理念:與其追求利潤,不如消滅低效。
這個理念的首創者是薩莉亞,就是通過在能耗、人效、品控上做“毫米級優化”,用高效來省錢。
為此,季季紅的團隊每年都要去日本薩莉亞,學習怎么在細節擠出錢來。
季季紅和薩莉亞一樣,把后廚空間壓縮到極致。80公分操作間距,讓員工一個轉身就能完成取料、備餐等全流程;醬油醋等調料瓶必須透明,方便員工及時添加;智能備餐架必須根據菜品高度嚴格定制。
除此之外,季季紅還融合了自助餐和薩莉亞的長板,連服務員都省了,直接讓顧客吃自助火鍋,從買單、選餐到取餐幾乎全程自助。
為了省下服務、算賬的時間,季季紅連調料、甜品、餐位費都免了。
這套操作下來,季季紅能從人工和房租上省下35%。用戶自助不光省錢連翻臺率高達7次/天,遠超行業平均的3次。
靠著這套省錢大法,季季紅不僅將“窮鬼火鍋”貫徹到底,去年還兩次降價。
火爆25年不翻車,
背后還有一把利刃
最近幾年,餐飲行業并不好干,2024上半年,全國105.6萬家餐飲企業倒閉,是2022年的兩倍。
餐飲市場舉步維艱一方面是市場已經飽和,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太容易“喜新厭舊”。
這兩座山逼得很多老品牌,為了利潤狠心自宮。比如呷哺呷哺,這些年一邊轉型中產,一邊悄悄漲價,結果不但得罪了用戶還連年虧損。
25年只在江西開店,按理說就算再便宜,當地人也有吃膩的那一天。
然而事實是季季紅不僅店店爆滿,復購率還超80%。去年,其在一年開店80家的情況下,還保持單店平均營業額同比增長3%的增速。
以“窮鬼火鍋”爆火的季季紅,看似贏在了低價,實則是讀懂了年輕人。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定律,在餐飲行業依然適用,2025年餐飲行業的生死局就是搶人大戰。
現在越來越多老品牌先失寵于年輕人,繼而被時代拋棄。
為了持續吸引年輕人,季季紅把自己逼成了“網紅店永動機”。
從2020年底,季季紅開始折騰自己的門店,新的門店一改過去紅色白字的裝修,把各種顏色往店里塞。
于是過去幾年,江西各地時不時就冒出一家網紅店,紅黃藍綠都有,色彩怎么大膽怎么來。雖然他們顏色不同、主題各異,卻都有個共同的名字:季季紅。
可以說季季紅憑一己之力,扛起了江西的網紅店KPI。
季季紅新開的網紅店,很多都戳在年輕人的審美點上,什么火做什么。既有走在時尚前沿的“Tiffany季季藍”,也有綠植環繞的“山野風”,更有賽博朋克感的“宇宙迪斯科店”,每次新店開張都成了年輕人的“打卡圣地”。
數據顯示,季季紅主題店顧客自發拍照分享率高達72%,遠超普通門店的35%。
季季紅雖然全程自助,沒有海底撈式服務,但年輕人吃火鍋在意的“口碑錨點”,季季紅卻相當重視。
季季紅創始人周弘曾坦言,她在店里最喜歡的兩件事:一是給顧客加湯;二是給顧客送小禮物。
這兩個件事都能最大限度界接觸用戶,并了解他們的需求。
季季紅店里每個員工進店都要知道“牛蛙稱重”的故事。起因是周弘在給顧客加湯時,聽到有人開玩笑“這牛蛙賣相顯瘦”。
周弘現場稱重發現,單只牛蛙僅108克,不足標準的一半。于是她親自蹲守在后廚,監督從宰殺流程到冷鏈運輸全過程,最終確立“250克活蛙標準”。
如今季季紅的牛蛙,是店里的爆款菜,因為主打現宰,每只牛蛙端上桌時還在動。自此,這個被顧客戲稱為“會跳舞的牛蛙”成為爆款產品,單品復購率提升56%。
隨著年輕人的需求多元化,他們希望選的餐廳不僅價格要足夠低,品質還不能落下。
現在很多“窮鬼餐廳”之所以短命,就是沒把好品質關。
季季紅能火25年不翻車,很大原因是它能持續搞定年輕人,不管是本地年輕人,還是外地來旅游的年輕人。
網紅打卡地+質價比兩個buff疊加,才能成為讓用戶超預期的窮鬼餐廳。
品牌路走的寬窄,從不取決于地域,而是品牌格局。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