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味到底是什么味?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有很多人評價河南菜的一個標準就是“入味”。調料要充分融入食材,形成比較和諧統一的口感。
或許,入味就是河南味的一個標準。
5 月 6 日,金星啤酒正式推出中式精釀·冰糖葫蘆啤酒。據介紹,這款冰糖葫蘆啤酒以中國傳統小吃冰糖葫蘆為靈感源泉,精心挑選山楂、洛神花等天然食材,借助低溫發酵工藝,最大程度保留原料的果香酸甜,再搭配特種麥芽帶來的焦糖風味,完美復刻出冰糖葫蘆酸甜酥脆的豐富層次感。
冰糖葫蘆啤酒,是將啤酒“中國化”的一個標志,也是為啤酒“入味”的一大創新。
但很多人認為,4月25日發布的荊芥啤酒才是河南味的中式精釀啤酒。當天,金星推出新品荊芥啤酒,解家河南菜推出新菜南灣魚頭泡飯,讓顧客感受到了河南式創新的天馬行空。
(如果說冰糖葫蘆啤酒是典型的中國味,那么荊芥啤酒更有河南味)
荊芥啤酒,南灣魚頭泡飯,很有河南味。
01
入味:河南式創新的出發點
創新,是這個時代的命題。
如何創新?金星啤酒和解家河南菜的答案是:從顧客的需求出發。
“什么元素能代表河南味道?80%的消費者的回復是‘荊芥’。”4月25日的荊芥啤酒發布會上,金星啤酒營銷中心總經理呂曉朋表示。經過幾個月的研發,金星啤酒推出了河南味的中式精釀啤酒—荊芥啤酒。之前,金星已經先后推出茶葉啤酒,有毛尖、普洱、茉莉花茶、烏龍茶等多種口味,讓舶來品啤酒有了中國的味道。
解家河南菜創始人解忠杰介紹了南灣魚頭泡飯的研發過程:“究竟客人他吃這個魚頭的時候,它和什么搭配?是更有感覺?是更入味?所以我們發現魚頭那個汁濃濃的,那個汁和米飯泡在一起,它是最佳拍檔。”研發這道菜的出發點很明確:讓顧客享用到南灣魚頭最精華的部分—魚唇和魚腦。
(為了讓顧客更好地享用魚頭,解家河南菜研發出了南灣魚頭泡飯)
從顧客的需求出發,金星啤酒和解家河南菜都在想辦法發現顧客的“真需求”,發現顧客的深層次需求。“焦糖布丁”理論認為,顧客的“真實需求”很難從調研數據中發現,需要明白顧客“要完成的任務”。
沒有顧客要求金星研發茶啤,但金星很明白顧客需要的是中國口味、河南口味的啤酒,天馬行空地研發了茶啤等一系列中式精釀啤酒,荊芥啤酒更是中式精釀啤酒的進一步升華。
也沒有顧客對解家河南菜提出南灣魚頭泡飯的需求,但解家河南菜明白顧客想吃出更好的河南味,先后7次升級,讓魚頭更入味,拿出了南灣魚頭泡飯這道菜,把南灣魚做出了新味道。
入味,讓河南味融入啤酒,讓河南味融入美食,讓顧客品嘗到真正的河南味道。金星啤酒和解家河南菜都在絞盡腦汁地創新,說不定會有不少別出心裁的創新,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02
融合:河南式創新的方法論
如何入味?如何讓美酒、美食都有河南味?
河南人的哲學是融合,是同化。河南人在歷史上很善于這一點,天南海北的好東西變成河南特色,比如嗩吶。從域外進入中原地區的食材并不少,黃瓜、芫荽、胡蘿卜、大蒜、荊芥等等。你沒看錯,大蒜和荊芥都是從域外傳入中原地區的。
河南人離不開的荊芥,實際上是羅勒的一種。羅勒原產于亞洲熱帶地區、非洲和太平洋島嶼,被認為是“藥草的國王”,在中國也被叫作九層塔。大約公元前300年左右,羅勒跟隨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而史書記載的時間大概是西漢時期。到了現在,羅勒已經成了河南味道的象征。大蒜則要晚一點,公元前139年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大蒜、黃瓜、胡蘿卜等多種農作物。如今,大蒜已經是河南餐桌上離不開的“面條伴侶”:吃面沒有蒜,味道少一半。
(荊芥、大蒜都是外來作物,卻成為河南味道的象征)
對于外來元素,河南人的態度向來是融合,把它同化,變成河南人自己的東西。
金星啤酒的研發也離不開河南人這種善于“融合”的氣質。河南人喜歡什么都“河南化”,火鍋來了河南也得下面。啤酒本來是舶來品,是一種麥芽味的酒精飲料。但河南人總想做出適合河南人體質的啤酒,于是有了荊芥口味的中式精釀啤酒。金星啤酒營銷中心總經理呂曉朋講解了荊芥啤酒的層次感:“前調是酒花的明亮,中調是薄荷般清涼的愉悅,后調是層次感。這種層次感呢,第一是草本的口感,第二是回甘。當然這種回甘呢,第一是荊芥的回甘,第二是酒的回甘,就是它在這個麥芽發酵以后產生的一種感覺。”
(金星啤酒營銷中心總經理呂曉朋:荊芥最能代表河南的味道)
呂曉朋還透露了研發的一些細節:“中式精釀我們拋棄了過去什么德國酵母、比利時酵母。它不但貴,還沒有我們中國的一些特色。所以我們自主培育研發的這個酵母,融合了我們中式的食材,河南的文化,最終讓它有一個好的呈現。”洋為中用,以中為本,金星啤酒的研發思路非常清晰。
解家河南菜多道菜品的研發,也是“融合”這種河南氣質的典范。比如本次發布會推出的南灣魚頭泡飯、酥不膩烤鴨、荊芥響油鱔絲。魚頭泡飯并不是典型的河南吃法,解家河南菜發現魚頭的湯汁和米飯比較搭,容易入味,就研發了這道河南味的魚頭泡飯。一經推出,南灣魚頭泡飯就成了絕對爆款,93.94%的用戶打5分(5分為滿分)。酥不膩烤鴨是典型的京味烤鴨,推出后90.91%的顧客表示“很滿意”。(以上數據均來自《解家河南菜&金星啤酒聯名發布會問卷分析報告》)。而荊芥響油鱔絲則是濃油赤醬的上海本幫菜,也出現在解家河南菜的餐桌上。解家河南菜在菜品創新上向來不拘一格。
(解家河南菜相信:好吃高于一切)
解家河南菜創始人解忠杰表示:“我們的菜品一定要進化,好吃高于一切。”好吃,是解家河南菜研發的核心。融合各類元素,融入河南味,都是為了好吃,讓河南人喜歡吃。就像河南人的氣質,追求內在而非外在,做菜看味道,做人看人品。
荊芥啤酒、南灣魚頭泡飯,都是河南人研發思路最鮮活的體現,把天南海北的好東西都融合到河南人對美食的想象里。就像大蒜、荊芥一樣,它們都是外來物種,卻最終成為河南人離不開的味道。
03
匠心:河南式創新的落腳點
把河南味道做出來,需要的是功夫,是匠心。
融合這個事情,就非常考驗匠心。面對各種“既要……又要”的要求,一不小心就會走彎路。只有足夠的匠心,才能把外來的元素充分融合,變成屬于河南的味道。
做出河南味的中式精釀啤酒,是個很考驗匠心的過程。荊芥啤酒選用了國內優質麥芽、啤酒花以及河南的特色食材荊芥作為原料,通過獨特的“1258”工藝精心釀造,確保了啤酒的口感純正、鮮爽。其中,“1”代表低溫慢釀,“2”代表無菌無氧釀造,“5”代表五段糖化工藝,“8”代表八天深冷循環,這些工藝共同成就了金星中式精釀啤酒的獨特風味。呂曉朋再一次強調:“沒有28天也就是一個月的釀造發酵,是絕對不能投入這個市場的。所以它的口味得到了充分地釋放,得到一個完全的一個滿足。”寧愿慢一點,也要好一點。這大概就是河南酒的氣質。
(荊芥啤酒,很適合河南人的體質)
河南菜同樣是個功夫菜,匠心菜。想把諸多元素融合一體,相互協調,既有層次豐富的口感,又不失食材原味,河南菜極其講究功夫。對食材和制作技藝比較嚴格,力求用普通的食材做出不普通的味道。29年來,解家河南菜遍尋河南優質食材,做出地道的河南味道。信陽的南灣魚、南陽的黃牛、溫縣的鐵棍山藥、南陽的醬牛肉、商丘的垛子肉、禹州的粉皮……都在解家河南菜的餐桌上展示河南的味道。比如南灣魚頭泡飯這道菜,就要用南灣湖的天然野生魚、雞公山礦泉水和山泉大米,別的食材可能做不出這種味道。多年來,解家河南菜把南灣魚升級了7次,南灣魚頭泡飯是最新的版本。或許,將來還會有更新更好的吃法。
(河南菜,大多是“功夫”菜)
河南酒、河南菜,離不開匠心。要入味,要融合,就離不開匠心,離不開把創意落地的匠心。
河南,不缺乏創意,更不缺乏匠心。
河南,就是這么實在。
結語:河南味,需要更“入味”
河南的飲食哲學,很講究“入味”。從杜康釀出的美酒、伊尹調和的羹湯,到張仲景捏出的月牙形餃子、宋五嫂流傳千年的醋溜魚,到當下的紅燒鯉魚、垛子肉……河南菜一直講究入味。食材和調料融為一體,和諧圓滿,成為味蕾的愉悅體驗。解家河南菜為了讓魚頭入味,干脆把魚頭剁塊,不再顧忌顏值。金星啤酒索性放出大招,讓荊芥味啤酒入味,麥芽香、酒香、荊芥香圓融一體。
(比起顏值,河南菜更重視“入味”)
為了“入味”,河南人遍尋天南海北的食材。不僅能用好本土元素,也擅長融入外來元素。大蒜、荊芥這些外來作物,早已成為河南人基因的一部分。就是啤酒,到了河南也得有河南味,2024年有毛尖啤酒,2025年有荊芥啤酒。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匠心。河南講究一個“功夫”。不管什么東西,沒有一定的功夫,河南人是不認可的。有了匠心,各種元素才能融為一體,成為河南獨有的味道。
(京味經典酥不膩烤鴨,也出現在解家河南菜的餐桌上)
河南酒、河南菜雖有小成,但任重道遠,需要更多的力量來為河南“入味”。
從業者應該對河南有信心。老祖宗留下了極其燦爛厚重的文化遺產,我們河南人又極其善于融合。一定能把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融合得天衣無縫,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新文化。就像我們在歷史上一直做的那樣。
河南味,會更加“入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