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號稱四代半戰機的‘陣風’是不是一架好戰斗機?”
“呃……這個問題挺復雜的,要看是誰用。”
“印度空軍怎么樣?”
“內什么,咱們還是談談世界和平的問題吧。”
■話雖然不好聽,但確實是實話。
“陣風”墜落
2025年5月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空戰,據報道雙方一共出動了多達125架戰機,經過多方面消息來源證實,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戰斗機使用“霹靂-15”超遠程空空導彈,至少擊落了一架印度空軍剛成軍不久的法國“陣風”戰斗機。
■在5月7日的空戰中被擊落的印軍戰機殘骸,據悉至少有1架“陣風”戰斗機損毀。
消息一出,國際軍事圈輿論大嘩。
本來法國達索公司研發的“陣風”雙發多用途戰斗機近年來在國際軍售市場屢屢斬獲大單,自本世紀初開始服役以來經過20年的艱苦開拓終于打開銷路,隱然成為除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35第五代隱身戰斗機之外的最佳選擇。
■印度空軍裝備的“陣風”戰斗機,被印度人寄以厚望。
就在2025年3月,達索航空剛剛宣布由于預計訂單需求旺盛,準備把“陣風”戰斗機的產量從現在的每月3架提升到2028~2029年的每月4架。然而,話音未落,“陣風”就在自己的第一次嚴格意義上的空戰對抗中在印度空軍手里出現了戰損,更為尷尬的是,它當時面對的是同代,甚至可能還略弱一些的巴基斯坦空軍殲-10CE和JF-17“梟龍”戰斗機,這不啻為對達索航空的當頭一棒。
■全副武裝的巴基斯坦空軍殲-10CE戰斗機,它在5月7日的空戰中使用“霹靂-15”超遠程空空導彈,至少擊落一架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斗機。
由于雙方都對空戰的具體過程三緘其口,外界暫時還無法了解實際情況究竟是怎么樣的。盡管第一次面對真正的考驗就折戟沉沙,必然會對“陣風”的聲譽造成不利影響,但就此全面否定它可能還為時尚早,因為一款戰斗機在實戰中的表現,與使用它的人密切相關。
例如世界公認的四代機翹楚美國雙發重型戰斗機F-15,也會在沙特王爺軍打擊也門胡塞武裝“拖鞋軍”這種看似牛刀殺雞的戰斗中,出現接二連三的戰損。當然,胡塞武裝不具備與F-15進行空中對抗的能力,這些F-15是被胡塞武裝并不先進的地空導彈系統打下來的。與之相對,F-15在美軍和以軍手里面對危險得多的地面防空火力卻安然無恙。
■2018年1月7日,也門胡塞武裝對外發布視頻,宣布擊中一架沙特皇家空軍的F-15SA戰斗機,緊接著又在3月23日發布視頻證實擊中另一架F-15SA戰斗機。
反觀“陣風”的名聲也不是空穴來風,畢竟它曾經在演習中創造了鎖定美國空軍F-22五代隱身戰斗機的紀錄。
2009年,駐弗吉尼亞州的美國空軍第1戰斗機聯隊的一個F-22“猛禽”戰斗機中隊飛往阿聯酋,在那里參加與法國空軍“陣風”戰斗機、阿聯酋空軍“幻影”戰斗機和英國皇家空軍“臺風”戰斗機聯袂登場的聯合演習。
演習結束后傳出法國空軍一架“陣風”戰斗機,在模擬對抗中多次鎖定美軍F-22戰斗機的消息,隨即被美國空軍否認。然而,在演習結束大約一個月之后,法國國防部公布了一段由參加演習的“陣風”戰斗機捕捉到的平視顯示器視頻,大家可以自行觀看。
■視頻:法國空軍“陣風”戰斗機與美國空軍F-22“猛禽”戰斗機激烈狗斗。
盡管在聯合演習中F-22面對“陣風”在整體上仍然占據了明顯的優勢,但在視頻中可以看到這架“陣風”戰斗機的飛行員把飛機性能發揮到了極限,在對抗中多次鎖定F-22,這也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在這段難得的時長為3分26秒的視頻中,我們可以聽到飛行員在狗斗過程中的粗重喘息聲,從而體會到對抗過程的緊張激烈。據說在劇烈機動的某些時點,“陣風”飛行員已經將飛機過載拉到了9G。
采購波折
當然,一段視頻不能代表飛機的完整面貌,但至少可以證明,“陣風”不能算是一架爛飛機,但它在印度空軍手里首次參加實戰就出現戰損也并非無跡可循,而是早有朕兆。因為印度空軍的“陣風”采購案可以說充滿了波折和腐敗氣息。
印度曾經很有希望成為“陣風”的第一個國際客戶。這個采購案起源于印度空軍為替換老舊的米格-21戰斗機而發起的所謂“中型多用途戰斗機”(Medium Multi-Role Combat Aircraft,MMRCA)競標,當時印度國防部準備撥款65億美元(2008年幣值)用于采購案。這份大單令國際軍火巨頭們蜂擁而至,參加競標的機型包括法國“陣風”、歐洲戰斗機“臺風”、美國F-16C/D、F/A-18E/F、瑞典JAS-39“鷹獅”以及俄羅斯米格-35。
■競標MMRCA(也稱為MRCA)的各路英豪,從左至右分別是“陣風”、“臺風”、F-16、F/A-18、JAS-39和米格-35。
2012年1月31日,印度國防部宣布“陣風”贏得MMRCA項目,法國達索公司將向印度提供126架“陣風”戰斗機,并且包含另外63架“陣風”戰斗機的選擇權。首批18架戰斗機由達索公司提供,其余108架戰機將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根據達索公司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制造。
合同報價包括采購成本、40年生命周期使用成本及技術轉讓成本,初步意向為104億美元,后來根據通貨膨脹等因素調整為大約200億美元。按國際軍火市場上法國貨的標準來衡量,這個價格簡直是便宜得令人發指!這是因為當時法國急于打開“陣風”戰斗機的國際市場,因此對第一個勇于“吃螃蟹”的印度開出了格外優惠的條件。
如果按照這份合同執行,它將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公開招標軍用航空交易。在獲得將近200架“陣風”戰斗機及達索公司的技術轉讓之后,印度空軍有望挑戰那個時代亞洲第一空軍的寶座。要知道,為了打開銷路,法國政府已經批準了在“陣風”項目上對印度的全面技術轉讓,包括當時非常先進的RBE-2AA主動相控陣雷達,以及“陣風”戰斗機的全部軟件源代碼,這意味著印度人在必要時可以對雷達或飛機的任何敏感部分進行重新編程,而無需法國提供額外協助。
■安裝在“陣風”戰斗機機首的RBE-2AA主動相控陣雷達,由法國泰雷茲公司制造。
然而,地球人都懂的,在印度很難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在獲得了如此優惠的條件之后印度人還不滿足,他們想要進一步壓榨法國佬,要求達索公司為印度斯坦航空生產的108架“陣風”提供質保。
只要是對印度空軍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印度斯坦航空是個什么地方,連完好的飛機都能被它給修得直接把飛行員摔死,達索公司要是敢給它造的“陣風”提供質保,那無異于把自己放進印度人挖好的陷阱里。因此一樁大好的買賣就這樣拖延了下來。
■成立于1940年12月23日的印度斯坦航空,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和規模最大的航空航天及國防制造商之一。
果然,法國人很快醒過味來,到2014年1月,有報道稱法國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要價,現在整個合同的價格上升到280~300億美元。法國人這樣做有著充足的底氣,因為在與印度人討價還價的同時他們也沒閑著,“陣風”對其他國家的銷售也在同步推進,法國人不需要非得在印度這一棵樹上吊死。
2015年2月13日,法國宣布埃及將以52億歐元的價格購買24架“陣風”戰斗機,從而成為其首個國外用戶。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粗略估算,印度“陣風”采購案的價值將達到273億歐元,按照當時匯率約合300億美元。
■埃及最終取代印度成為法國“陣風”戰斗機的第一個國際客戶。
2015年4月30日,法國宣布卡塔爾已經同意以63億歐元(約合70.5億美元)的價格購買24架“陣風”戰斗機。這個價格顯著高于埃及的原因在于卡塔爾的合同還包括購買歐洲導彈集團(MBDA)生產的“陣風”戰斗機配套導彈,以及法國空軍為36名卡塔爾飛行員和100名技術人員提供培訓等額外內容。
■作為中東“油霸”之一,卡塔爾是真的不差錢兒。
形勢的飛速變化使印度人進退維谷。想讓達索公司為印度斯坦航空提供質保根本就是沒影的事,現在想要法國人的全套技術轉讓,恐怕也得掏出更多的真金白銀才行。2014年印度大選,人民黨擊敗國大黨執政聯盟,納倫德拉·莫迪在5月26日宣誓就任新一屆印度總理,采購“陣風”的談判更加停滯不前。
實際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印度政局的變化肯定會使126架“陣風”采購案變得前景黯淡。很快,新上臺的印度總理莫迪在2015年4月訪問法國期間宣布,將購買36架完全由達索公司制造的“陣風”戰斗機。2015年7月,莫迪政府的國防部長馬諾哈爾·帕里卡爾通知議會,MMRCA的招標已經撤回,關于采購36架“陣風”戰斗機的談判已經開始。
■2015年4月10日,新上臺的印度總理莫迪(左)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右)在法國首都巴黎宣布,印度將采購36架法國“陣風”戰斗機。
2016年5月,雙方達成協議,印度以78.7億歐元的價格購買36架完全由達索公司制造的“陣風”戰斗機。這個價格似乎與埃及“陣風”采購案相當,比卡塔爾“陣風”采購案低了一些。不過,現在印度顯然已經得不到MMRCA案那么優惠的條件了,技術轉讓也成為泡影。
■2016年9月23日,印度國防部長馬諾哈爾·帕里卡(右)和法國國防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左)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簽署了關于“陣風”戰斗機的政府間協議。
眾所周知,戰斗機的采購案所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不能簡單地以合同總價除以采購數量所得出的戰斗機采購單價來衡量。正好印度媒體爆出了這36架“陣風”戰斗機采購的合同報價細節,可以讓我們對相關采購細節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
據報道,在印度采購的36架“陣風”戰斗機中,包括28架單座型,單價為9110萬歐元;8架雙座型,單價為9400萬歐元。戰斗機本身合計為33億歐元。另外的主要項目有印度空軍定制的戰斗機增強包,內容包括集成以色列制造的頭盔顯示器、雷達告警器和低頻干擾器等十余項改進,價值18億歐元。為印度空軍作戰區域定制的天氣和地形包,價值為17億歐元。戰斗機所使用的武器包,內容包括“米卡”近距格斗彈、“流星”超遠程空空導彈以及SCALP EG空地巡航導彈等,價值7.1億歐元。最后是價值3.53億歐元的售后服務包以及其他一些零散內容。
■戰斗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它的采購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不能簡單地用總價除以數量的方式來衡量。
腐敗傳聞
新的采購案還包括一個所謂的“抵消條款”,要求參與協議的公司(主要是達索、泰雷茲、賽峰和歐洲導彈集團)將合同價值的50%(約39億歐元)投資回印度,其中的30%(約12億歐元)投向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類似于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機構),其余用于從印度采購商品和服務,以促進印度國防工業的發展。
這個“抵消條款”看似是對印度無法獲得技術轉讓和國內生產特許權的某種彌補,對于印度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后續的發展證明,最大的問題正是出在這里。
2016年10月3日,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信實集團與達索公司宣布成立一家名為達索信實航空航天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持股比例為51%∶49%,用于開展達索公司在“抵消條款”義務下對印度的投資業務。這一舉動排除了印度航空領域最大的公司,也是國有企業的印度斯坦航空。
■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在他的信實集團品牌墻前面留影。
人們這才發現,莫迪于2015年4月訪問法國宣布采購36架“陣風”戰斗機時,穆克什·安巴尼的弟弟安尼爾·安巴尼就在現場,而且信實集團在這之前12天剛剛注冊成立了信實防務,這是一家缺乏國防領域相關經驗的公司,卻在一年多以后被達索公司選為印度方面的合作伙伴。
■安尼爾·安巴尼被發現出現在2015年4月10日莫迪與奧朗德的企業家論壇現場。
這一事件在印度掀起了巨大波瀾。2018年8月,印度媒體曝出就在36架“陣風”采購案洽談期間,信實集團下屬的信實娛樂贊助了時任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的女友朱莉·加耶拍攝的電影。奧朗德在接受采訪時稱印度政府在談判中提出了信實集團的名字,法國方面別無選擇,但奧朗德很快就在法國政府、達索公司和印度國防部的駁斥下改變了自己的說法。
2018年9月,印度最高法院開始不公開審理“陣風”戰斗機采購案涉及腐敗的指控。12月14日,最高法院駁回所有涉嫌違規的指控,認為印度政府在決策、定價和選擇印度合作伙伴三方面都不存在問題。2019年11月14日,印度最高法院駁回了所有上訴復審的請求,維持原判,并指出在“陣風”戰斗機采購案中沒有發現任何違規或腐敗的行為。
結語
盡管印度最高法院兩次做出判決,但印度在歷年的武器采購中所存在的貓膩早已是人所共知的“秘密”,正所謂欲蓋彌彰。
至于說36架“陣風”的采購到底有沒有問題?Walker大人不清楚,也不敢隨便亂說,但至少我們可以想像,這36架戰斗機的到來,并不純粹是為了保衛國家的天空。
與信實集團相比,國營的印度斯坦航空更是不敢恭維,在他們手下,印度空軍自2000年以來平均每年損失8.8架戰機,最多的2002年一年就摔了21架飛機。與這個相比,打仗損失那點飛機還算個什么事呢?
■摔飛機早已成為印度空軍的家常便飯,大家對此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圖為在印度中部墜毀的一架印度空軍C-130J“大力神”運輸機。
印度空軍的飛行員坐進駕駛艙飛上藍天時,最擔心的可能不是巴基斯坦空軍的導彈,而是自家人有沒有在哪里做了手腳。
這仗還能打得好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