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泉州晚報報道,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發布了3張大量垃圾漂浮在海上的圖片,并寫道:太平洋上的“中國禮物”。然而對圖片進行反向搜索后可以發現,這些圖均為在網上流傳多年的舊圖,其中不僅有在大西洋(而非太平洋)拍的圖,更有一張是P過的。上海市海洋湖沼學會理事長李道季認為,造成太平洋上垃圾堆積的原因多樣——發達國家以往向海洋排放的塑料垃圾經年累積,日本福島地震引發的海嘯將地面上的塑料卷入海洋,都有可能成為海上塑料垃圾的來源。
各大科研機構的報告顯示,美國自身也有不可忽視的責任,尤其是漁具廢棄物,多數來自美日海域。更尷尬的是,中國外交部此前已經列舉了美國在境外軍事基地的環境污染案例和數據,形成了事實上的“打臉”。當特朗普試圖將國內輿論對五角大樓泄密的質疑轉向中美外交口水戰時,卻因缺乏硬證據而陷入更深的公關困境。早在上一任期,特朗普就污蔑中國“污染”了太平洋。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直接回懟,并列舉了太平洋島國民眾對美國的不滿,指出美軍駐外基地才是最大的污染源。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據彭博測算,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使進口光伏組件的價格提高約0.05-0.06美元/W,達到平均約0.29美元/W的水平,美國光伏電站建造成本因此上漲30%,家庭安裝成本增加約5000美元。特朗普心心念念的鋼鐵產業,在上一輪貿易戰中給當地帶來的是污染氣體排放持續上升。U.S. Steel作為全美最大鋼鐵廠之一,其復產使當地PM2.5超標天數從2017年的15天增至2022年的37天,PM10單日峰值濃度從152微克/立方米升至189微克/立方米,直接導致當地哮喘發病率上升。
特朗普通過制造話題、轉移焦點,塑造自己關注環境問題的形象。他知道自己的支持者吃這一套,所以不斷用“中國威脅論”來吸引選民。通過發布假照片攻擊中國,進行情緒層面的挑動和議題的設置。即便圖片被證偽,在美國政客長年構筑的信息繭房里,他已經成功地將“中國”與“污染”這兩個標簽再次捆綁,推送給了他的受眾。正如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所言,“媒介即訊息”,當特朗普選擇用PS圖片而非數據報告發聲時,他想要的早已不是討論真相,而是通過制造一場“視覺狂歡”,轉移國內矛盾。
U.S. Steel公司(資料圖)
其實,海洋垃圾問題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也需要全世界各國共同努力解決。中國積極推進海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切實履行國際公約責任義務,為全球海洋環境治理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為和擔當。國新辦發布的《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指出,近年來,在清理整治海洋垃圾方面,中國出臺多項政策,從源頭管住垃圾入海,并進一步建立實施海洋垃圾監測、攔截、收集、打撈、運輸、處理體系。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國家方案(2025—2030年)》。據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方案》緊緊圍繞履約目標要求和國內行業發展現狀,堅持保護臭氧層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分行業、分物質開展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和氫氟碳化物(HFCs)淘汰和削減行動,推動構建生產、銷售、使用、維修、回收、再生利用、銷毀和進出口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海洋垃圾(資料圖)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海洋垃圾污染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需要各國政府、國際組織與公眾攜手合作才能實現有效治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要通過教育普及、源頭減量、創新回收技術等多元措施系統性解決海洋塑料污染問題,而非片面歸責。面對全球海洋垃圾治理這一復雜挑戰,唯有各國以科學為依據、以合作為路徑,才能真正讓海洋恢復清澈,讓子孫后代共享藍色星球的美好未來。對于任何不實指責,公眾應保持理性判斷,以事實為基礎,共同守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海洋家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