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電纜公司航拍。唐京鴻攝
新程啟幕,奮進如歌。在雁峰,科創熱潮正澎湃涌動。
這個曾以老工業區聞名的城區,如今正以一組組亮眼數據勾勒出“二次生長”的活力曲線:2024年規上工業研發強度達2.68%,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0億元,輸變電行業產值突破120億元……在科技創新的賦能下,雁峰區以“等風來不如迎風上”的進取姿態,從“制造老區”向“科創高地”加速蝶變,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交出亮眼答卷。
迎風突圍:輸變電產業鍛造“大國重器”硬實力
▲寧電入湘衡陽站±800kV特高壓換流變現場安裝。
在位于雁峰區的特變電工衡變公司生產基地,一場關于“精度”的科技突破正在上演。作為寧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的關鍵設備供應商,該公司承制的14臺高端換流變壓器日前全部通過嚴苛試驗,各項性能指標均優于技術協議標準。
“從450個焊點到42個,可靠性提升10倍”,設計部直流處副處長王群偉的介紹,揭示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的質變密碼。
通過三維設計仿真、數字孿生技術的深度應用,該公司模擬上千種方案優化線圈結構,將傳統依賴經驗的生產模式升級為“數據驅動”的智能制造。
這種“數智”賦能不僅體現在工藝革新上,更貫穿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從原材料溯源到出廠檢測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實現了對質量缺陷的“零容忍”。王群偉感慨道:“全部試驗合格的背后,是中國裝備從‘能用’到‘極致’的跨越。”
作為衡陽輸變電裝備產業集群建設的核心區,雁峰區已形成強大磁場效應。特變電工、金杯電工、恒飛電纜等8家領軍企業在此集聚,構建起從核心部件研發到整機組裝的完整產業鏈。
眼下,特變電工特高壓提升、金杯電工智能裝配、國創電力節能擴能等原地倍增項目正如火如荼推進;天變干式變壓器項目成功投產并實現產值倍增;特變電工獲批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級創新聯合體;金杯電工建成全省首批新材料中試平臺,質量精準追溯場景入選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這些輸變電企業的“智變突圍”,帶動了整個輸變電產業集群的升級,推動產業集群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成為雁峰制造業“當家”的核心底氣。
借風破局:工業旅游開辟“跨界融合”新賽道
▲啟迪藥業古漢中藥工業旅游景區
當百年藥企遇上國潮文旅,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今年1月,啟迪藥業古漢中藥工業旅游景區內,首屆潮玩養生市集吸引近兩千人現場打卡,線上直播點贊量突破250萬次。游客們穿行于生產車間與文化展廳之間,在觀摩中藥炮制工藝的同時,體驗“辛小追”數字元宇宙等科技場景,見證傳統工業遺產的“活態新生”。
這場“工業+文旅”的創新實踐,源于第三屆湖南旅發大會的東風。在雁峰區的統籌推動下,啟迪藥業投資打造的工業旅游項目,將百年中藥炮制技藝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文旅產品。與此同時,企業同步推進智慧工廠建設,成功開發40余款新產品,突破10余項工藝技術難題,實現“生產鏈”與“文旅鏈”的雙向賦能。古漢中藥旅游項目不僅斬獲旅發大會科技專項資金,其“辛小追”數字元宇宙更成為省級音視頻領域人工智能典型場景。
這種跨界破圈的主動探索,正在雁峰工業領域形成連鎖反應。
在新能源領域,金杯電纜與亨通新能源的合作洽談已進入實質階段,雙方將聚焦液冷技術、新型導體材料等前沿領域,推動直流電纜與交流電纜的技術突破;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華鵬鐵路器材公司新增110KV/A配變生產線,通過優化工藝實現“老廠煥新”,開春即迎來訂單激增,企業負責人立下“產值翻番”的目標。從“等市場機會”到“造消費場景”,雁峰區傳統企業正以開放姿態開拓新業態。
乘風聚能:數字基建構建“未來之城”強引擎
▲雁峰大數據產業園 唐京鴻攝
草長鶯飛的四月,雁峰大數據產業園迎來考察熱潮。
這個占地211.3畝、規劃建設“一基地一中心”的園區,將以“雙核驅動”模式釋放創新引力——一期三創基地項目竣工在即,已吸引多家省內外大數據服務企業實地考察并簽約。二期規劃的電信算力中心擬布局5000多個機架,算力規模達137千萬億次/秒。
“這里將形成集數據存儲、處理、應用于一體的產業生態。”雁峰區產業發展事務中心主任趙展飛介紹,園區重點布局數據分析、云計算等領域,旨在為傳統工業注入“數字血液”。
在園區向北望去,投資1.45億元的衡陽移動5G云數據中心已投入運營。通過5G網絡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這家數據中心正為本地企業提供智能化改造解決方案。多家輸變電企業通過5G超能力,縮短了產品研發周期、提升了產品缺陷識別率、降低人工成本。
▲衡陽移動5G云數據中心
大數據產業的謀篇布局為雁峰區開拓全新的價值空間,而背后的“政策組合拳”正吸引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建立“定制服務”機制,為金杯電纜等企業申請專項資金300萬元;通過“柔性引才”模式,幫助特變電工等企業引進20名科技專家;實施“智賦萬企”行動,培育3個智能制造典型場景;組建“萬雁入衡”技術服務團,落地“產學研用”合作百余項;建設4個創新創業平臺,累計引入153家創新服務機構。
“政策不是被動響應,而是主動賦能。”雁峰區科工信局負責人表示,這種“乘風聚能”的姿態,讓雁峰成為人才、技術、資本的“強磁場”。
從特高壓設備的精密制造,到工業旅游的跨界破圈,再到大數據產業的謀篇布局,雁峰區的“二次生長”揭示著老工業區轉型的深層邏輯: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等風來”不如“迎風上”——唯有以科創為帆、以人才為槳,才能在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業態培育中,開辟老工業區“二次生長”的新航道。
作者:伍施施 周仲輝 譚朝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