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重慶辦了一件大事!
袁書記帶隊,主要市領導,相關部門、區縣的一把手,還有核心企業的董事長們共同參與。
與東部地區廣東、上海、浙江實現戰略對接,這個事的背后,絕不簡單,而是釋放出三個重磅信號!
第一,東西協同的背后是國家戰略
重慶幾乎是全員出動,橫跨三省市、行程數千公里,去做什么呢?重慶實際上做了三件事。
1、與廣東“海陸聯動”,廣東是我國經濟第一大省,重慶與廣東全方位合作由來已久。
這次對接聯動目的是讓雙方合作全面升級到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資金鏈的協同合作。
2、與上海“長江共舞”,重慶和上海一個在長江頭,一個在長江尾,利用這條黃金水道,在現代制造業集群、交通物流航運聯動、現代超大城市治理、對外開放等方面的協同,大有文章可做。
3、在浙江,袁書記提出希望浙渝兩地進一步加強戰略對接,攜手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表面看,這是一場重慶的學習之旅,但實際上,這次不同尋常的對接,全過程都是重磅人物、重磅嘉賓,他更像是一次東西聯動、合作、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布局。
第二,重慶要的不是低端產業轉移,而是“新質生產力全面升級”
去年開始很多人在說川渝地區作為戰略大后方,將承接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
但從這次與東部地區的對接情況看,重慶承接東部產業的方式,并不是“撿剩飯”的舊思維,而是以自身產業鏈的升級虹吸東部資源主動投懷送抱。
比如,重慶在智能汽車、低空經濟、半導體等方面的崛起,正在讓廣東、浙江、上海的科技公司、創投公司扎堆前往重慶。
又比如:重慶已成為國家大數據產業的關鍵角色!東部算法+西部算力重構了商業發展模式。阿里公布3800億ai和云計算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后,首訪城市就是重慶。
重慶雖為制造業之城,但目前看,重慶絕非“代工廠”,而是正在成為擁有“定價權”的創造者。
第三,重慶正在重構區域協作的“新規則”!
重慶與東部的合作,實際上還暗藏著一套打破地域限制的“新規則”。
過去講發展,要么是“都市圈模式”,要么是“省會虹吸模式”,但現在,你會發現重慶正在嘗試一種新的玩法。
這種玩法,是將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以及中歐班列等大交通疊加,形成交通物流樞紐的“鏈主級”城市,構建出“不依賴任何單一方向”的多向通道網絡!
基于這一點,重慶將逐步跳脫出“西部城市”這一狹義的區域定位,成為貫通東西、南北、鏈接海陸的“路由器、交換機”,讓人、錢、物、產業、貿易在重慶融匯流通。
而這種全新的區域協作模式,本質上也正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功能之一。
毫無疑問,這場戰略對接,蘊藏著以萬億計算的產業發展紅利。
更是重慶從“區域節點城市”正式邁向“戰略中心城市”的一個標志。
往期精選回顧
聲明
1.本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內容,是本公眾號運營者的個人觀點、分析與判斷,我務求客觀真實,但無法涵蓋所有信息,所述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買賣指導
2.內容如有侵權或失實的表述,請聯系我,將會依法核實并處理
3.如仍有疑問,歡迎后臺留言單獨咨詢
4.本文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
5.所贈禮品為指定型號和顏色,最終解釋權歸大衛聊重慶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