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最近,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LVMH)旗下的核心品牌Dior(迪奧),因數據泄露事件陷入輿論風波。
5月12日晚,眾多Dior中國區的客戶表示,其收到了來自官方的警示短信。短信內容顯示,5月7日,Dior偵測到,有未經授權的外部人員闖入其數據系統,獲取了部分客戶數據。
Dior表示,根據目前調查進展,在中國收集的受影響的客戶個人信息的最大范圍可能包括姓名、性別、手機號碼、電子郵箱地址、郵寄地址、消費水平、偏好,以及客戶可能已向其提供的其他信息。
而此次數據泄露事件,似乎并不局限于中國市場。有媒體報道,有大量網友報料,包括韓國、日本以及澳洲登記的客戶均透露收到相關信息泄露短信,稱客戶信息遭黑客入侵。
01
遲到的通知
據了解,此次信息泄露事件中,Dior客戶的姓名、性別、手機號碼、電子郵箱、郵寄地址等基礎信息被曝光。同時,消費金額與消費偏好這類反映個人消費習慣和隱私的數據也包含在內。
不過,Dior宣稱,被入侵的數據庫并未包含銀行賬戶詳情、國際銀行賬戶號碼(IBAN)或信用卡信息等直接財務數據。
事發后,Dior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客服表示,已立即控制事態,并聘請頂尖網絡安全專家團隊深入調查,同時加強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對受影響信息持續監控。
同時,Dior建議中國客戶高度謹慎,對任何可疑通信(短信、電話、電子郵件)都要保持警惕。不要打開或點擊來自不明來源的通信或鏈接,也不要透露驗證碼、密碼等敏感信息。
不過,Dior從發現數據異常到通知客戶,中間間隔了5天,這一延遲引發眾多消費者的質疑。根據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企業在發生數據泄露后,應“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并通知用戶”,Dior此舉,似乎有著違規嫌疑。
此次數據泄露在讓消費者感到憤怒之外,也讓人略顯無奈。有人戲稱,“現在判斷自己的身份尊貴不尊貴,要看今天有沒有收到Dior的數據泄露通知短信”。還有人調侃道:“這下好了,現在全世界都知道我不起迪奧了”。
而對于此次事件,Dior的態度略顯傲慢。目前,Dior及Dior中國均未對數據泄露事件發表正式的聲明和回應,有客戶致電品牌方,但被告知需要致電官方400客戶電話詢問。
02
落寞的Dior
作為LVMH集團旗下僅次于LV的奢侈品牌,Dior無疑被寄予厚望。但近年來,其發展卻陷入瓶頸。
LVMH集團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集團總營收為203億歐元,同比下降 3%,未及市場預期。其中,Diro所屬的時裝與皮具部門銷售額為101.08億歐元,同比下滑5%。
從市場區域來看,LVMH僅在歐洲市場實現了2%的增長,其他主要市場均呈跌勢。其中,亞太市場(不包括日本)收入同比下滑11%,占比從2024年的33% 降至30%;日本市場收入同比下滑1%;美國市場盡管時裝與皮革制品部門以及珠寶與腕表部門表現尚可,但有機營收下降3%。
而根據LVMH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Dior所在的時裝皮具部門收入同比下滑2%至208億歐元;當年前三個季度,該部門收入再度下跌3%至299.2億歐元。
在2024年上半年財報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LVMH集團首席財務官Jean-Jacques Guiony曾表示,第三季度中核心品牌LV表現略優于該部門平均水平,但Dior卻還在拖后腿。
Dior在中國等市場持續落寞的原因,或許與缺乏創新有關。
Dior中國線下門店
不論是男裝還是女裝品類,Dior均面臨重復使用相同的設計元素、缺乏爆款、失去個性的情況。而在當前奢侈品消費退潮的情況下,消費群體預算變得有限,因此也更加青睞擁有個性化、時尚等元素的品牌。
而Dior目前的情況,讓其失去了與其他新銳品牌競爭的話語權。
以Lyst最新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熱門品牌榜單為例,Dior并未上榜,而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別為同為LVMH旗下的品牌LOEWE羅意威,以及Prada旗下的MiuMiu。
而在2023年第二季度,Dior曾在Lyst時尚名牌排行榜中位列第10;2023年第三季度,迪奧也排在13名。
很明顯,在眾多奢侈品巨頭加碼小眾個性品牌,以及新興品牌不斷崛起的背景下,Dior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品牌價值。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