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點擊鼠標,監管人員便能查看被檢查單位上傳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資料;借助電梯遠程監測裝置,監管人員還能實時查看電梯運行狀況;監管人員使用執法記錄儀記錄非現場檢查過程并存檔……這般科技感十足的場景,正是黃浦區市場監管局開展特種設備非現場檢查工作的日常寫照。
近日,黃浦區市場監管局在全市范圍內首創試行特種設備非現場檢查,并配套出臺開展特種設備非現場檢查的使用單位的合規指引(以下簡稱“合規指引”),依托特種設備信息化平臺,運用“互聯網+非現場檢查”的方式,在確保檢查有效性的同時,既提升了監管效能,又減輕了企業負擔,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新范本。
PART. 1
科技賦能,監管效率躍升
“過去開展現場檢查,光是查閱臺賬就要耗費大量時間。”黃浦區市場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往,特種設備現場檢查流程煩瑣且效率不高。如今,依托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綜合服務平臺,監管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
在該平臺上,監管人員如同擁有“千里眼”與“順風耳”,可以查看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總監和安全員設置,開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和隱患排查治理記錄,特種設備應急預案、應急演練記錄等方面情況,節省了現場檢查中企業找臺賬、監管人員查臺賬的時間。某物業公司表示,以前迎接檢查要準備大量紙質材料,現在通過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就能完成大部分檢查項目,既省時又省力,還降低了企業對檢查行為的感知度。
PART. 2
智慧監管,電梯“云上”守護
在黃浦區某住宅小區,記者看到電梯轎廂內安裝的智能監測設備正在實時采集運行數據,并通過上海市智慧電梯管理平臺,形成動態監管檔案。黃浦區市場監管局借助該管理平臺,為電梯安全監管裝上了“智慧大腦”。
通過該平臺,監管人員可以實時查看電梯檢驗檢測情況、維護保養和故障檢修情況以及遠程監測裝置運行狀態。對于安裝了具備實時視頻監控功能的遠程監測裝置的電梯,監管人員還可以在被檢查單位的配合下,對電梯的緊急報警裝置、轎廂門防夾保護裝置、顯示信號系統等設備本體狀況開展非現場檢查,從而充分發揮了智慧監管作用,實現了電梯的“云監管”。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上海市智慧電梯管理平臺大大縮短了檢查周期,提升了監管效率。
PART. 3
強化標準,落實主體責任
為確保特種設備非現場檢查工作規范有序推進,黃浦區市場監管局出臺合規指引,為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行動指南。
合規指引從依據和適用范圍、基本要求、安全管理、電梯本體等方面,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按要求落實安全主體責任,運用特種設備信息化平臺開展安全責任落實、隱患排查、應急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引,在非現場檢查推進“無事不擾”的同時,“一舉雙得”帶動企業提升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能力,進一步夯實特種設備安全主體責任。
非現場檢查不是放松監管,而是轉變方式。監管人員通過特種設備信息化平臺等非現場檢查手段,精準定位問題線索,合理規劃現場檢查重點,有效減少了不必要的現場檢查頻次,讓企業真正感受到“少感”或“無感”的監管服務,實現“檢查不擾企,服務不打烊”。
黃浦區市場監管局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特種設備非現場檢查模式的應用,不斷拓展監管領域與深度,以科技之力、智慧之能,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為城市安全筑起堅實屏障。
來源:上海黃浦 記者范煜昊
編輯:張海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