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東燕,清華大學法學教授
轉自勞東燕教授微博,標題系編者所加。
每年的學位論文指導都覺得負擔很重,今年尤其如此。
原因之一是,今年指導的論文偏多,有19篇學位論文,其中博士論文1篇,法學碩士論文4篇,法律碩士論文9篇,本科論文5篇。多數論文都要來回返修三四輪,這樣下來就得看幾十篇次,每次都得給出具體的修改建議。以我們學院的學生規模來說,一個畢業季我一人就指導19篇,確實是太多了。以致前不久有外校的老師邀我評審他們的學位論文,我不加思索就予以婉拒,真地是看學位論文看出心理陰影了。需要說明的是,指導這么多的學位論文,是我一時心軟自己答應承擔的,并不是被學院或學校硬派任務。
原因之二是外審的程序中不時地會遇到一些意外。今年我指導的學位論文中,我認為能達到良好程度的一篇法學碩士論文,一位外審在沒有提出任何具體什么地方存在不足的情況下,竟然給了不通過,五個評審指標給的是一中四差。給出的評審意見是諸如,論文問題意識不清晰,沒有在問題的提出中對問題-論題-命題進行有效的闡述,題目與核心論點不能匹配之類相當抽象的意見。這位專家所謂的“問題-論題-命題”的有效闡述,恕我孤陋寡聞,我寫了二十幾年的法學論文,從來沒有在問題的提出部分按這種要求寫過。
看到這樣的外審意見我真地是挺驚詫的。外審不給通過,直接影響學生能否參加論文答辯與正常畢業。外審專家當然有權給出不通過的結論,但是難道不應該在認真看完全文內容之后再慎重地給出意見嗎?幸虧有商請第三方專家評審的補救機制,隨后將這篇論文送了另一位專家,返回的意見是一優二良二中的評價。這個結果比我的評價預期要略低,但屬于可以接受的評價差異的范圍。
原因之三是查重系統的問題,這也是最令人無語的。今年13篇碩士論文中,有7篇超出學校要求的10%的重合率比例。黑色幽默的是,我認為寫得最好的兩篇論文,恰恰是重合率最高的,分別是16%與17%。對法學論文來說,要做翔實的文獻綜述,對既有學術觀點做較為全面的梳理,幾乎必然會導致重合率的升高。
在提交學校的系統之前,我都會叮囑學生用知網的賬號自己查一下重合率,確保不要超過10%再提交。學生一般都會做這個工作,因為我會反復強調,之前有過教訓,重合率高會影響后續能否正常畢業。然而,學校系統里查重的結果往往要比知網的查重結果要高,因為學校的系統里將參考文獻與腳注中引用的文獻信息都算作重合的部分。老實說,我真地沒法理解。這不是第一年啟用查重的系統,而是用了十來年了,將參考文獻與引用的文獻出處信息在系統設計中加以排除,難道技術上很有難度嗎?
每年關于論文重合率的問題,我之所以都會反復強調,就是因為多年之前有過深刻的教訓。當時一位由我指導的碩士生提交的學位論文,篇幅有7萬多字,寫得很認真,引用了很多參考文獻,導致系統中顯示的重合率有15%。法學論文中重合率15%左右很正常,因為法條與司法解釋的規定、案例事實,正常引用的部分,腳注中引用的文獻信息與參考文獻部分疊加在一起,有這樣的重合比例甚至超過15%幾乎不可避免。那篇論文在我看來,是可以達到法學碩士論文中前15%的水平的,但在學校層面因為重合率超過規定的比例,拿出來被單獨過審,結果竟然沒有通過。后來大費周章,前后花了一年時間,幾乎動員了全院的力量,才使這篇論文得以通過,但那個學生因此延了一年才畢業。
這種極為苛刻的查重,導致法學專業的學生在寫論文時不敢引法條與司法解釋規定的內容,也不敢正常引用其他文獻上的表述,幾乎不能直接引用而必須都改為間接引用,或者人為地減少參考文獻的數量,甚至想方設法將腳注部分與參考文獻部分設為圖片模式,以便讓系統辨識不出來。更有甚者,據說有學生會使用翻譯軟件先將中文表述翻譯成外文,再由外文翻譯成中文,通過多環節的語言處理,來避免被查重系統標識為重合部分。
每次查重結果一出來,學生與作為導師的我都會很緊張。在明明知道查重系統設置有問題的情況下,我仍然會要求學生無論如何努力去降重,不管用什么方法。估計學生會改得要崩潰,但確實主要是為了學生能順利畢業考慮。如果學生堅持要我簽字,以說明不存在學術不端的情況,我當然可以簽字,但后續遇到不通過的風險就只能由學生自己負責了。
很多在論文指導中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與論文質量的提升沒有什么關系,想想真是有些悲哀。文科的導師與研究生之間,除非讓后者代寫文章(這屬于不正常的現象,而且很少有博士生能寫出學術水平高的論文,更不要說是碩士生,因為文科的學術水平主要是靠前期積累),不然基本上是導師單方面的付出,不像工科的導師,研究生們在相當程度上是為導師打工,所以往往會在背后喊導師為“老板”。無論如何,以后我應該都不會再答應指導這么多學生的學位論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