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的 all in,已經到了next level
作者丨瀚星
劉強東坐鎮一線,京東開戰
2025年至今,劉強東是極少數仍頻繁出現在業務一線的大廠創始人。
與那些退出公司日常運營、只把握大方向而不再參與具體事務的大公司創始人不同,在京東成立將近30年之際,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劉強東對公司的傾力投入(all in)反而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檔位。
在明確戰略聚焦的基礎上,劉強東親自坐鎮一線業務,快速部署決策,以“戰略制定者+戰術教官”的雙重角色深度介入業務運營。從2024年至今,京東多項戰略和業務決策的制定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劉強東直接拍板出臺的,包括但不限于:
1)正式進軍外賣市場,對“品質堂食餐飲商家”免傭金,并提出將逐步為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2)在外貿環境出現變化后,提出以2000億專項扶持資金幫外貿企業轉內銷;3)連續八次為京東員工漲薪;4)推動京東啟動史上規模最大校招;5)晉升多名核心高管,包括京東集團CEO許冉、京東物流CEO胡偉等,以期強化管理層穩定性,維持決策效率;6)一線員工不允許外包,自5月起未來3個月將招募10萬名全職騎手。
劉強東在人才激勵和組織架構上也做了一系列調整,重新建立了更加高效完善的激勵機制:除了連續八次為一線員工加薪,還精簡組織層級、推廣“Big Boss”機制(將權力下放到一線團隊,讓基層組織能夠自主決策,充分發揮組織活力),提升決策效率與組織靈敏度。
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宣布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計劃。一周后,京東宣布將逐步為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且五險一金的所有成本由京東承擔,隨后又進一步官宣了外賣的百億補貼計劃。
以上種種舉措都是由劉強東拍板。在2024年的一次內部講話中,劉強東為外賣業務提了三條規矩:京東外賣的凈利潤永遠不許超過5%;為所有京東的全職外賣員上五險一金;技術應該用來帶動成本下降、效率提升,而不是壓榨勞動者。
一位京東內部人士告訴雪豹財經社,在全面進入外賣領域后,對于外賣業務線的匯報,劉強東都是第一時間秒回,甚至“主動提出要親自去送外賣,在一線體驗外賣行業”。
多位京東內部人士在與雪豹財經社交流時,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劉強東坐鎮一線,親自打仗、督戰,“一是能對戰略項目給予清晰、明確的指導,二是極大提振了全員的士氣”。
對于京東為什么要做外賣和怎么做好外賣,劉強東的思考是:做外賣和做零售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解決當前沒有被解決的行業痛點。用戶需要更高品質的外賣產品,騎手需要更多的保障,商家也需要合理的利潤空間。
決意進入外賣領域,劉強東的初衷是滿足用戶需求,而非惡意競爭。為此,在正式啟動外賣業務前,劉強東曾邀請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等人共進晚餐。據多家媒體報道,在這次飯局中,劉強東提前向王興透露了京東的戰略意圖,還強調“零售不是我的,不是京東的,任何人都可以做”,明確傳遞了“尊重規則、開放競爭”的態度。
這一次,劉強東提前發了戰書。
對兩人截然不同的行事風格,一位業內人士評價稱,劉強東這種戰前通氣的做法,是對競爭對手的禮節性告知,將商業博弈置于江湖規矩的框架下,“有中國商業文化中特有的人情世故,既展現了個人坦蕩,也為后續競爭預留了回旋余地”。
創者業基因的制度化
過去一年多,京東零售和物流的高管和普通員工在會議室碰到劉強東本人,已經是家常便飯。
雪豹財經社獲悉,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劉強東每周都會參與多個零售、物流板塊的日會,“他會直接解決大部分方向性問題。在這些會議上,劉強東關注最多的是用戶體驗,每次都會圍繞商品、價格、服務等用戶體驗給出意見和建議。”
由劉強東帶領管理層強力推動的京東全面變革,核心是“用戶體驗、成本、效率”,而用戶體驗被擺在首位,這也是劉強東坐鎮業務一線后反復提及的關鍵詞。
2023年年底,劉強東曾在內網發帖,反思“我們天天說客戶為先,可是工作中處處以自己為中心進行思考”。自那之后,用戶體驗就被置于幾乎每一場業務會的優先位置。
多名京東員工告訴雪豹財經社,現在京東所有的會議室里都掛著“決策時不要忘了用戶”的條幅。
從內網發聲,到把口號制作成具像的條幅,用戶體驗的重要性被強力滲透到從高層決策到一線執行的各個環節。
京東某會議室的橫幅
為了能在執行層面更加高效,劉強東頻繁組織業務培訓。雪豹財經社了解到,據京東內部統計,整個2024年,劉強東給京東管理層做了1800人次的培訓。一次主題培訓的時長,少則數小時,長則橫跨數日。一位參會人員回憶,如此高強度的授課,一度導致劉強東聲帶受損,嗓音沙啞。
這些培訓主要針對C1、C2、C3級別的人員(C序列為京東管理層序列,其中C1最高,直接向CEO匯報),內容涵蓋各業務的具體打法到團隊能力建設。劉強東會在會議期間給出直接、細致的方法論指引。
作為一線互聯網大廠的創始人,這不僅需要對一線業務有深刻的理解,貫穿全年的培訓對耐力和體力也是一種極大考驗。
劉強東還多次強調對“低價”基因的重視。他認為,零售生意萬變不離其宗,應當為消費者省錢,提供超出消費者預期的服務。
2023年,劉強東提出過圍繞產品、價格、補貼、服務、技術的20條增長方式。此次入局外賣,背后的邏輯仍然是在保持產品、價格、服務優勢的同時,解決行業痛點,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在商業世界,創始人憑借其積累的生態資源與行業洞察,往往能突破職業經理人的決策時空局限。而在行業劇變之時,創始人的深度運營已進化為系統方法論,本質是企業將“創業者基因”制度化的戰略選擇。
三年來最好的成績
一系列跡象表明,劉強東正在帶領京東重回增長快軌。
京東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期內實現營收3011億元,同比增長15.8%,連續兩個季度保持兩位數的同比增速,并且也創下了近三年營收增速新高。
與此同時,京東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速超過20%,連續6個季度保持雙位數增速。
作為京東基本盤的零售業務方面,京東零售Q1實現收入2638億元,同比增長16.3%。自上季度時隔3年重回兩位數增速后,連續第二個季度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
其中,帶電品類營收在期內同比增長17.1%,日百品類同比增長14.9%。
帶電品類的增速顯示,京東仍在3C領域占據顯著優勢。
隨著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商品配送的時間越來越短,藥品、生鮮、蔬菜水果這一類即時需求較強的商品,往往需要更快的履約速度,但并非所有商品品類的銷售都講究“快”。
以3C數碼產品為例,這類商品的價格往往更高,消費者的決策時間也更長,并不具備很強的即時需求屬性。對于這一類產品,消費者反而會更加關注其品質、性價比,以及售后服務是否高效。
3C數碼產品起家的京東在這些方面更加專業,也更有經驗。從消費者的選擇偏好來看,京東在3C領域的優勢仍被眾多用戶所認可。
此外,第三方賣家是京東三大必贏之戰中開放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京東商品的豐富程度。期內京東的平臺及廣告收入為223億元,同比增長15.7%,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戶數和訂單量均保持同比雙位數增速。
京東零售業務的增長,一方面受益于宏觀環境的修復和消費情緒的提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京東以用戶為主的長期精細化運營,以及品質、低價、服務等用戶心智。
據接近京東人士透露,按照行業通用的GMV算法,京東2024年的GMV約為4.5萬億元。
京東最近一次披露GMV是在2020年,為26125億元。2021年和2022年,京東財報披露的GMV增速分別為26.2%和5.6%。以此推算,京東2022年的GMV約為33155億元。按照隨后兩年京東的收入增速推算,2024年的GMV預計約為4.2萬億~4.6萬億元。
以此觀之,京東目前仍處于行業前三的位置,基本盤依然穩固。在電商行業走出無序內卷后,京東憑借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商品優勢,正在逐步奪回更多的市場份額。
財報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京東的新業務。
京東自2月全面進軍外賣行業后,在一系列由劉強東主導的外賣政策下,日均單量峰值迅速突破1500萬單。
財報發布當日,京東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京東外賣的日單量已接近2000萬單,入駐商家門店數超過100萬家。
此外,京東注意到外賣用戶也會在APP上進行跨品類購物,為電商主業帶來協同效應。
把日訂單量做到千萬級,京東只用了3個月時間就正式坐上了牌桌。在存量競爭的外賣市場,每一個百分點的增長,都是實實在在從對手那里搶過來的。
同時京東也表達了未來對于外賣業務持續堅定投入的決心。
正如劉強東所說,京東是在認真做外賣。與此同時,京東也一直在認真做零售,既要穩住基本盤,也要做好新業務。
這意味著京東要同時打兩場硬仗: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應對不斷涌現的挑戰者,在別人熟悉的領域打出一片天地。
從大公司重新變回一家創業公司,將是這一切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