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聽聞著名連環畫家龐邦本先生仙逝。令人悲痛。
年初我在北京,有連友提醒可以去燕園看一下龐邦本先生的畫展并嘗試拜訪,我問了燕園那邊,說畫展已經撤掉了,遂未能成行。今天得知先生病逝,仿佛一扇門永遠的關閉了,心中很是失落。
本期我認真整理了龐先生的一眾連環畫作品,以致深切的敬意。
龐邦本燕園社區畫展的油畫
70年代末,連壇涌現出一批擅長外國題材的名家,有高燕、雷德祖、龐邦本、黃云松、梁文波、孫愚等,內容方面擺脫了單調的蘇聯題材,踏入世界文學之園,畫風受西方美術影響各有特色,龐邦本正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位,代表作有《伊利亞特》《復活》《神燈》等。
早年經歷
龐邦本出生于1935(一說36)年,祖籍是江蘇無錫,名字典出于《尚書》“民為邦本”。小時候在重慶生活,旅日畫家外婆引導他接觸了世界級的油畫佳作,以及不少美國的連環漫畫,他受到了良好的油畫、素描的啟蒙教育。
少年龐邦本入伍,從此和連環畫結緣
1951年他入伍成為了一名部隊美術工作者,從此和連環畫結緣。轉業后上了大學,當中學美術老師。70年代他被派到河北某汽車工廠工作,干起了汽車造型設計,據說他設計的重型卡車帶有外星科幻風格。汽車廠在山溝溝里,他曾為了畫太行山村,半夜起來蹲在坡上,就為等待掠過山村那一抹朝陽,捕捉瞬間的輝煌。那時候他就喜歡用印象派技法,強調抽象和美感,但是和當時主流寫實風格格格不入。
連環畫創作賞析
1979年底,龐邦本反正回到北京,尋找前途。他拿出素描紙和一支塑料芯水筆,僅用兩天時間畫完24張連環畫《我的叔叔于勒》,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連環畫報》投稿,資深編輯費聲福都沒看他拿的推薦信,就欣然采用了。
連環畫報當時如日中天,每期發行量約百萬份,《于勒》使龐邦本嶄露頭角,從此他約稿不斷,開啟正式的連環畫生涯。
《我的叔叔于勒》 1980年8月連環畫報
當時能畫外國連環畫的人不多,龐邦本沒有出過國,通過長期泡在北京圖書館,看希臘雕塑、歐洲各國建筑畫冊來學習,積累豐厚,各種國外元素了然于胸,他的連環畫藝術風格多變,傳統白描、西方抽象變形、國畫、油畫、民間的剪紙、皮影等,能通融用之。
1981年5月起,《伊利亞特》連續四期在連環畫報刊登,該作改編自荷馬史詩,講述特洛伊戰爭,王國之間斗爭,諸神也明里暗里摻和其中,有點類似于古希臘版的封神演義大戰。
龐邦本是《伊利亞特》的主筆,人物造型參考了古希臘雕塑、以及英國畫家斐拉克曼《希臘神話故事》的插圖。整部作品藝術風格非常特別,汲取了古希臘瓶畫的藝術特色,將讀者一下子拉進了那個神秘遙遠的異域時空。
《伊利亞特》選頁
《伊利亞特》選頁
古希臘彩陶瓶畫,分紅繪和黑繪,紅繪就是紅色為畫面主體,黑色做背景,黑繪則反之。年初我在國家博物館的古希臘特展看到不少這樣精致的瓶瓶罐罐,當時瞬間聯想到了《伊利亞特》,但細細想來也有所不同,龐并沒有照搬,而是用細線造型,單色彩繪,創新地將黃、白、黑三種色彩重新組合渾融出大色塊的裝飾風格。
該作曾獲1986年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創作二等獎、入選了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首屆《連環畫報》金環獎,影響力很大,我認為是龐邦本最出色的作品。
《伊利亞特》選頁
《伊利亞特》選頁
從少數可見的原稿來看,是畫家用了雙色平涂來模擬版畫的效果,色彩偏橘紅,而出版物就顯得偏黃,明度也大大下降。關于伊利亞特的藝術賞析,以后給大家詳細分析,在此不多啰嗦。
藏家孟老師曬出的《伊利亞特》原稿,更偏紅一些
1984年《伊利亞特的故事》(上下)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4年,人美社將《伊利亞特的故事》集結做成上下冊出版。2012年出版人張雷將之制作成小精,今年也有文化藝術社的大精出來,不過再版無論怎么修圖調整,都沒有原稿筆觸神韻了。
1981年到1986年是龐邦本創作高峰期,他嚴選題材,只畫世界文學名著,比如莎士比亞戲劇《一報還一報》,蕭伯納《華倫夫人的職業》《社會支柱》、狄更斯《雙城記》。
也畫了一批中長篇連環畫,如:托爾斯泰《復活》、巴爾扎克《歐葉尼 葛朗臺》、大仲馬《三個火槍手》、夏洛蒂勃朗特《簡愛》、天方夜譚的《神燈》《公主的羽衣》《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以上作品多歸入連環畫報《長篇短繪》專欄。這些作品今天閱讀仍有意義,因為故事本身足夠經典有內涵,而多數原著大家不會去讀。
1982年《一報還一報》 連環畫報刊登
1982年《葛朗臺之家》富春江畫報刊登
1983年《簡愛》(上下)遼寧美術出版社
龐邦本的單行本連環畫很少,遼寧社的《簡愛》是其中之一,通過黑白灰調子的巧妙處理,拓印出烘云托月的灰白效果,虛實相間,有輕微的恐怖和夢幻的感覺。由于具備扎實的油畫功底,龐邦本的人物造型準確,男性身材健美,女性婀娜,線條堅實有力,簡約洗練。
簡愛 內頁
簡愛 內頁
1984年發表于富春江畫報的《復活》也是精品,不僅僅漂亮的人物形象,更是用了大量中間灰作為情感基調,讓讀者隨著瑪絲洛娃的悲慘命運一起揪心,帷幔、心頭的陰云、邪惡官員遮蔽天日的影子,有形無形都需要畫出灰面暗部,他不用大量鋼筆排線,而是用海綿蘸墨按壓,隨著力度輕重變化,疏密靈動的陰影肌理就形成了,這是不是可以算一種背烘點染技法?
1984年,《復活》內頁,富春江畫報刊登
《復活》內頁
文學名著長篇短繪通常需要將原著大段描寫轉化到一個畫面中,要對文本精神做高度概括提煉,還有一些腦海想象很難實體呈現,龐邦本總能將他們濃縮成精華,這無疑非常耗費心神,不過他自稱很享受這個過程。
《復活》內頁
《復活》內頁
《復活》的人物神態,場景渲染都帶有了新古典主義和印象派的結合,男女主人公內心的矛盾、悲痛、懊悔、釋然等復雜的思想感情,都能在變幻莫測的構圖中傳遞出來。
1984年《阿耳戈英雄歷險記》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阿爾戈英雄是天津美術的一部,說伊阿宋盜取金羊毛的故事,圖書畫質不佳,依然是他慣用的白描勾勒人物輪廓,大量黑暗塊面渲染魔幻的場景。
《阿耳戈英雄歷險記》內頁
《阿耳戈英雄歷險記》內頁
1984年《一小時內》連環畫報刊登
1984年起,他開始探索一頁多圖連環漫畫的格式《一小時內》,后來 《銀臉譜》《假若明天來臨》也是如此,這是將國外流行形式引入了,在80年代后期開始,這樣的模式在連壇也逐漸常見起來,在轉型到連環漫畫的同時,也失去了傳統連環畫的本來面目,失去了連友的基本盤,迎接了漫友,在我看來,連環畫和連環漫畫就不是一類藝術品,而且世界名著通常不好啃,要做到通俗遠比那些戲曲演義要難的多。
1985年《華倫夫人的職業》連環畫報刊登
1985年《公主的羽衣》湖南少兒出版社
《公主的羽衣》內頁
《公主的羽衣》內頁
1985年《雙城記》連環畫報刊登
《雙城記》用線就明顯更硬,有大量排線來打出陰影,而《公主的羽衣》線條就柔和許多。
1985年12月《神燈》連環畫報刊登
同年發表的《神燈》也是杰作,構圖充滿想象力和裝飾美,黑白塊面虛虛實實的天才組合,有純白描給不到的離奇意境,人物五官、體態、服裝都有阿拉伯異域風情。
《神燈》內頁
《神燈》內頁
1986年3月 《社會支柱》 連環畫報刊登
1986年第5期《薩賓婦女》 中國連環畫刊登
1987年《歐也妮·葛朗臺》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這則《葛朗臺》和早期畫報的不同,基本另起爐灶,只查到首次收錄在浙江美術社的《世界文學名著》系列套書,這套書收錄了龐邦本好幾個作品,獲得了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套書一等獎。
1989年《十日談》 連環畫報刊登
1990年《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一千零一夜故事 浙江少兒出版社
1993年《耶穌傳》 河南美術出版社
1995年《三個火槍手》連環畫報刊登
1997年《銀臉譜》 連環畫報刊登
縱觀龐邦本的連環畫生涯,基本是圍繞畫報發表作品,特別是連環畫報這個主舞臺,發表過的長短篇連環畫至少有二三十部,他的藝術造詣高,挑選的題材又都是世界級文學名著,內容上、技法上都可以歸入高雅藝術的范疇。遺憾的是,80年代畫報印得不好,單幅尺寸又小,而龐邦本的畫風有大面積色塊,看起來模模糊糊亂糟糟,原作魅力大打折扣,只能看個大略。
2005年,人美社集結他的部分短篇出版了紅大精《復活》《神燈》(短篇2則)《一報還一報》(短篇4則),這三本畫質不錯,推薦收藏。
2005年人美社再版的花邊故事畫庫
2005年人美社再版的24開紅大精
后來
1985年5月,中國連環畫出版社成立,總編輯姜維樸001號借調函就是給到了龐邦本,要他過去。龐邦本的工作重心就轉到了編輯和圖書策劃上,引入了不少外國優秀連環畫、漫畫。
連環畫市場衰弱后,他在漫畫領域有了新的發展,央美、北影、人大等名校都有他教授或者客座的身影,為中國連環漫畫發展出力。他說:“現在的中國動漫,應該借鑒傳統連環畫,消除快餐感,展現中國的東西,才有發展,只靠模仿是不可能超越別人的。”
晚年的龐邦本,專心畫油畫、重彩,油畫多描繪人物,重彩多畫戲曲。
去年龐邦本入住燕園,五月份起將畫作在社區展出,可是當時我并不知道,錯失良機。
燕園泰康社區畫展現場
燕園泰康社區畫展現場
龐邦本老師歷任美術創作員、教員、美術編輯、編輯室主任、總編輯助理、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副編審。曾為《光明日報》《北京晚報》《青年文學》《外國文學》等刊物創作插圖,多次參加全國美展獲獎,國外辦展,他的一生為中國的連環畫、漫畫事業做出很大貢獻。
身材頎長,花白的長發梳理得整整齊齊,一副金邊眼鏡,龐邦本老師他就這樣離開我們了。
龐邦本老師
于是連環畫黃金時代的宿將,又少了一位。對前輩致以深沉的懷念的同時,期待龐老師留下的豐富寶藏能被更多的后來者了解和學習。
小歪整理不易,還請大家多多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