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四月十七日,是民間家喻戶曉的送子娘娘“金花夫人”的誕辰之日,金花夫人又稱金花娘娘、金花圣母、送子娘娘。民間有送子娘娘“北碧霞、南金花”的說法,大概意思就是說北方人都知道碧霞元君,而南方人卻對金花娘娘更為熟悉。今天農歷四月十七,記住“吃三樣,做一事”習俗,家庭興旺人幸福!
一、吃三樣
1、燒豬
農歷四月十七這天,人們會帶著燒豬、煎堆、寶盆、水果、鮮花、酒饌等物品,去金花娘娘廟祭祀,把里里外外打掃擦洗一新。因此,燒豬也是農歷四月十七日的傳統食物。燒豬超級美味,皮脆的鄰居都能聽到,肉很多,汁很嫩,自己做比很多餐館燒的都美味很多。
食材:五花肉、鹽焗雞粉
做法:1、把豬肉洗干凈,用干布或紙巾擦干水分。2、用鐵串簽在皮上扎針孔。不扎也可以,不過扎過后皮會更脆。3、用鹽焗雞粉均勻的擦在整片豬肉上。如果喜歡吃咸點,可以加多些鹽焗雞粉,不喜歡吃咸就少放點。4、均勻擦了鹽焗雞粉的燒豬放冰箱兩到三天。千萬不要蓋著,就讓它放在盤里自己慢慢風干。5、當你用手去碰那個豬皮,豬皮是干和硬的時候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豬皮一定要是很干的,那樣烤出來的燒豬皮才超級正,很松脆。如果兩天了,皮還不夠干,可以再等一天,如果你燒出來的皮是硬的和不夠松脆,有可能是不夠干。6、200度預熱烤箱,溫度到了400度就可以把燒豬放進去了???0分鐘,然后改450度烤10-15分鐘。如果爆破皮不夠均勻,就把豬肉轉個方向繼續讓它爆破。
2、煎堆
農歷四月十七日這天,人們會帶著燒豬、煎堆、寶盆、水果、鮮花、酒饌等物品,去金花娘娘廟祭祀。煎堆又叫麻團、珍袋、麻球,傳統小吃,流行于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煎堆風味獨特,制作考究,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又柔軟粘連,餡又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的寓意。
食材:糯米粉、紅片糖、水
做法:1、取60克糯米粉,慢慢一邊攪拌一邊加入40克的清水,拌成略松散的粉粒狀。2、片糖加入清水煮至糖溶化,加入糯米粉粒煮熟透(煮至糖水變得略起稠質膠狀),成為熟粉,俗稱粉頭。3、將粉頭趁熱倒入剩余的糯米粉中,借助工具趁熱迅速揉成軟硬適中的粉團,揉粉團時可加入熱水或干糯米粉來調整粉團的軟硬度。 4、取一小塊粉團,撲少許粉,造型,成為煎堆坯。 5、炸至漲大,色澤金黃。 炸制時笊籬要不停推動煎堆坯,漲大后要輕輕邊推邊按壓,使其漲得更大。
3、蓮子
農歷四月十七日是送子娘娘“金花夫人”的誕辰日,民間有送子娘娘“北碧霞、南金花”的說法。在求子的日子當中,蓮子是非常不錯的食材,有美好的寓意,蓮子有心,其寓意就是“郎有心,妹有意”,兩人和和睦睦,婚姻圓圓滿滿,婚后子孫滿堂。
食材:蓮子、鹽、油、紅辣椒、青辣椒、大蒜、花椒
做法:1、蓮子用油炸或者小火慢炒都可以,目的是為了讓蓮子開口。2、熱油炸,速度快,火別太大,注意安全。3、按照喜好配置配菜,蓮子炸開,就可以了。4、鍋里留下點油,把配料炒香,再放入蓮子,加點鹽,生抽,蠔油即可。5、蓮子軟軟糯糯的,帶著淡淡的麻辣味,蠻好吃的。
二、做一事:祭祀金花娘娘
農歷四月十七日是送子娘娘誕辰之日,金花娘娘是婦女、孩子的保護神,人們要選擇去廟里祭祀,希望可以得到其庇佑,家里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成長,同時家庭也能幸福安康,比較和諧。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