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年間,江南水鄉有個名叫衛遠的秀才,生得眉清目秀,才華橫溢,十八歲便中了秀才,在當地小有名氣。只可惜家道中落,父母雙亡后,只能寄居在城郊的破廟里,靠賣字畫為生。
這日清晨,衛遠正在廟前擺攤,忽見一頂華麗的轎子停在面前。轎簾掀起,露出個圓臉富態的中年男子,正是本地有名的富商周員外。
"這位可是衛遠,衛秀才?"周員外笑瞇瞇地問道。
衛遠連忙起身作揖:"正是在下,不知員外有何見教?"
周員外上下打量他幾眼,滿意地點點頭:"聽聞衛秀才才華橫溢,今日一見果然儀表不凡。老朽家中有一小女,年方二八,尚未許配人家。若秀才不嫌棄,愿將小女許配與你,不知意下如何?"
衛遠聞言一愣。他雖落魄,但心氣極高,總幻想有朝一日能娶個如花美眷。如今這周員外主動提親,他心中既喜且憂——喜的是終于有人賞識自己,憂的是不知那周小姐相貌如何。
周員外見他猶豫,又道:"老朽雖非官宦之家,但在城中也有幾間鋪面,城外有良田百畝。若秀才應允,不僅婚事全由老朽操辦,還可資助秀才繼續攻讀,來年赴京趕考。"
這番話正中衛遠下懷。他想著自己如今窮困潦倒,若能得岳家資助,何愁功名不成?至于妻子相貌,想來富家小姐再丑也丑不到哪去。于是拱手應道:"蒙員外厚愛,小生豈敢推辭?"
三日后,周員外派人來接衛遠過府相見。衛遠特意換上最體面的衣衫,懷揣著對未來妻子的美好想象來到周府。
周府庭院深深,花木扶疏,處處顯露出富貴氣象。衛遠被引入后堂,只見周員外與一位婦人坐在上首,想必是周夫人。令他詫異的是,周夫人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陋——塌鼻梁,小眼睛,臉上還有幾顆明顯的麻子。
衛遠心頭一緊,暗想:女兒隨母,恐怕周小姐相貌也不盡如人意。正忐忑間,忽聽屏風后環佩叮當,一個身影緩步走出。
"這是小女無鹽。"周員外介紹道。
衛遠抬眼一看,頓時如遭雷擊——只見那周無鹽生得比母親還要丑陋三分:一張大餅臉上分布著大小不一的麻點,鼻子扁平得幾乎看不見鼻梁,嘴唇厚實外翻,更有一雙大小不一的三角眼。唯一可取的是她身段勻稱,舉止端莊。
"見過衛公子。"周無鹽行禮道,聲音倒是清脆悅耳。
衛遠強忍心中不適,勉強回禮。他此刻悔得腸子都青了,但想到自己已經應下婚事,又貪圖周家財富,只得硬著頭皮應付。
離開周府后,衛遠在河邊呆坐良久。清澈的河水中倒映出他俊秀的面容,想到今后要與那樣一個丑女共度余生,他幾乎要落下淚來??赊D念一想,自己如今寄居破廟,吃了上頓沒下頓,若不抓住這個機會,恐怕連趕考的盤纏都湊不齊。
"罷了,娶妻娶德,納妾納色。待我功成名就,再納美妾不遲。"衛遠自我安慰道,終于下定決心應了這門親事。
婚事辦得極為體面。周員外不僅為小兩口購置了宅院,還給了女兒豐厚的嫁妝。成親當日,衛遠喝得酩酊大醉,入洞房時連蓋頭都沒掀就倒頭大睡,留下新娘獨坐一夜。
婚后,衛遠對妻子極為冷淡,整日埋頭讀書,準備來年的科舉考試。周無鹽卻毫無怨言,每日早起為他準備筆墨紙硯,烹制可口的飯菜,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日,衛遠正在書房苦讀,忽聞一陣清香飄來。抬頭見周無鹽端著一碗蓮子羹進來,輕聲道:"夫君讀書辛苦,喝碗羹湯歇息片刻吧。"
衛遠見她那張丑陋的臉湊近,本能地別過頭去,冷淡道:"放著吧,我待會兒喝。"
周無鹽眼中閃過一絲黯然,但仍溫順地將碗放下,輕手輕腳地退出書房。
轉眼到了大比之年。周員外果然兌現承諾,為衛遠準備了充足的盤纏和新制的衣冠。臨行前夜,周無鹽將一包親手縫制的衣物和一封家書交給他,叮囑道:"路途遙遠,夫君務必保重。這封家書是寫給妾身在京城的舅父的,若夫君遇到困難,可去找他相助。"
衛遠隨手接過,漫不經心地應了一聲。他對這個丑妻始終提不起興趣,甚至暗自慶幸終于可以暫時擺脫她。
次日清晨,衛遠啟程赴京。走出城門時,他回頭望了一眼,隱約看見城墻上有個人影在向他揮手。他知道那是周無鹽,卻故意裝作沒看見,頭也不回地走了。
一路上衛遠心情舒暢。他想著只要考中進士,就能擺脫這段不如意的婚姻,甚至幻想著金榜題名后娶個美貌的官家小姐。
誰知天有不測風云。行至半途,忽遇暴雨,山洪暴發。衛遠匆忙躲避時,不慎將行李全部落入激流中,包括盤纏、衣物和周無鹽給的家書。等他狼狽地爬到高處,發現自己除了一身濕透的衣服外,一無所有。
衛遠欲哭無淚。沒有盤纏,別說趕考,就連回程的路費都沒有。他在破廟中蜷縮了三日,饑寒交迫,幾乎絕望。
第四日清晨,衛遠決定投河自盡。他站在河邊,望著湍急的河水,正準備縱身一躍,忽聽身后有人道:"年輕人,為何如此輕生?"
衛遠回頭,見是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手持拐杖,目光炯炯有神。他苦笑道:"晚生赴京趕考,途中遭遇洪水,盤纏盡失。如今進退維谷,不如一死了之。"
老者搖頭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間,豈能因一時困頓輕棄性命?"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個錢袋遞給他,"這些銀兩足夠你赴京趕考之用。"
衛遠又驚又喜,連忙跪下叩謝:"多謝老丈救命之恩!不知老丈高姓大名,他日晚生必當厚報。"
老者扶起他,意味深長地說:"不必謝我。要謝就謝你家中那位賢內助吧。"說完不等衛遠追問,便飄然而去。
衛遠拿著銀兩,百思不得其解。他家中只有那個丑陋的妻子,哪來的什么賢內助?但此刻容不得他多想,匆匆買了干糧衣物,繼續趕路。
到了京城,衛遠憑借真才實學,一路過關斬將,最終高中探花。金榜題名之日,他欣喜若狂,立刻修書回家報喜,卻對妻子只字未提。
衣錦還鄉時,衛遠心中盤算著如何與周無鹽和離。他如今已是朝廷命官,怎能有個丑陋的妻子惹人笑話?
然而當他回到家鄉,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大吃一驚——原本簡樸的宅院已經擴建得氣派非凡,門前車馬不斷,仆人穿梭。更令他震驚的是,管家告訴他,這些年來家中生意興隆,全靠夫人周無鹽經營有方。
"夫人?她不是深居簡出嗎?"衛遠難以置信。
管家笑道:"老爺有所不知。夫人雖相貌平平,但聰慧過人。自老爺赴京后,夫人便接手了家中部分生意,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還置辦了田產。夫人常說,要為老爺攢下家業,等老爺功成名就回來享用。"
衛遠聽得目瞪口呆。走進內院,只見周無鹽正在指揮下人整理賬簿。見他回來,她驚喜地迎上前:"恭喜夫君高中探花!"
此刻的周無鹽在衛遠眼中似乎不那么丑陋了。他注意到她眼中閃爍的智慧光芒,舉止間的從容大氣,忽然想起趕考途中那位神秘老者的話。
"夫人,我趕考途中曾遇一位老者相救,他說...要我感謝家中的賢內助。莫非..."
周無鹽微微一笑:"那是妾身的師父。妾身自幼隨他學醫習武,只是鮮為人知。見夫君盤纏盡失,妾身便請師父前去相助。"
衛遠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嫌棄的丑妻,不僅持家有道,還有如此人脈和見識。他想起婚后自己對她的冷漠,不禁羞愧難當。
"夫人,這些年...苦了你了。"衛遠握住妻子的手,真誠地說道。
周無鹽眼中泛起淚光:"能侍奉夫君,是妾身的福分。"
自此,衛遠徹底改變了對妻子的態度。他發現周無鹽不僅精通醫術,還熟讀詩書,對朝政時局也有獨到見解。夫妻二人常常秉燭夜談,相見恨晚。
后來,衛遠在官場上步步高升,周無鹽始終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她用自己的智慧幫他化解了許多官場危機,還用醫術救治百姓,贏得"活菩薩"的美譽。
更令人稱奇的是,隨著年歲增長,周無鹽的相貌竟漸漸變得順眼起來。有人說這是相由心生,也有人說是因為衛遠眼中有了愛,所以看妻子處處皆美。
晚年時,有人問衛遠:"大人當年為何娶周夫人這般相貌平平的女子?"
衛遠撫須笑道:"古人云'娶妻娶德',誠不我欺。若無賢內助,哪有老夫今日?"說罷,與妻子相視一笑,眼中滿是柔情。
這對夫妻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人們都說,衛大人娶了個"丑妻",卻得了天大的福分。漸漸地,"娶丑女得福"的說法在民間流傳開來,成為父母教育子女莫要以貌取人的典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