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為什么要讓偽君子賈雨村,來教全書最干凈的女孩林姑娘?
《紅樓夢》最開始用兩個人物“甄士隱和賈雨村”開場,就表明了故事的主題——真事隱去,假語存焉。
同時,又讓賈雨村成了林黛玉的老師,一個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一個是冰清玉潔的奇女子,把所有的一切聯(lián)系到了一起。
而作者的這一安排看似矛盾,實則大有深意。
首先,賈雨村雖為奸險小人,但其學識和能力在世俗標準下無可挑剔。
林家作為書香門第,林如海為探花出身,選擇家庭教師時必然看重才學。
賈雨村是進士出身,憑借真才實學通過科舉,且落魄時得到甄士隱、林如海等人的賞識,他本人確實是有才華的。
所以,表面上的談吐與風度足以掩蓋其品性缺陷。
林如海作為父親,在未開“上帝視角”的情況下,自然會被賈雨村的才華和表面上的謙遜所吸引。
這一安排也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社會中“偽君子”難以被識破的普遍性。
另外,賈雨村是貫穿全書的重要線索人物。
他通過擔任林黛玉的教師,與林家建立聯(lián)系,進而借助林如海的推薦信攀附賈府,成為賈政的助力。
這一層師生關系為賈雨村進入賈府政治網絡提供了合理契機,也為后續(xù)賈府衰敗埋下伏筆(如賈雨村為討好賈赦強奪石呆子扇子,成為賈府罪證之一)。
試想,如果沒有這層關系,賈雨村與賈府的聯(lián)系就顯得突兀了。
而且,林黛玉是全書“至純至真”的代表,而賈雨村則是“至偽至惡”的化身。
兩者的師生關系形成了強烈反差,凸顯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
黛玉的悲劇不僅源于命運,也源于她所處的環(huán)境中充斥著賈雨村這樣的虛偽勢力,加深了《紅樓夢》的批判性。
其實,早在甄士隱資助賈雨村的情節(jié)中,曹雪芹已通過細節(jié)暗示其忘恩負義的本性。
例如,賈雨村接受甄士隱的巨額資助后“略謝一謝,并不介意”,次日不辭而別,顯露出了他對功名的極端渴望與冷漠。
這種性格鋪墊使其后來成為黛玉老師的情節(jié)更具合理性——一個極端功利之人,自然會在權貴(如林如海、賈政)面前偽裝出“良師”形象,而林如海無法預見其真面目。
同時,賈雨村的形象揭示了科舉制度下“才德分離”的弊病。
他雖有才華,卻無德行,最終成為官場傾軋的工具。
黛玉師從賈雨村,象征著她自幼被卷入這種扭曲的價值體系中,為她的命運悲劇增添了社會層面的注腳。
另一方面,黛玉的“還淚”神話與賈雨村的野心形成對照。
賈雨村追求世俗成功,不惜踐踏他人;
黛玉則因情而生、為情而亡。
二者的對比暗示了“潔凈”在污濁世間的脆弱性,呼應了全書“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悲劇基調。
所以,曹雪芹苦心安排賈雨村成為林黛玉的老師并不是偶然,而是用兩個人的對比展現(xiàn)作品的主題和批判性。
當“虛偽”成了“真實”的老師,留在現(xiàn)實世界里的東西就都成了假的。
再看香菱學詩的故事,她專門找了林黛玉做“老師”,所有的一切形成了完美閉環(huán)。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