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又見證了一個引起的事件,這個事件堪比蘭州拉面走進了羅浮宮,就在前幾天,沙縣小吃的招牌居然插在了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黃金地段上,更讓人驚奇的是開業當天竟然有著5萬營業額。
根據人民日報客戶端的一個推送,這個誕生于福建山坳里的國民品牌,正在把拌面扁肉端上中東土豪的餐桌。
新華社的記者現場報道了,早上9點門店就開始排起了長隊,頭戴白袍的當地顧客是舉著手機對真假拍個不停。
商務部的官網數據顯示,沙縣小吃在全球開出的8.9萬家的一個門店了,但是這次出征也算是意義非凡,在阿拉伯半島。這個富裕的國家上一碗標價30人民幣的半面,相當于當地普通餐廳三道菜的一個價格。
《新京報》的財經版是算過一筆賬:同樣的價錢,在利雅得的中餐館只能吃個半份的小籠包,但是在沙縣的菜單上是赫然寫著:"扁肉湯=1.5升汽油""拌面=兩杯星巴克"。
有網友是聯系到了沙特工作的福建老鄉林先生,他發來的視頻里面,當地白領阿卜杜拉用筷子夾著柳葉蒸餃說:這比法餐的鵝肝醬更讓我著迷。
而經濟日報駐中東的記者發現菜單上的英文翻譯是暗藏玄機的,飄香拌面"譯作"Arabian Nights Noodles"(一千零一夜面條),這種文化輸出是直接拉滿了。
央視財經頻道的經濟半小時也是深度地揭露了這個沒有中央廚房不做資本運作的草根品牌,憑20年如一日的手工現做,竟然在紐約,巴黎,東京都能站得穩腳跟。
這是沙特門店的調料,全部是由沙縣總部空運過去的,就連花生醬都是在閩中的老廠供貨的。
在沙特店內的裝飾特別是保留著中國縣城小吃店有的"藍白塑料椅",收款機旁邊放著老干媽辣椒醬。
這種原生態的方式反而成為了一個大賣點,沙特的美食博主法蒂瑪在TikTok直播的時候說: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味道,比那些金碧輝煌的餐廳更迷人。
而正在上海召開的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是提到了一個細節:沙縣小吃在沙特所有宣傳的物料都是印著1997年入選中國非遺,這種文化背書的策略,讓隔壁韓國的泡菜博物館都自嘆不如。
參考消息還轉載了阿拉伯媒體的評論:中國人用便宜的面粉和豬肉,做出了昂貴的地緣文化。
有網友表示:在沙特這么多有錢的土豪,一碗30,大哥會不會扔下300美元就走了呢?其實也不要把國外想的那么好,只要好好做生意就行。
很多網友都覺得這次沙縣小吃的出海也算是中國版的麥當勞了吧!對于這個事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信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沙縣小吃入駐沙特首都》(2024.7.16)
新華社《沙縣小吃海外門店突破1000家》(2024.7.15)
央視財經《小吃里的"大生意"》(2024.6.28)
新京報《中式快餐出海定價策略調查》(2024.7.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