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在司法的星河里,劉楊萍法官是獨特的一束光。法槌起落間,她捍衛公平正義;紙墨流轉時,她書寫詩意人生。她以筆為舟,載著對法治的赤誠、對生活的熱愛,在詩歌的海洋中徜徉,將心中的萬千思緒化作一行行靈動的文字。
4月29日,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了五四青年節“學榜樣·踐初心·話擔當”青春分享會暨青工委工作座談會活動,全市法院9名青年干警代表結合劉楊萍法官先進事跡,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與心路歷程。
本院特開設“學榜樣·踐初心·話擔當”青年說專欄。在這里,沒有嚴肅的法條闡釋,沒有刻板的案件陳述,只有TA們最真摯的情感流露與最細膩的內心獨白。從《青年說》開始,讓我們走進劉楊萍法官的文字世界,聆聽法治路上的詩意回響,感受文字背后的溫度與力量,在一首首詩歌、一句句感悟中,讀懂屬于她的堅守與浪漫。
分享人
應城市人民法院刑事庭法官助理 吳小菲
吳小菲生活照
大家好!我是應城法院刑事庭法官助理吳小菲。在法治征程上,總有一盞明燈指引方向,總有一種力量激蕩人心,而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三級高級法官劉楊萍的先進事跡,就如同一座明亮的燈塔,為我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她用三十余年的堅守,生動詮釋了一名法官的忠誠、專業、廉潔與擔當,讓我深受教育和啟迪。下面分享我的感悟。
一
以忠誠鑄魂,在法與情的較量中堅守初心
“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犯罪好比污染了河水,不公正的判決則好比污染了水源”,培根的這句警言,不僅影響著劉楊萍法官的職業生涯,也是剛入刑庭工作的我時刻丈量自己的標尺。
當時我滿懷對法律的憧憬和公平正義的向往,但很快就遇到了法與情的考驗。記得我曾協助辦理一起因鄰里糾紛引發的故意傷害案,被告人與被害人積怨已久,因瑣事而大打出手,被告人系一名70歲以上的老人,他庭審時聲淚俱下地訴說自己的委屈,但被害人則是一名中年人,態度較為激進。案件審理過程中,老人的子女找到我,希望我能看在老人年事已高的份上,在判決時予以一些照顧。那一刻內心十分糾結,一邊是法律的公正要求,必須以事實和證據為依據;另一邊是老人飽含淚水的雙眼和他子女懇切的請求,情感難免有所觸動。
但我深知作為司法工作者,法律的天平容不得半點私情,不能因個人情感而動搖。于是我靜下心來,仔細梳理案件細節,反復核查證據,查閱相關法律法規和類似案例,與法官一起認真分析雙方的責任,最終依據事實和法律作出了公正的判決。盡管判決后被告人及家屬有憤懣,但他們坦言:“雖然結果不遂愿,但程序是公正的。”當事人的認可讓我深刻體會到,要始終堅守“從政治上看、從法治上辦”的理念,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放在心里,抗在肩上,用心用情尋找每一個案件最優的打開方式,用忠誠干凈擔當詮釋法治信仰,從而突出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二
以專業礪劍,在繁與簡的挑戰中淬煉本領
基層法院的刑事案件類型繁多,有案情簡單的速裁、簡易程序案件,亦有疑難復雜的普通程序案件,在處理復雜的刑事案件時,專業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劉楊萍法官在審理一起涉及21名被告人的特大團伙犯罪案時,面對海量案卷和復雜案情,她以“抽絲剝繭”的耐心審閱材料,撰寫10余萬字判決書,并創新推行庭前證據開示制度,突出庭審調查模式,僅用8小時完成庭審,21名被告人全部認罪服法。這讓我明白,專業能力是法官的立身之本,而創新思維則是突破桎梏的利劍。
記得剛到刑事庭時,遇到一起涉黑保護傘案件,涉及罪名較多,被告人身份亦較為敏感,案卷材料達64冊,面對堆積如山的卷宗材料和復雜的法律關系,一開始感到無從下手,焦慮和壓力讓我有些喘不過氣來。但我深知畏難情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及時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將案件材料按照法律關系進行分類整理,逐一分析每一個問題所涉及的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向經驗豐富的法官和同事請教,利用法信網進行類案檢索梳理裁判要點,經過連續一周的加班加點,最終厘清了案件的脈絡,為法官的開庭審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專業能力是司法工作的核心競爭力。每一個案件都是一次考驗,只有不斷學習,提升專業素養,才能在復雜的案件中找到正確的方向,為公正審判提供堅實的保障。同時,對于一些簡單案件,堅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以“如我在訴”意識辦好每一個案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新期待。
三
以廉潔立身,在名與利的誘惑中筑牢防線
劉楊萍法官在司法審判一線奮斗30余年,所辦案件無一例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她面對被告人母親塞錢和同學求情時,均嚴詞拒絕,她那句“只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讓我印象深刻。在法院工作中,我以她為榜樣,始終秉持公正司法、廉潔自律的職業操守。
前不久,在辦理一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時,經過我的耐心調解,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如愿提前拿到賠償款,為了表示感謝,非要送我一份禮物,我嚴詞拒絕,并向他解釋道這是我們的工作職責,公正司法是我們應該做的。我深知,一旦接受了這些小恩小惠,就會影響我們的公正判斷,損害司法的公信力。
廉潔是法官的鎧甲,私欲是公正的裂痕。作為法官助理亦需要緊繃廉潔自律之弦,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折不扣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認真落實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及新時代政法干警“十個嚴禁”等鐵規禁令,始終做到警鐘長鳴,舉一反三,不斷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四
以擔當踐諾,在剛與柔的平衡中傳遞溫度
司法工作不僅要有剛正不阿的態度,還要有溫暖人心的力量。劉楊萍法官不僅鐵面無私,辦案更是具有司法溫度。她創立“鄉土司法”模式,將法庭搬到田間地頭;她聚焦少年審判,以“溫情幫教”挽救失足少年。她的司法智慧,讓我看到法律的另一重維度--它不僅是懲惡揚善的利劍,更是照亮迷途的明燈。
我曾協助法官辦理一起未成年人搶劫案,經過庭前閱卷,我了解到被告人小林年僅16歲,因父母離異缺乏家庭關愛,而誤入歧途。在庭審中我看到他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迷茫,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懲罰犯罪,更重要的是挽救失足少年。庭審后,在法官的指導下,與小林深入溝通交流,了解他的成長經歷和內心想法,我們既嚴肅指出他的錯誤行為,讓他認識到法律的嚴肅性,又給予他關心和鼓勵,讓他感受到司法的溫度,還主動制發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通知書》,給其回歸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小林最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一定會改過自新。
這個案件讓我懂得法官的擔當,不僅是依法裁判,更是以司法溫度修復社會裂痕。法槌落下,是震懾犯罪的雷霆;掌心的溫暖,是挽救迷途的春風。
榜樣如燈塔,照亮前行路。劉楊萍法官仿佛一顆璀璨的星辰,在法治的星空中閃耀著光芒。她的先進事跡激勵著我們每一位司法工作者,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發光發熱。作為基層法院的法官助理,我們或許只是法治道路上的點點微光,但只要我們堅守初心,不斷提升自己,以專業、廉潔和擔當踐行司法使命,無數個微光匯聚在一起,就能照亮整個法治星河。
作為新時代人民法院干警,我將以劉楊萍法官為標桿,把政治忠誠融入血脈,將公正廉潔刻入靈魂,用終身學習錘煉本領,在司法工作中踐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莊嚴承諾,做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人民法院干警。
來源:應城法院 吳小菲
編輯:李潔
審核:郭嘉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