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里余則成和戴笠第一次見面。
余則成向戴笠介紹自己時,說:“在下是民國二十六年進的上海青浦特訓班”。
然后,戴笠看他的眼神就不一樣了。
還說了句:“你有點資格了。”
一句話,為什么就令戴笠對余則成另眼相看了?
其實,余則成這句履歷相當于自報家門。
放在當時軍統內部,有點像現在有人說“我是某訊前50號員工”。
看似低調,實則暗藏江湖地位。
今天就聊聊這層關系,拆解一下青浦班在軍統系里的分量。
01 青浦班:戴笠的“黃埔一期”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8月,淞滬會戰打得血肉橫飛。
戴笠在上海青浦辦的“蘇浙行動委員會特訓班”,倉促開張。
這地方說是特訓班,實際就是軍統前身復興社的“嫡系血庫”。
戴老板親自當班主任,學員全是按死士標準挑的。
當時能進青浦班的,要么是幫會分子(戴笠借了杜月笙的碼頭勢力);
要么是軍校落榜的熱血青年。
這批人學的是爆破、暗殺、電訊。
結業后,直接塞進“別動隊”往閘北戰場填人命。
活下來的,后來個個成了軍統骨干。
比如,劇里提過的陳恭澍(軍統第一殺手),沈醉(最年輕的少將),都是青浦班出身。
02 “二十六年的雪”有多金貴
余則成入班的時間點極微妙。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青浦班只撐了三個月就被迫解散。
滿打滿算,青浦班正經畢業生不到800人。
到1945年戴笠見余則成時,這批人要么戰死(比如《潛伏》原著提到青浦班死亡率超六成);
要么早就爬上高位。
活著的個個都是戴笠的“老錦衣衛”。
戴笠那句“你有點資格了”,翻譯過來就是:“原來你是跟著我刀頭舔血起家的,算自己人了。”
這種認同感,比后來其他時期的學員高出一個維度。
那是一種夾雜著懷舊和信任的微妙情緒。
03 戴笠的“嫡庶有別”政治學
軍統內部派系堪比紅樓夢。
江山幫:戴笠浙江江山老鄉,管錢管槍(比如毛人鳳)。
黃埔系:正牌軍校生,占著中層崗位。
青浦/臨澧班:戴笠親手帶出來的“天子門生”。
余則成雖然沒混成陳恭澍那樣的核心,但青浦班出身已經讓他進了“戴記門生”的小圈子。
后來,他被派到天津站。
站長吳敬中(黃埔五期)表面上覺得他資歷淺,私下卻默許他接觸機密。
老特務們太清楚,這種戴笠舊部指不定哪天就直通局長辦公室。
04 歷史夾縫里的“投名狀”
1937年的青浦班學員,是要真刀真槍打日本的。
余則成提這段經歷,等于告訴戴笠:“我跟著您抗日救國的時候,李海豐還在重慶辦公室里喝茶呢。”
后來,刺殺李海豐的差事落在他頭上,也是戴笠在搞“血統認證”。
用青浦班的人清理門戶,比用黃埔系的更放心。
這招在歷史上也有印證。
真實軍統刺殺張敬堯、石友三等大漢奸,專挑早期訓練班出身的人動手。
戴笠的邏輯很直白:“吃過觀音土的人,不會惦記白米飯”。
青浦班的人見過最慘烈的犧牲,不容易被策反。
05 吳敬中的“酸葡萄心理”
對比天津站眾人更能看出門道。
馬奎(黃埔畢業),看不起余則成“野路子”,結果自己先被當GD滅了。
陸橋山(鄭介民派系),黨棍作風被青浦系視為“花架子”。
而余則成在戴笠死后,并沒有失勢,還能靠青浦班舊情分繼續潛伏。
吳敬中后來對余則成的縱容,除了利益勾兌,多少帶點對“戴笠門生”的忌憚。
就像公司里空降的領導,遇上董事長當年的司機也會給三分薄面一樣。
余則成在1945年亮出青浦班履歷,還藏著一層歷史隱喻。
1937年那批人被戴笠視為“干凈”。
他們參軍時國民黨還沒徹底腐敗,心里多少存著點抗日救國的熱忱。
戴笠對余則成的另眼相看,與其說是信任這個人;
不如說是,懷念那個自己也曾熱血過的年代。
但他沒想到,正是這份“老資格”的濾鏡,讓余則成后來在天津站如魚得水。
當吳敬中們忙著撈金條時;
這個“青浦遺老”,正悄悄用笠教的手藝,把整個天津情報網搬進了延 安的檔案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