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是因為天熱了,還是大家減肥目標已經達成,小伙伴們一起點下午茶的頻率變高了很多
我也沒有脫離組織,甚至還會給大家加碼,今天安排的茶點是超經典的:
港式菠蘿包
身在廣東或是愛看港劇的友友們對它一定很熟悉,這個包基本每個面包店都會有,烘烤時那種甜香,能把我的魂都勾走。
出爐之后還沒完全放涼的時候,往中間塞上一塊冷凍黃油,面包熱、黃油涼,那種冰火兩重天的口感,奈斯到家了。
港式傳統酥皮配方里是有臭粉(碳酸氫銨)的,高溫下急劇膨脹,就能自然形成好看的裂紋。
我做的時候用小蘇打代替了,它更常見一些,出來的效果也很不錯,一咬酥到心頭。
面團部分我用了燙種法,開水將淀粉燙到糊化,能增加面團吸水量,烘烤之后整體口感會更松軟一些,老化速度也更慢。
大家要是覺得一天之內做燙種和主面團有點趕,也可以提前一晚上將燙種處理好,效果是一樣的。
份量:8個
燙種:
高筋面粉 20g / 開水 100g
主面團:
高筋面粉 260g / 細砂糖 45g
海鹽 3g / 酵母 3g
雞蛋液 42g / 牛奶 95g
燙種 90g / 黃油 25g
酥皮:
黃油 30g
細砂糖 30g / 雞蛋黃 12g
低筋面粉 60g / 奶粉 5g
小蘇打 2g / 海鹽 0.5g
其他:
全蛋液 適量 / 冷凍黃油 適量
1、先提前制作燙種:碗中放入20g高筋面粉,100g開水沖進去,立刻攪拌均勻,讓面粉充分糊化,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降溫4小時以上
2、再來做主面團部分:面缸中加入260g高筋面粉、45g細砂糖、3g海鹽、3g酵母、42g冰雞蛋液、95g冰牛奶、90g燙種,低速攪拌均勻,中高速攪打8分鐘左右,出粗膜后,加入25g軟化黃油,繼續中高速攪打8分鐘。至能扯出均勻透光的薄膜,團圓,放入容器中,室溫靜置發酵一小時
3、接下來做酥皮:碗中放入30g軟化黃油、30g砂糖、0.5g鹽,攪打至發白后,加入12g蛋黃液,混合均勻,然后過篩入60g低筋面粉、5g奶粉、2g小蘇打,混合成團后,放入冷藏靜置1小時
4、1小時后面團長大2倍左右,手指沾上面粉戳洞,不回縮不塌陷,就發酵好了!拿出排氣,分割成8份,團圓,蓋上保鮮膜或是濕布,靜置15分鐘
靜置結束后,重新排氣團圓一次,有間隔地放入烤盤中,放入35℃的發酵箱中,二發至1.5倍大。(時間是隨著天氣,濕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發酵看狀態不看時間)
5、冷藏好的酥皮均分成8份,滾圓后把酥皮放入兩張保鮮膜中,搟壓成薄片(一定要薄,太厚酥皮裂不開,或者裂不好看)
在發酵好的面包(輕壓表面有回彈的狀態)上蓋上酥皮,刷上一層雞蛋液,放入提前預熱好的烤箱中層,上下火180℃,烘烤12-15分鐘即可
拿出稍微放涼后,斜切面包不切斷,夾上一片冷凍黃油即可。
自然裂開的紋路非常自然又好看,金黃色的酥皮泛著瑩潤的光芒,讓我一看就饞。
往中間夾上一塊冷凍黃油,立馬就有港式茶餐廳那味了,配上一杯港奶,簡直神仙下午茶。
要是想吃得優雅,可以備好刀叉,將菠蘿包壓一壓,然后再切小塊入嘴,儀式感十足。
如果是豪放派,大可像我一樣,直接抓起就咬,薄薄的酥皮香到爆炸,面包組織喧軟香甜。
有著余熱的面包體夾著冰冰涼的黃油,每一口都是冰火兩重天!
之前看到有寶寶在問,為什么菠蘿包有些紋路是切出來的,有些是自然裂開的,這個算是臺式和港式的區別嗎?
其實咱們不能根據紋路去判斷臺式和港式,因為紋路切或是不切,都是看烘焙者的習慣。
區分二者應該根據口感去判斷,偏酥松的是港式,也就是我今天這種;偏酥脆且粘砂糖粒的是臺式~
不過平時也不用區分得太開,因為兩種都好吃!
如果有其他疑問請在下方留言給我們
看到后一定盡力回復大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