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與美國及中國的關系是一個動態演進的三角互動,涉及安全、經濟、能源、地緣政治等多個維度。以下從歷史脈絡、現實利益、未來趨勢三個層面展開更系統、更細化的分析:
一、歷史脈絡:美沙同盟的基石與中沙關系的漸進升級
1. 美沙關系的形成與固化(1945-2000年)
石油換安全協議(1945):羅斯福與伊本·沙特國王達成協議,美國保障沙特王室安全,沙特確保石油以美元計價并穩定供應,奠定兩國戰略同盟基礎。
冷戰時期的綁定:沙特作為美國對抗蘇聯在中東擴張的支點,美國向其出售F-15戰斗機(1980年代)、建立聯合軍事司令部(1980),并在海灣戰爭(1991)中直接協防沙特。
經濟捆綁深化: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長期由美國雪佛龍等企業參股,沙特主權財富大量投資美國國債(截至2023年約1170億美元)。
2. 中沙關系的緩慢起步與加速(1990-2020年)
建交與試探期(1990-2000):1990年建交后,中國從沙特進口石油量極低(1991年僅110萬噸),雙邊貿易額不足5億美元。
能源合作突破(2001-2010):2001年沙特躍居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占中國進口量16%),中石化與沙特阿美合資建立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2007)。
戰略升級期(2011-2020):2016年沙特提出“2030愿景”與中國“一帶一路”對接,2019年沙特王儲訪華簽署280億美元合作協議,華為成為沙特5G核心供應商。
二、現實利益:分領域拆解沙特的“雙重依賴”
1. 安全領域:美國主導下的有限多元化
美軍存在與武器依賴:
美國在沙特設有蘇丹王子空軍基地等5處軍事設施,部署“愛國者”導彈和約2700名士兵(2023年數據)。
2015-2022年,美國對沙特軍售總額超1290億美元,包括THAAD反導系統(154億美元)、F-15SA戰機(294億美元)。
局限性:美國國會多次以人權為由凍結對沙軍售(如2021年暫停出售精確制導武器),迫使沙特轉向中國采購無人機(翼龍-2)、土耳其采購巡飛彈。
中國安全合作的邊界:
中國向沙特出口彩虹-4無人機(2014)、協助建立無人機生產線(2017),但未觸及核心防御體系(如防空系統、戰斗機)。
中國參與沙特海軍基地建設(吉贊港),但拒絕設立軍事基地,避免直接挑戰美國安全主導權。
2. 經濟領域:中國全面趕超美國
貿易結構對比:
投資與技術合作:
美國:谷歌投資沙特智慧城市NEOM(AI與云計算),波音合作開發航空工業城,但受“價值觀壁壘”限制(如人權爭議影響硅谷企業參與)。
中國:寧德時代投資13億美元建磷酸鐵鋰工廠(2023),中建集團承建沙特未來新城隧道項目(53億美元),百度與沙特合作建設云計算中心。
3. 能源與金融:美元霸權的裂痕與人民幣試探
石油定價權博弈:
美國通過頁巖油革命削弱OPEC定價權,沙特被迫加入OPEC+(2016)聯合俄羅斯平衡市場。
2022年沙特拒絕拜登增產要求,轉而減產保價,顯示其對美國能源話語權的離心傾向。
去美元化嘗試:
2022年中沙首單人民幣貸款(昆侖銀行),2023年沙特財政部長稱“對以非美元結算持開放態度”。
沙特持有人民幣資產比例仍不足2%,但加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2023)、擬發行人民幣債券,釋放長期信號。
三、未來趨勢:沙特“對沖戰略”的三大方向
1. 安全:構建“美國+區域伙伴+中國”的復合體系
維持美沙安全框架:短期內無法替代美國提供的核保護傘、情報共享和高端武器供應。
發展本土軍工:計劃到2030年將軍事開支的50%用于本土化生產(與中國合作無人機、導彈技術)。
拉攏區域強國:與土耳其、埃及組建“中東防空聯盟”,減少對單一外部力量的依賴。
2. 經濟:綁定中國實現“后石油時代”轉型
新能源賽道:沙特主權基金(PIF)投資中國蔚來汽車(11億美元)、華人運通(56億美元建電動車廠),引入中國光伏技術(2023年ACWA Power與中能建簽約2.6GW太陽能項目)。
數字經濟布局:沙特數據與人工智能局(SDAIA)與阿里云、華為共建數據中心,目標成為中東AI樞紐。
3. 外交:以“全球南方”身份提升議價權
多邊機制對沖:同時加入美國主導的印歐經濟走廊(IMEC)和中國支持的金磚機制(2024年正式加入)。
議題聯盟策略:在氣候問題上與歐美合作(沙特承諾2060碳中和),在巴以問題上呼應中國立場(反對以色列單邊行動)。
價值觀自主性:拒絕西方人權指責,聯合阿盟通過《阿拉伯人權宣言》(2023),與中國強調“不干涉內政”原則共鳴。
四、關鍵變量:可能打破平衡的潛在因素
美國中東戰略再調整:若美國重啟對伊朗強硬政策,沙特可能強化與美合作;若美國進一步戰略收縮,沙特將加速“向東看”。
臺海或南海危機:中美直接沖突可能迫使沙特選邊,但其大概率保持“模糊中立”。
沙特王室繼承風險: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集權模式若遇內部動蕩,可能影響外交連續性。
能源技術革命:可控核聚變或電池技術突破將削弱沙特石油籌碼,迫使其更依賴中美的產業轉移。
總結:非對稱三角下的動態均衡
沙特對中美采取“領域優先”(Issue-based Alignment)策略:
安全優先美國:核心防御、高端武器、地區威懾仍依賴美式體系。
經濟優先中國:產業轉型、技術升級、市場拓展深度綁定中國資源。
外交自主增強:通過金磚、上合等多邊平臺構建“第三空間”,避免淪為大國附庸。
這種“腳踏兩條船”的策略將在未來10-15年持續,直至沙特完成經濟轉型或中美力量對比發生質變。對中國而言,沙特是“一帶一路”能源安全與地緣支點;對美國而言,沙特仍是中東秩序“壓艙石”。雙方博弈的勝負手,或將取決于誰能更有效支持沙特實現“2030愿景”中的非石油經濟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