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村莊的鐵路彎道,竟成了村民口中的“死亡彎”......
近日,“焦柳鐵路穿村致19人身亡”一事引發關注。19條鮮活生命的消失,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教訓。上游新聞梳理媒體公開報道發現,在這十多起事故中,遇難者以老年人、小孩、聾啞殘障人為主。火車為何非要穿村?后果為何如此嚴重?當地到底有沒有安全防護措施?鐵路周邊為何不封閉?該如何預防鐵路事故發生?
目前,鐵路部門回應稱已在有序推進防護柵欄封閉工程建設。
火車穿村致19人身亡
以老人小孩聾啞殘障人為主
多年來,焦柳鐵路事發路段已發生火車撞人事故19起。
5月12日,湖南張家界永定區關門巖村發生一起火車撞人事故,致1人不幸身亡。記者從屬地西溪坪街道辦事處獲悉,已聯系死者家屬,正在進行善后工作。
4月6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宋家灣村發生一起火車撞人事故,15歲的殘障留守女孩宋玉瑩喪命于從村里經過的焦柳線鐵軌上。
宋玉瑩生前照
在這之前,該路段已有至少17人遇險身亡。
而這17起火車撞人致身亡事故中,遇難者以老年人、小孩、聾啞殘障人為主。他們中有的行動遲緩,來不及躲讓火車,有的存在聽力或智力障礙,火車鳴笛沒有作用。最小的遇難者年僅1歲半。
這17人,除本村人外,還有外鄉人被火車撞身亡。幾年前村里修建黔張常鐵路,一名外地年輕人來鐵路工地找活干,他坐在老鴉口一號隧道洞口附近喝酒,火車從隧道鉆出后把他卷入車底,拖行100多米后身亡。
火車撞人傷亡事故,在焦柳鐵路其他區段也在上演。
據2011年的團結報一則新聞報道,焦柳鐵路湖南吉首火車站至吉首火車南站區間,鐵路交通安全事故頻發,2007-2010年發生鐵路事故65起,死傷人數70余人。
火車為何穿村?
住宅與鐵路共生
宋家灣村位于湘西張家界市山區,地處武陵山脈腹地,背靠尖角山,面朝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澧水河。這個800多人的村子以土家族為主,宋姓是村里大姓。山區耕地資源緊張,全村僅有519.9畝基本農田,人均不足一畝。種田養不了家,很多村民前往廣東打工。
焦柳鐵路是“三線建設”時期修建的一條戰備鐵路,1978年建成通車,作為我國三橫五縱干線鐵路網的一縱,這條鐵路多年來承擔著晉煤、豫煤南下的運輸任務。
涉事村莊航拍畫面 圖片來源:新京報視頻截圖
焦柳鐵路的修建改變了宋家灣村的村居格局。鐵路從村子腹地穿行而過,把村子一分為二:鐵軌西側的山下住著1-6組,有600多村民,分布著農地、進城省道和成片區的住房。7-9組村民住在鐵軌東側的緩坡和山上,有200多人,五分之二的耕地也分布在這邊。40多年來,村民們上山耕作、下山出行都需要橫跨村里這條鐵軌。
這條連接河南焦作和廣西柳州的普速鐵路,47年來猶如一條鋼鐵巨蟒,每隔十幾分鐘便從宋家灣村呼嘯而過。車輪與鐵軌摩擦的轟鳴聲,成為村民日常生活里習以為常的背景音。
作為南北交通干道,焦柳鐵路推動了沿線地區經濟發展,但其原始線路設計也給宋家灣村埋下了長期的安全隱患。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焦柳線宋家灣村路段火車撞人事故頻發,至今未能有效解決,成為困擾當地數十年的民生難題。
后果為何如此嚴重?
鳴笛時有時無,村民外出常跨鐵軌
焦柳鐵路是一條山區鐵路,縱貫中國第二、三階梯過渡帶,其選線體現三線建設“靠山、隱蔽”的特點。受山區地形限制,鐵路在宋家灣村形成了復雜的線路特征:總長1.5公里內分布有4個曲線彎道,2段穿山隧道,這被村民認為是火車在村里經常撞人的重要誘因,彎道和沿線樹木阻礙了村民的觀察視線,加之火車鳴笛時有時無,等到人發現火車時,往往已經很近了,火車同時在快速開,留給人的避讓時間很短。
其中,位于宋家灣村3組的鐵路K952+480處,有一段長約百米的彎道。村民回憶,僅在這一處就有至少8人被撞身亡,因此也被村民稱為“死亡彎”。
“禁止通行”警示牌旁,跨過鐵軌上山耕作的村民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事故頻發之下,K952+480彎道上設置了4處安全警示標識,密度明顯高于村里其他鐵路區段。但據記者實地觀察,警示措施并沒有減少村民穿行于此,彎道邊的土路上甚至被長期踩踏出一條小路。
村民宋富粗的房子就在“死亡彎”邊上,拇指頭大小的煤粒經常掉落在家門口。早年火車震動大,他家屋頂上的瓦片經常被震掉。他好幾次親眼看見村民在彎道被撞身亡。他的妻弟也是夏天坐在彎道邊乘涼,起身時被火車撞身亡的。
不少村民的房子緊鄰鐵路兩側,一些房子大門正對鐵軌,村民要想出門,必須橫穿鐵軌,形成房屋與鐵路共生的村居格局。此外,村里大部分村民住在山下,近一半耕地卻在山上,一些事故便發生在當事人往返途中。
盡管村莊有一座供行人和機動車通過的橋洞,但位置偏遠,村民覺得不如上鐵道跨兩步快。
是否有安全防護措施?
基本處于開放狀態
據2011年的團結報一則新聞報道稱,上世紀60年代設計時,焦柳鐵路該區間大部分為偏僻山區,基本處于開放狀態,隨著城市發展擴容,該區間9.341公里長的鐵路沿線兩側,民居多達千棟,居民10萬余人。
村民宋富粗回憶,1971年鐵路開工前,規劃的線路橫穿村子,鐵軌鋪設的地方原來是房屋和田地。當年他家房子一部分在規劃紅線之內,拆除了其中三四間為鐵路讓道,剩余部分緊鄰鐵軌,最近處不足3米,這種格局一直延續到今天。
根據2014年起施行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鐵路兩側應當設立線路安全保護區。安全保護區的范圍根據鐵路類型和所在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村鎮居民區,高鐵的安全保護區為15米,焦柳鐵路這樣的普鐵為12米。
鄰村禾家村站站長張曉東表示,焦柳鐵路在全國范圍內都屬于一條很老的線路,1971年建設時,鐵路相關法律還不健全,鐵路設計缺少長線規劃,土地征收需要的財政資源緊張,導致沿線大量房屋保留在了安全保護區內。
村民劉先勇家大門正對鐵軌,距離不到1米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作為宋家灣村離鐵軌最近的住戶,劉先勇家院子的大門距離鐵軌只有約0.8米。多年前的一天,妻子早上去鐵路對面的山上割麥子,八九點鐘回來給小兒子喂奶。孩子聽見媽媽的聲音就從院子沖出去,奶奶跟在后面一把把孩子扯回,火車就從面前的鐵軌上呼嘯過去。這次驚險后,劉先勇家的院門就常年關著,這些年,他家被火車碾死了4只狗。
2023年4月24日,村民宋健周被75km/h行駛的38040次列車撞身亡。這起事故后,村民感覺到,火車過村時鳴笛明顯變多,從進村開始持續鳴笛,一直到穿過兩個隧道后駛離。鐵路相關部門還在“死亡彎”安裝了一個安全提醒喇叭,當檢測到有人橫跨鐵軌時,喇叭會自動播報,督促行人立即離開,這是村里鐵軌上唯一的安全提醒喇叭。
鐵路周邊為何不封閉?
歷史遺留問題
預防火車撞人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在鐵軌兩側安裝防護欄,把沿線封閉。
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規定,設計開行時速120公里以上列車的鐵路,需要強制實行全線封閉。焦柳線的設計時速剛好是120公里,因此,安裝防護欄并不是強制性的。
鄰村禾家村站站長張曉東坦言,焦柳線是有著特殊意義的戰備鐵路線,承擔政府任務更多,核心目的不是商業盈利。這條鐵路穿過山區,為了預防泥石流等災害,每年汛期全線的客運列車還會停掉,這些因素導致焦柳線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鐵路彎道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地方政府、村民想架設更多天橋涵洞方便出行,這可以理解,但是鐵路公司對于建設的數量和成本也是有規定的”,他說,一座天橋的造價上百萬,地方上提出的需求,鐵路公司不一定能滿足,這是雙方協調不下來的關鍵。
焦柳鐵路沿線有大量住宅和農地,也增加了封閉難度。張曉東說,修建防護欄可能會占用村民的地,拆除部分房屋讓其搬遷,防護欄可能會堵住部分人家的大門,要幫其解決出行問題,開展這些工作成本和風險比較高。
劉先勇支持在村里建設防護欄,前提是必須給他家修一條出行路,或者征收他的房屋讓其搬遷,“要的不多,二三十萬,能找個別的地方安家就行。”
鐵路走習慣了,部分村民也一時不接受防護欄的價值。張曉東回憶,焦柳鐵路某區段封閉后,一些村民住得與天橋有一定距離,他們覺得遠,就派村里老人把安裝好的防護欄剪掉。地方政法委、街道辦、社區去村里勸導和普法,幾年下來,村民才接受走天橋。
如何預防鐵路事故發生?
相關建設行動應盡量加快
從目前而言,最可行、也有效的辦法,就是把經過村莊的鐵路線用防護欄圍起來。
這也不乏先例,據報道,2018年修建黔張常高鐵期間,鐵路公司就在宋家灣的鄰村禾家村焦柳線沿線安裝了防護欄。多位禾家村村民表示,自從安裝防護欄后,村里就再也沒有人被火車撞過。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截圖
當然,修建全封閉的防護欄,需要搭建人行天橋、開挖通行涵洞,此外,一些緊貼著鐵路的村民也需要搬遷,這勢必需要一些投入。無論如何,即便如今焦柳鐵路盈利能力有限,甚至長期處于虧損狀態,也不應該忽略起碼的安全防護。更何況,焦柳線是有著特殊意義的鐵路線,多年來承擔著晉煤、豫煤南下的運輸任務,核心目的不是商業盈利。
對于焦柳鐵路事發路段發生多起火車撞人事故,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公司張家界工務段近日也回應了。鐵路部門先后采取了加裝安全提醒標識、加強司機嘹望鳴笛、引導村民穿越就近涵洞、開展路外安全宣傳等措施,盡力防止路外事故發生。
鐵路部門決定對該區間實施防護柵欄封閉工程,并于今年2月份完成了現場踏勘任務,目前,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今年6月份開始正式施工。為方便附近村民出行,鐵路部門已在宋家灣村路段附近修建了2處交通涵洞。此外,焦柳鐵路白馬溪至溪口鎮等5個區間、共計67公里的防護柵欄封閉工程也將于今年6月份陸續開始施工。同時,將聯合地方相關部門深入焦柳鐵路沿線村莊、社區、學校加強路外安全宣傳,加裝或更換安全警示標語。
希望相關建設行動,還應盡量加快。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回應稱防護柵欄封閉工程在今年2月份就完成了現場踏勘,預計6月開始施工,但就在4月6日,該路段又發生一起悲劇,15歲的殘障留守女孩宋玉瑩喪命于鐵軌。如果相關建設更快一些,這起悲劇是不是可以避免。
持續數十年的風險暴露,伴隨17條生命消失的悲劇,才迎來實質性的解決行動,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教訓:堵上風險敞口,當多些緊迫感和未雨綢繆,不能總是在事故一再發生后才“亡羊補牢”。這代價未免太大了。
綜合來源:掌上張家界微信公眾號、界面新聞、新京報、澎湃新聞、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