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或許終將成為雷軍的“滑鐵盧”。
論搞流量營銷,雷軍如果稱第二,中國無人敢稱第一。
不過,如果只是對于小家電之類的產品吹吹牛,那無傷大雅、無可厚非;但對于人命關天的汽車吹過頭,就往往容易搞出涉及生命安全的大事。
無論是3月份小米汽車高速碰撞后燃爆事件,還是最近SU7 Ultra車主集體要求退車,都在顯示“小米汽車”這一現象級新能源汽車正在跌下“神壇”。
小米汽車:光速崛起的“現象級”電車
完備而強大的中國制造業,似乎讓一切代工成為可能。無論是家電、手機,還是號稱“現代工業集大成者”的汽車。
油車領域,國外巨頭都是百年積累。即使國內車企“站在巨人肩膀上”,自身也要摸索個十幾二十年打造產品。
但新能源汽車似乎在徹底打破這一模式:供應鏈和產能遍地都是,只要有資金、懂營銷,三年時間造個車并非難事。
在這樣的邏輯下,擁有充沛現金流和營銷基礎的小米來造個車,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情的進展確實也都順風順水:從2021年宣布造車、2024年開始銷售,到首年單款車銷售量即超13萬輛,讓各界為之側目。
對安全沒敬畏,把速度當信仰
小米汽車的迅速成功,也讓市場充分見識了營銷的力量:外形仿照保時捷,在小米那不會成為問題;一個行業常見的配置或做法,在雷軍口中好像是劃時代的創新那樣。
對于車輛最重要的安全問題,并非是小米汽車最需要突出的要素。恰恰相反,小米最濃墨重彩的是“速度”。
雷軍說“速度是一種信仰”,小米汽車的營銷似乎也一直圍繞著速度——小米SU7零百加速只要2.78秒。不知道的,還以為小米是專門賣賽車的。
但稍有開車經驗的人,都會知道日常開車加速度并沒有那么重要,很多時候反而成為一種安全隱患。比如紅綠燈起步階段,如果加速度太快,對于仍然停留在過道區域的人和車輛來講是極其危險的。
因而很多人批判小米汽車對于安全沒有敬畏,把不成熟的車賣給不成熟的人。
但是一切以銷量說話,消費者愿意買單就好。
反噬:安全隱患和夸大營銷終將暴露
小米汽車上市后,一直爆出事故率高的問題。對于一家造車時間不過3年的車企而言,這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開始也并沒有對小米銷量產生多大的影響。至于營銷方面,也還是該怎么吹就怎么吹。
但3月份末高速碰撞直接燃爆事件,讓公眾意識到缺少足夠安全保障,可能需要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于是開始重新審視小米汽車的安全問題。
小米汽車也因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迅速褪去光環、跌下“神壇”。甚至一向在網絡上異常活躍的雷軍,也相比以往低調許多,那句經典的“速度是一種信仰”也不再耳聞。
不過屋漏偏又連陰雨,消費者對小米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劇。
近期一大批SU7 Ultra(小米汽車高端車型,官方指導價52.99萬元起)車主要求退車,再次掀起軒然大波。
原因是他們花費4.2萬選裝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實際并不具備官方宣傳的“高效導流”等功能,存在虛假宣傳或者官方表達有誤的問題。
此前,小米汽車官方宣傳話術是:“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完全復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車,采用了相同的空氣動力學設計,2個貫穿風道,實現前部空氣高效導流。”
在事實面前,小米汽車也不得不道歉稱“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滿足復刻造型的需求之外,還提供了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我們對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深表歉意”。
汽車,無論油車還是電車,最終還是回歸于制造業。而制造業的底色,是踏實的工匠精神,而非搭臺唱戲。
汽車還是人命關天的交通工具,車企當有敬畏之心:速度不能當成信仰,安全不能視為兒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