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有一個官員陳幼學,走馬上任之后,工作非常用心。
周圍的人笑話他:“不就是一份工作,拿點薪水,做那么多事情,干嘛?”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在家中的堂屋,掛了一副對聯:“受一文枉法錢,幽有鬼神明有禁;行半點虧心事,遠在兒孫近在身。”
誠然,一個人做了什么,往往會影響到三代人,因果逃不過。
人在家庭里,隨時要想一想,自己如何做好祖先,留下祖德。別讓子孫蒙羞,前程堪憂。
看看當下的一些家庭,如果一直處于失敗的狀態,可能是祖父母有以下幾個“窮習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01
窮“眼光”:居家之地,前景堪憂。
睜開眼,看到的是風景;閉上眼,看到的是前景。
很多人就圖眼前的風景,認為一家人,住在依山傍水的房子里,就會擁有幸福。絲毫沒有想,這山水之間,大家靠什么發展產業。
可惡的是,祖先帶著鍋碗瓢盆,住進深山老林。翻山越嶺幾個小時,都看不到集鎮。這樣的條件下,要發展產業,難以上青天。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地方政府,鼓勵偏遠地區的人家,搬到城市發展,但是祖先死活不同意。這就導致幾代人,一直處于閉塞之中,也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在城市安家、在集鎮安家、在山里安家、在郊區安家......在廣東安家,在湖南安家,家人享受到的社會福利,區別很大。
沒有眼光的祖父母,在經濟落后的地方安家,也不愿意搬離,這窮困的苦,代代相傳。
02
窮“大方”:禮尚往來,不成人脈。
我們以為,一個失敗的家庭,是個個很小氣的。事實可能是相反的。
我們看過一些老人,把什么親戚朋友,都請到家里來,吃吃喝喝;也給大家送禮。誰家的紅白喜事,都會參與,還送上紅包。
可是輪到子孫發展家業了,發現祖上一個有用的貴人,都沒有。
祖上結交的,都是烏合之眾。祖上太重人情,被人當成人情牌,都渾然不覺。這令人很無奈。
成功的家庭,祖上善于社交,形成世交,對子孫幫助很大。
比方說,清朝曾國藩的家庭,其父親結交了老鄉易作梅。后來易作梅做了睢寧的縣令。曾國藩缺少盤纏,易作梅慷慨解囊,給了一百銀子。
選擇性大方,這是祖父母應該考慮的,別在無用的人身上,亂投資。
03
窮“愛護”:管教孫輩,胡亂護短。
看過很多家庭,隔代親,特別親。
孩子犯錯了,父母要管教。爺爺奶奶馬上站出來,擋在孩子面前。這樣,父母就不敢怎么樣。
久而久之,祖父母變成了孩子的保護神,不分青紅皂白,孩子都是“對的”。這教育就很糟糕。
比方說,孩子偷了鄰居的東西,祖母站出來,喊:“偷了什么,我賠給你就行了。”這樣的愛,真的很痛心。
當祖父母把孩子溺愛之后,家庭就一步一步毀了。孩子有恃無恐,變成了敗家子。等父母非要站出來,嚴加管教,已經來不及了。
多少家庭,現在就是祖父母負責帶孩子。隔代的愛護,不得不謹慎,需要明斷是非。
04
窮“善行”:自私計較,鄰里爭斗。
我們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
在朝廷做官的張英,收到老家來信。老家人和鄰居爭奪地皮,都要蓋房子。
張英沒有支持家人,而是說:“讓他三尺又何妨。”
張英的一次大度,給了子孫很好的教育,也留下了和諧的鄰居關系。子孫在老家,都是大家愿意幫助的對象。
可惜的是,很多家庭,老人就是自私,計較,把鄰里關系,變成明爭暗斗。你在路上,冷不丁就會被鄰居攻擊。
一棟小洋樓,很美觀。但是鄰居常常來使壞,今天弄丟你家的花,明天讓狗跑進來,亂吼;后天帶著人,拆掉你家的圍墻......這洋樓,你住著很舒服嗎?
祖上和鄰居的矛盾,冤冤相報何時了?子孫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我們常常說,一個家庭成功,是因為房子有好風水。這風水,不是占據了什么脈氣,什么寶藏,而是鄰里和諧,互幫互助,一起過難關。
俗話說:“百金買房,千金買鄰。”也就說明鄰里關系的重要性,對家庭的支持力。
05
窮“智慧”:出賣苦力,忽視智力。
我小時候,在老家挖土。
祖父看我的姿勢還好,就說:“這種地的事情,后繼有人了。”
我的母親站出來,批評祖父:“你這塊地,種了一百年,不見致富。你還讓子孫種啊。孩子們要讀書,去大城市打工都比種地強。”
是的,一輩子都不成功的祖父母,成為了家里的指揮官。子孫還都乖乖聽話,這大概率是,一代代,都不成功。
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家庭,祖父母一開口就說:“讀書不好,大不了種地,去打工啊。”這話說多了,也會導致孩子讀書不用心,父母對孩子讀書的要求,都落空。
祖父母可以讀書很少,但是不可以讓子孫不讀書。一個不識字的人,也應該一個讀書成才的夢。
記住《增廣賢文》中說的:“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
06
作為子孫,對祖上的安排,言聽計從,這是愚孝。
應該學會獨立思考,根據社會發展,對祖上的一切,都綜合分析,擇其善者而從,擇其不善而棄之。
常常這樣想,既然我們成為了窮人的子孫,那么我們就應該打破傳統格局,成為富人的祖先。
未來的日子,我們無法改變祖輩的窮習慣,但是我們可以建立好習慣,對祖輩的錯誤,進行隔斷。
選擇經濟條件好的地方安家,讓兒女多讀書,和鄰居友善,交三五有用的人,都很需要。
一個家庭的成功,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一個家庭的成功,是前人思變,后人大變。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