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都芃
5月14日,在陜西省延安市王瑤水庫上,一艘黃綠相間的巨型絞吸船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作業。水下高速旋轉的絞刀將淤泥攪碎成“泥漿豆腐腦”,經管道源源不斷輸送至14公里外堆放。我國首艘大功率可拆裝環保絞吸船——“浚川”船,當日正式在王瑤水庫擴容工程投入使用。
王瑤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后延安首座大型水庫,受黃土高原泥沙淤積影響,水庫淤積總量已達1.45億立方米,占總庫容的71%,防洪與供水功能嚴重退化,清淤擴容迫在眉睫。
“傳統疏浚裝備難以應對當地復雜的地形和工程長距離輸送需求,‘浚川’船是專為這類工程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敝薪惶旖蚝降谰钟邢薰荆ㄒ韵潞喎Q中交天航局)王瑤水庫項目經理王亞輝介紹,作為中交天航局專為大挖深水庫研制的“清淤利器”,“浚川”船集高效能、高機動、長排距、智能環保等技術優勢于一體,每小時標準疏浚量可達1200立方米,最大挖深25米,年清淤量超600萬立方米,可填滿6個鳥巢體育場,能挖掘絕大多數水庫深水區域的頑固淤泥。
2025年1月,“浚川”船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是當時國內首艘江河湖庫專用大功率可拆裝絞吸船?!翱4ā贝捎玫目刹鹧b設計,使其可以通過公路進行遠距離運輸?!斑@艘船就是剛剛完成平陸運河施工任務,被拆卸成18個部分,經公路轉運,跨越2400公里來到延安。”王亞輝說。
“黃土高原環境生態脆弱,綠色施工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王亞輝介紹,在“浚川”船開足馬力加快清淤的基礎上,建設團隊還為王瑤水庫定制了整套綠色施工方案。在驅動能源選擇上,團隊在淤泥輸送接力泵站中創新應用全電驅動力替代傳統柴油機組,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超4000噸。建設團隊還大力推廣淤泥二次利用,借鑒黃土高原“淤地壩”模式,將清淤底泥輸送至堆場后進一步轉化為高標準良田,為苗木和農作物種植提供肥沃土壤,打造陜北地區的農業“聚寶盆”。
根據擴容工程計劃,王瑤水庫將在五年內完成庫區清淤1046萬立方米。工程整體完工后,預計將恢復庫容超1600萬立方米,進一步提升王瑤水庫防洪供水能力,為延安筑牢水安全屏障。
(中交天航局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