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加速到來,數據資源的價值挖掘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1月1日,財政部《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標志著數據資源入表元年的開啟。據證券時報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3日,A股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規模已達22億元,其中央國企表現尤為突出,38家央國企入表金額從一季度的1100萬元躍升至14.71億元。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領跑,入表金額均超億元,小商品城、南鋼股份等企業緊隨其后。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政策引導的成效,更揭示了數據資產化進程中專業人才短缺的現實。
數據資產入表的核心在于將企業積累的數據資源轉化為可計量、可交易的資產,從而優化財務報表并拓寬融資渠道。央國企憑借其資源稟賦成為這一進程的先行者。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江蘇分所副所長馬建華指出,央國企傾向于將數據資源計入無形資產或研發支出科目,而存貨科目因政策不完善和確權風險被謹慎對待。深圳數據交易所總經理古亮進一步強調,數據資產證券化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例如深交所首單數據資產ABS項目落地,為企業提供了低成本融資的新路徑。國家數據局副局長陳榮輝也明確表示,將推動重點行業建立可信數據空間,探索數據產品開發與收益分配機制。
然而,數據資產入表仍面臨多重挑戰。山東浪潮傲林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相成提到,數據權屬界定難、評估方法不統一是當前的主要障礙。傳統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在數據資產場景下適用性有限,導致企業入表成本高企。馬建華補充稱,單個項目的入表成本通常在20萬至50萬元之間,若無法顯著改善報表結構,企業積極性將受挫。這些問題的解決亟需政策支持與標準化體系的建立,例如全國性數據資產登記評估平臺的推出。
在此背景下,數據資產入表會計(DACPA)這一新興職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企業需要具備專業能力的人才,以應對數據資源確權、成本歸集、價值評估等復雜問題。數據資產入表會計考試應運而生,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等級,考生可根據自身條件直接報考相應等級,無需逐級晉升。考試教材包括《數據資產會計管理理論》和《數據資產會計管理實務(初、中、高級)》,系統覆蓋理論與實操內容。報名通過數據資產入表會計考試官網進行,全國35個城市設有線下考點,涵蓋直轄市、省會及深圳、廈門等重點城市。準考證于考前一周開放下載,考試安排透明高效。
數據資產入表會計考試的意義不僅在于填補人才缺口,更在于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隨著地方政策如長沙市《工作方案》的出臺,國有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專業人才將幫助企業破解評估難題、降低合規風險,最終實現數據資產規模與質量的“雙提升”。
展望未來,數據資產入表將從試點探索轉向常態化管理。正如王相成所言,隨著政策完善與實踐積累,數據資產入表將成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從業者而言,掌握數據資產會計管理能力,不僅是職業發展的新機遇,更是參與數字經濟建設的核心技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