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瓦洛蘭特,《CS:GO》玩家這下站起來了。
在更好色的《無畏契約》(瓦羅蘭特)玩家群體出現之前,“CS玩家人均膽小好色”這句話曾經流傳了近十年。
靠著同行襯托,CS老哥們終于揚眉吐氣了,他們現在是西格瑪男人·go學長,而《無畏契約》玩家則成了人均性壓抑·瓦學弟。
西格瑪男人(Sigma Male)——獨立、自律、永遠不會掉進女人陷阱;
性壓抑——因為缺乏性生活導致極度躁動,具體表現為聽到游戲開麥的女聲就忍不住喊媽媽。
發情的瓦學弟和絕情的go學長,近半年游戲圈里不斷刷屏的兩大對立陣營,一個是堅守理性堡壘的戰術硬漢,一個是在感性深淵里搖曳的多巴胺少年。
他們在各個社交平臺對線對噴對嘲對黑,表面上互相看不起,實際上彼此離不開。
瓦學弟和go學長,到底是誰先動的情?
01.瓦學弟找媽媽
“沒想到第一次被人叫媽媽是在瓦羅蘭特”,一條b站女主播上傳的游戲視頻中,主播開麥說一起搶A大,隊友一聽:你是女生啊?
主播:我們在決斗!
隊友又說:你是女生啊?想加你微信,可以嗎?
主播恍然大悟,這是碰上瓦學弟了,于是開啟了調教模式:叫媽媽。
“媽媽,你多大了”“18”“我也18”“小狗應該怎么叫?”“媽媽,汪”。
評論區前排是,“沒有一上來就叫媽媽,這在我們瓦學弟里算矜持的了。”“go學長這招太狠了!”
反串黑,互聯網罵戰一大經典技巧,扮演對方陣營角色,以捧殺的方式加固路人的刻板印象。這招在GO瓦大戰中經常出現。
這場對決已經從線上打到線下了。一則“瓦學弟找媽媽”的視頻中,一不明身份男子走在校園里,問每一個路過的女生“媽媽你們好,你們打瓦嗎?”“媽媽,真的不打瓦嗎?”
“不打那我就睡覺!”隨后該名男子躺在了地上。
彈幕和評論區的網友紛紛將該男子推向對方陣營,至于他究竟是go是瓦,到現在仍是個未解之謎。
角度如此刁鉆,手段如此歹毒,這場游戲圈子里曠日持久的GO瓦大戰,得從經典的“笨蛋奶媽”事件說起。
有一次游戲主播炫神和女生雙排,女生玩奶媽,炫神為了制造直播效果,往奶媽腳下扔火。
隊友里的另一個角色捷風立刻開麥質問他:你為什么燙隊友?我不知道你為什么燙隊友,奶媽一個(女生),沒有必要這樣。
緊接著又說:我不玩了,這把你們要是想贏,一人轉我十塊錢。
炫神和女生沒搭理他,捷風就一直擺爛掛機,干擾對局,最后女生忍不住了:你個¥%#¥,玩就玩,不玩滾啊!
隨后,捷風帶著哭腔,貢獻出了一句讓瓦羅蘭特玩家被永久釘在恥辱柱上的經典發言:你個笨蛋奶媽,我在幫你說話啊!
更好笑的是,捷風后來在虎牙開直播,說自己有女朋友,不是龜男。結果他不小心打開瀏覽器,大家發現他的8個常用網站中,一個是X,一個是P站。
從此,瓦羅蘭特玩家被貼上了性壓抑的標簽。
視頻平臺上的游戲女主播這下有事干了,她們用嬌滴滴的聲音在游戲里開麥,從“哥哥,我不會,帶帶我”到“可以做媽媽的小狗嗎?”逐步試探底線,大型服從性測試現場。
試探完之后得出結論:瓦學弟寂寞得沒有底線。
一位女游戲up主用同樣的話術在《無畏契約》和《CS:GO》中做了一場對比測試,用夾子音釣魚執法,看能釣到誰。
up主:你愿意做我的小狗狗嗎寶寶?
瓦學弟:我愿意,汪汪汪汪汪汪汪汪;go學長:這里是CS,不要搞這些有的沒的。
另一個《CS:GO》的游戲視頻里,上半場不占優,隊友說:兄弟打不過啊。一個女生開麥:啊,為什么。隊友:完了更打不過了。
女聲開始嗲嗲地撒嬌喊“哥哥”,go學長:你趕緊給我把嘴閉上,正常點說話。
“帶我贏嘛,我是你的妹妹。”“你是我的狗都沒用。”
“能不能不要罵我,我是女生。”“你是畜生都不不行。”
經此一役,go學長擺脫了膽小好色的標簽,他們是冷酷的戰士,眼里沒有女色,只有輸贏,和刀。
《CS:GO》玩家,大概是所有游戲里對飾品最狂熱的一群人。
游戲里的飾品交易市場是真正的“男人衣柜”——別人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go學長可以天天泡在交易市場里,對著一把酷炫的蝴蝶刀露出由衷的贊美之情。
網上有疑似作者菌子中毒后寫下的《七夕送禮指南》,“野荷(一款AK-47皮膚)——適合送CS2男孩的花”“愛他就送他CS2飾品”“送他‘永恒之槍’,宣告對彼此堅定不移的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天5月8號,一把嶄新的AK47 野荷皮膚,參考價是14萬,最低價大約是13萬元人民幣。
而狙擊槍AWP 永恒之槍,價格大約是11萬元。
b站上,展示稀有刀的視頻總是能收獲大量觀看;還有一篇真正的go學長幻想文:重生之我在CSGO當有錢人,沒事就在市場東挑西選,為所有看上的飾品付款,購買昂貴的貼紙貼在原裝武器上。
go學長對飾品的執著,不光因為造型各異的皮膚很酷,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它是能夠進行買賣交易的,如果運氣夠好,低買高賣,就能邊玩游戲的同時一邊賺錢。
也因此,游戲圈流傳著一個絕妙的梗:瓦學弟和go學長,一個缺母愛,天天在游戲里找媽媽,一個沒爹疼,每天逛逛交易市場,心中狂喜“我沒跌(爹)我沒跌”。
就這樣,隨著兩個游戲群體你來我往的對嘲,外界對雙方的刻板印象也不斷加深,原本兩個小眾名詞,如今大有破圈之勢,成了一大自帶流量的話題,大家都想來蹭蹭。
CF懷舊模式上線后,刷屏最多的評論是:全想起來了,我不是go學長,也不是瓦學弟,我也不是LOL大王,而是CF校長!
02.吵著吵著就親上了
鄙視鏈,一種基于自我優越感而形成的食物鏈條,一個群體通過看不起另一個群體,來突出自身審美趣味的高級。
這種現象哪都有,在游戲圈就更常見:玩主機的看不起玩PC的,玩單機的看不起玩網游的。
在FPS(第一人稱射擊游戲)領域,《CS:GO》是一款較為硬核的射擊游戲。
首先是寫實畫風,但是比起使命召喚或者戰地這種游戲的區別在于,cs的游戲規則十分簡單,簡單得跟打籃球一樣。
以爆破模式為例,每隊各5個人,一隊扮演土匪,要把目的地炸了,一隊扮演警察,要保護目的地,或者拆除炸彈。
又或者說,把對方5個都殺了,你就能獲得勝利。
不止規則簡單,而且操作簡單,摳到剩5個鍵,前后左右,加一個鼠標左鍵開火,這游戲也能玩。
但就是因為玩法和操作簡單,所以對玩家實際技術的要求會更高,你想要贏,就必須反應力、精準度、合作能力,甚至體力都得比對面高上一檔。
所以圈子里,還流傳著“CSGO1000小時才算剛剛入門”的說法。
也因此,《無畏契約》一上線,馬上就讓cs玩家紅溫了。
因為這游戲打著“純正槍戰”的旗號,但是又給你塞上一大堆花里胡哨的技能,可以飛天遁地,魔法攻擊,將敵人拖到未知領域。
CSGO玩家,立馬就覺得這是一個“縫合怪”游戲,抄了CSGO的游戲模式,又加上LOL的技能體系,降低了對玩家技術的要求,一點都不硬核,一點都不純正。
《無畏契約》玩家當然不服:打游戲就打游戲,你還打出優越感了?
于是雙方開撕了,這是真撕。
“瓦對女孩子和瞎子更友好”。
CSGO玩家認為瓦羅蘭特是一個過家家的娛樂游戲,不鼓勵正面剛槍,強行拉近不同水平玩家之間的距離,根本算不上正經射擊游戲。
瓦羅蘭特玩家說你吹啥牛呢,一個游戲這么多年了,一個像樣的戰隊都組不起來,Major正賽都沒打進過兩次,還硬核射擊,天天就知道炒飾品,買賣游戲裝備賺錢,叫你聲學長是抬舉,真當我們不知道學長出處是哪?
學長=孝子,最初用來形容忠誠度過高的游戲粉絲,后來簡化成了XZ,又演化成了學長。
瓦羅蘭特玩家還發現,在游戲里遇到的很多人會急停,會預瞄,他們是從哪里學來的?(該不會你們go學長一邊瞧不上,一邊偷偷玩吧?)
瓦學弟:再說了,go有瓦火嗎?go上能交到女朋友嗎?你們根本不懂游戲的樂趣。
go學長:越讓菜b有游戲體驗感的游戲就越火。
《CS:GO》玩家對《無畏契約》不爽也是有現實原因的。
《無畏契約》國服上線之后,吸引了大量玩家,話題度一下變得比《CS:GO》高很多。同年9月,《CS:GO》的更新版CS2正式上線,一上線就全是bug,緊急修bug又修出了更多bug,在Steam上的差評激增,玩家都喊著把《CS:GO》還回來。
結果就是,CS更新后一個月,平均在線人數和新增玩家數量都雙雙下滑,飾品價格也是大跳水。
這把蝴蝶刀2023年最高價格是16000,到11月中旬跌至12200,跌幅達23.75%。
飾品價格跌得太兇了,CSGO上專靠炒飾品為生的倒爺只好編造出“前CSGO職業選手Zeus不幸離世”的新聞,為的就是抬高zeus貼紙的價格。
因為他們編造出來的報道上還說,為了紀念zeus,官方將永久絕版該選手巔峰時期的2016年哥倫布錦標賽貼紙。
瞧瞧,這都把go學長逼成啥樣了,嘲諷幾句瓦羅蘭特過家家又咋了,別人可是真金白銀損失了錢啊!
游戲圈類似的爭論很多,原本吵吵也就消停了,畢竟可攻擊的敵人弱點就那么幾個,雙方交戰幾個回合,也就辯不出啥新鮮的了。
沒想到峰回路轉——瓦學弟的爆梗誕生了!
go學長發現,認真對噴只會氣出結節,用魔法打敗魔法才是終極奧義,與其批判敵方游戲的缺陷,不如圍繞其刻板印象進行加固。
一句笨蛋奶媽,就能打得對面毫無招架之力。
勤奮的瓦學弟開始考古,跑到幾年前“CS玩家人均膽小好色”的相關視頻下留言:原來這就是西格瑪go學長呀。
go學長陣營也不甘示弱,一位go學長參加普通話考試,最后三分鐘即興演講時,字正腔圓送給對面一波嘲諷:我最好的朋友叫瓦學弟,他喜歡打瓦,他還喜歡叫媽媽。
《CS:GO》貼吧有個帖子,作者說“網貸不太敢搞,我爺八十多了,免押租個蝴蝶(刀)套我號上行嗎?”
因為過于荒謬,go學長一致推理出這是瓦學弟的反串作案。“瓦學弟這招太狠了。”“go學長這招也不賴。”
雙方針對彼此的刻板印象你來我往地輸出,疊加上大批量完全分不清敵我地反串黑,原本針鋒相對的兩派在互相調侃取笑中,矛盾消解了。這,才是互聯網應該有的梗。
03.競品CP,好嗑
“有瓦學弟和go學長的本子么,想看”——瓦go大戰終于還是走向了cp局。
RA電子競技俱樂部官方賬號還搞了個“團結大會”,邀請瓦學弟和go學長打辯論,雙方輪流犀利發問,go學長一邊憋笑一邊開大:請問瓦學弟為什么在游戲里喜歡給女玩家當狗?
瓦學弟舉起“反對”牌,冥思苦想半天:這好像沒啥辦法(反駁),于是換了“同意”牌。
輪到瓦學弟提問,自然也是0幀起手:“為什么go學長兩眼一睜就是看庫存,到底是打游戲還是理財來了?”“請問CNCS什么時候才能擁有世界冠軍啊?”
這期視頻在b站有8.2萬播放,評論區的網友都在催其他官號速來跟上。“好嗑,愛看”;IGXE飾品交易平臺也來碰瓷,瘋狂二創go瓦梗。
隨著go瓦大戰的話題熱度越來越高,兩邊游戲都獲得了好處。今年4月,CS2同時在線玩家數突破186.2萬,創下歷史新高,之前跌到1.2萬的蝴蝶刀,也價格一路飛漲至4萬,漲幅幾乎秒殺全球理財產品。
之前一度覺得飾品市場快要崩盤的CSGO老哥,又重新對市場充滿信心了,玩家將飾品價格和金價走勢做對比,得出結論:只要金價不跌,買飾品永遠沒問題。
評論區:照閣下這么說,以后結婚就不用買黃金送金飾品了,直接送岳父飾品就行了。
《無畏契約》這邊,更是賺足了聲量,連官方廣告都開始玩瓦學弟和笨蛋奶媽梗,很多圈外人被視頻平臺的二創作品吸引,進游戲四處找瓦學弟。前不久,騰訊官方宣布《無畏契約》國服同時在線人數穩定突破200萬,不到一年就翻了一倍。
原本是競爭關系的兩款游戲,靠著相愛相殺,逐漸形成了共生,提到瓦學弟,就會想到go學長。
就像麥當勞和漢堡王,逮著機會就要踩對方一腳,一直互撕,也一直共贏。比如漢堡王拍過一個廣告,主角是麥當勞的小丑叔叔無法抗拒漢堡王的美味,喬裝打扮一番悄悄去買。
于是漢堡王剛進入法國市場時,麥當勞也熱心腸地為它投放了一塊廣告牌:漢堡王,前方258km。
來而不往非禮也,漢堡王迅速回應了一支視頻廣告:一對情侶開車去麥當勞買咖啡提神,因為他們要開258km去吃漢堡王。
肯德基也加入了這場小學生打架式的商戰。麥當勞取消炸雞現裹粉之后,肯德基立刻在自家菜單里加上了“好炸雞,有鱗片”文案,連三蹦子都貼上了小廣告。
嘴上在互掐,其實雙方心里開心得很,碰瓷和被碰瓷,都能在網上刷一波存在感。
這種和競品捆綁營銷的方式,已經成了當代流量密碼之一。
之前,奔馳總裁退休,寶馬送上一支短片祝福:總裁從辦公椅起身,和同事告別,合影,揮手,背景響起一段略帶感傷的音樂。鏡頭漸漸拉遠,字幕浮現:“Free at last”(終于自由了)。就在這時,他從車庫里緩緩開出一輛——寶馬。
奔馳的官微還轉發了這條視頻,曖昧極了。
競品之間,既是對手,也是流量搭子,它們湊在一起組成的話題,往往更具沖突感和傳播性,就像喜茶抽了那么多次獎都沒啥人知道,抽中一次茶顏悅色粉絲就能上熱搜。
中獎用戶不光微博id叫“等一杯茶顏悅色”,連簽名都是“等我喝到茶顏就改名”。
喜茶:終究是錯付了;茶顏悅色:謝謝茶茶照顧我們的小主。
圍觀的吃瓜網友很開心,嗑了半天“喜悅”CP,喜茶也很開心,用置換的美的三明治機上了次熱搜,茶顏悅色更開心,躺著就撿了波熱度。
看似競品大戰,實則組團營業。這并不稀奇,放在經濟學里,這種現象甚至有個名字,叫“寡頭博弈”——當市場上玩家有限、彼此熟得不能再熟,所謂的競爭往往變成了默契合作。更像一桌熟人打麻將,嘴上互懟,底下通氣。表面打得火熱,實際上誰也沒真下狠手,只想把熱度炒高,把盤子做大,然后一塊吃。
大家一頓互撕,最后,網友磕CP,品牌收割KPI。發情的瓦學弟和絕情的go學長,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當然,也別忘了一起說:謝謝笨蛋奶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