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和為民服務工作的深入推進,“公仆熱”成為政民互動的嶄新亮點。廣大黨員干部在基層一線聽民聲、解民憂,贏得了群眾廣泛贊譽。然而,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逐漸浮現,“虛浮假”的工作作風正悄然侵蝕“公仆熱”的溫度。
- “虛浮假”作風損害黨群關系
當前,“虛浮假”作風在某些角落滋生蔓延,引起了群眾和基層干部的深深憂慮與反感。在民生服務窗口,有的干部面對群眾的訴求,只是機械地背誦政策條文,卻不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在鄉村振興一線,個別干部熱衷于打造“面子工程”,對群眾關心的水電路網等實際問題卻避而不談;在網絡政務平臺上,有人為追求表面上的“政績”,用精心修飾的照片替代了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將群眾的困難包裝成看似完美的案例。這種“虛假政績觀”讓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受到損害,割裂了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
- 執政之本在于為民解難
真正體現干部價值的,不是匯報材料中的漂亮辭藻,而是為群眾解決的實際問題。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否設身處地地理解群眾疾苦,能否有效破解群眾面臨的難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服務,應該是將復雜的政策轉化為群眾能理解的“土話”,把繁瑣的審批流程變成便民的“直通車”,把生硬的規章制度變成有溫度的服務準則。“虛浮假”作風既不實事求是,也缺乏對人民群眾的真誠,同時滿足于表面工作,讓人民群眾感受不到黨委政府的真誠,背離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公仆熱”蒙上了功利化的陰影。
- 用制度與監督筑牢民生防線
公共服務兼具技術屬性和人文屬性,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的人文屬性是根基。脫離了這個根基,任何工作都會流于形式。正因如此,公共服務應始終把群眾滿意度和實際成效放在首位。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有的干部熱衷于統計數字游戲,將群眾滿意度當成可以“制造”的指標;有的熱衷于“造盆景”、搞點綴式服務,而對于系統性難題卻視而不見;有的則只關注“看得見”的政績,忽視了群眾深層次的訴求。這種浮夸作風,讓莊重的使命擔當變成了走過場的形式主義。各級組織作為施政的第一現場,應當構建全面的監督機制,建立客觀的評估體系,用制度之尺丈量服務的深度,用為民之心感受群眾的溫度,真正筑牢“民生為本”的防線。
- 變指令傳達為情感共鳴
基層干部應努力轉型成為“貼心人”,將傳統的上傳下達模式升級為與群眾的情感共鳴模式。服務群眾不是機械執行命令的過程,而是用心感受群眾需求、用行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黨員干部要深入田間地頭、社區樓棟,傾聽群眾心聲,與他們同坐一條板凳,同喝一杯熱茶,真正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基層工作不應止于完成上級任務,而要關注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執“公仆之筆”,以實績之效、真誠之態,在百姓心中繪就信任畫卷,才能架起黨群連心橋,真正實現服務模式的轉型升級。
- 以行動書寫公仆新篇
黨群關系的鞏固與提升,本質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接力,是執政使命的延續。守護執政根基,摒棄浮躁虛功,以制度剛性守住為民底線,以人文溫度激活執政初心,才能讓政務服務真正成為連接黨和群眾的堅實紐帶,讓“公仆熱”成為體現實干精神、彰顯為民本色的生動寫照。當群眾不再簡單地將服務當作“一陣風”,而是感受到持久的溫度;當政策執行不僅僅是文件的傳遞,而是問題的解決,政民關系才能真正實現良性互動。讓服務為民生代言,讓群眾為黨點贊,“公仆熱”才能沉淀為民心所向,煥發出持久的執政活力,結出甜美的民生果實。(朱悅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